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09:30 1

摘要:每年的“中国麻醉周”都是公众重新认识麻醉学科的重要契机。麻醉科医生常被称为“手术室的无名英雄”,但现代麻醉医学早已突破“打一针睡一觉”的单一职能,发展为覆盖围术期管理、急慢性疼痛治疗、危重症救治、顽固性失眠诊疗等领域的综合学科。

转自:爱朋医疗

2025

中国麻醉周

生命至重

大医精诚

每年的“中国麻醉周”都是公众重新认识麻醉学科的重要契机。麻醉科医生常被称为“手术室的无名英雄”,但现代麻醉医学早已突破“打一针睡一觉”的单一职能,发展为覆盖围术期管理、急慢性疼痛治疗、危重症救治、顽固性失眠诊疗等领域的综合学科。

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为“中国麻醉周”,今年主题是“生命至重,大医精诚——守生命保驾护航,护健康安逸绵长”,不仅展现了现代麻醉学科的学科特色和技术底蕴,越来越多安全性更高的新型麻醉药物的应用,以及高级生命支持设备、智能化用药管理系统、可视化技术装备以及各类新型耗材等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得高质量麻醉服务不断延伸,让更多的患者真正远离痛楚。

现代麻醉科

从“术中护航”到“全周期健康管理”

过去,麻醉科的主要职责是保障手术安全;如今,其服务范围已延伸至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康复及慢性疼痛管理全链条。

1. 无痛诊疗:让患者告别恐惧

(1)无痛胃肠镜

通过精准镇静技术,患者可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检查。无痛消化内镜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便于筛查早期病变;②提高复诊依从性;③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更高【1】。

(2)分娩镇痛

椎管内镇痛技术可将产妇疼痛评分从8-10分降至3分以下,且不延长产程。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IEB(间歇) 和 CPI(持续) 之间的镇痛结果无显著差异。IEB 组的分娩时间,无论总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如何,都显著短于 CPI 组。此外,IEB 组对额外麻醉干预的需求显著降低,孕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2】。

(3)改良电休克治疗

通过精准麻醉镇静技术(如丙泊酚靶控输注)和超短脉冲电流,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治疗。研究表明,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缓解率超过80%,且认知损害风险较传统ECT降低50%。其安全性提升得益于麻醉深度监测与电刺激参数的个体化调控【3】。

2. 加速康复外科(ERAS)

2025年2月25日出版的《NEJM循证》发表综述,探讨了ERAS方案核心要素的循证医学证据,其中麻醉科主导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对于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至关重要。

ERAS结合微创手术技术,使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从7天缩短至4天,ERAS方案直接缩短30%-50%的住院时间,多模式镇痛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40%。

根据相关文献及荟萃分析,ERAS组的住院时间缩短了1.88天(95% CI,0.95~2.81),并发症风险降低29%(HR,0.71;95% CI,0.59~0.87)【4】。

3. 慢性疼痛管理

针对癌痛、神经痛等慢性疼痛,麻醉科通过神经阻滞、鞘内泵植入等技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例如,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可将晚期癌痛患者的每日爆发痛次数减少70%。

4.顽固性失眠诊疗

现代麻醉科在顽固性失眠诊疗中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神经调节技术、镇静药物管理和多学科协作领域,尤其在传统治疗无效的复杂病例中发挥独特作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SGB治疗4周后,患者入睡时间缩短40%,睡眠质量评分(PSQI)改善35%,疗效持续3个月以上。而静脉麻醉药物输注可以短期重塑睡眠节律,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2 μg/kg/h)使ICU患者夜间觉醒次数减少60%,深睡眠时间增加50%。联合睡眠医学、精神科,利用麻醉科在生理监测和药物调控中的优势,制定个体化方案。MDT模式下,麻醉科主导的“精准镇静”方案使难治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从50%提升至75%【5】。

麻醉科质量建设的核心

安全、精准、协作

麻醉安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指标,其建设方向聚焦于信息化、个体化和多学科整合。

1. 信息化麻醉镇痛管理系统

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警低血压、缺氧等风险。研究表明,智能预警可使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30%。

电子麻醉记录单:标准化记录流程,减少人为错误,提升数据追溯效率。

无线“云病房”管理系统:通过“云”连接医患双方的“人”,开展医院院区内急性镇痛服务,以及远程合作医院及居家镇痛服务。把镇痛服务设计成围绕患者为中心,始终围在患者身边,使得患者在“专业医护+智能网络”共同保障的情况下,达到安全舒适治疗的目标。

2.精准麻醉与个体化用药

基因检测指导麻醉用药已成为趋势。例如,CYP2D6基因型检测可预测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代谢效率,避免镇痛不足或呼吸抑制风险。

3. 多学科协作(MDT)

麻醉科与外科、护理、康复团队协作,优化围术期管理流程。以心脏手术为例,麻醉科主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使术后并发症减少25%。

爱朋医疗

以科技之力,守护无痛医疗

作为中国疼痛管理领域的领军企业,爱朋医疗通过技术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为麻醉科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1.智能镇痛泵

术后镇痛的“黄金标准”

爱朋的电子镇痛泵采用自控镇痛(PCA)技术,允许患者根据疼痛程度自主追加药量。

临床数据显示,其设备使术后镇痛满意度从75%提升至92%。同时爱朋医疗研发的ipainfree系统,可以直接呈现患者当前镇痛状态和药物使用状态,为“无痛医院”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数据平台。

2.麻醉深度监测系统

通过新型的脑状态指数(CSI)监护仪ADM系列产品和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精准调控麻醉药物用量,提高术中麻醉质量,加速手术康复和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风险,而且可以为麻醉科医生提供可靠的脑电多元信号和数据,方便临床医生和研究生进一步分析和发现麻醉相关脑电信号。

“守生命保驾护航,护健康安逸绵长” 是麻醉学科的共同愿景,而 “让生命远离痛楚” 是爱朋医疗贯穿产品研发与服务的核心逻辑。如今,麻醉医学正从“保障安全”向“提升生命质量”跨越。随着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患者将享受到更安全、舒适、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未来,爱朋医疗将继续推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远离痛楚,享受健康安逸的美好生活。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