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以为乱世只是书本里的故事,其实百年前的四川,就是一锅永远不安分的糊辣汤。有人说袁世凯撒手人寰以后,民国像故障的钟表,总也敲不整点。各路大佬、军阀们掐指一算,哪个不是想分块蛋糕?只不过别人是拿刀抢,四川这块风水宝地,抢的人太多,刀光剑影稠得跟赶集一样。东北、华
别以为乱世只是书本里的故事,其实百年前的四川,就是一锅永远不安分的糊辣汤。有人说袁世凯撒手人寰以后,民国像故障的钟表,总也敲不整点。各路大佬、军阀们掐指一算,哪个不是想分块蛋糕?只不过别人是拿刀抢,四川这块风水宝地,抢的人太多,刀光剑影稠得跟赶集一样。东北、华北、西北,都大老板分别站山头拦路收过路费,四川嘛,更特别:不是一家几兄弟争祖产,是亲戚、邻居、小兄弟,大清老同学,统统一块儿上桌子斗牛。别说外人,四川自家人都搞不清今天是哪个“老刘”翻盘、哪位“老邓”被赶出自家大门。
说句玩笑话,从民国开头到三十年代那阵,四川光局部混战就有好几百次,隔三岔五就得响起一轮枪炮。喝茶的老头都习惯了,茶馆里看远处冒黑烟:“唉,今儿哪伙兵冲进来啦?”有点像极了演员排戏,只不过台上没台词,全靠真枪实弹。
其实刘湘拔得四川头筹那会儿,内部斗争已经像打麻将一样三缺一不成局。说四川军阀只分五大派,其实这五派底下又细分得让人晕头转向,全像逢年过节聚餐的家族合照——咋都熟悉,细一扒拉又各自分帮结派。
头一个要说的,就是那帮保定军校老校友。其实你要说有钱有势、家底厚,保定系能算上一号。里面混出个头脸来的有丁佑君和王缵绪。丁佑君当年在川北罗江一带“勒菜刀”,一呼百应。王缵绪呢,这人别看外号“小王麻子”,可一进场面就横得很。当初南充一带,他盘得稳稳,消息灵通,又善于笼络各路散兵游勇。有次打到潼川,听说还请戏班子唱“活捉张三”,让对方心头发毛。保定系所以牢固,说白了都是一帮吃过洋面走过军校的兄弟,嘴里常挂军校那套“纪律”,可真到了见血时,兄弟情就不那么稳固——能上桌吃面,抬手就能划拉你的碗。
另一个门派,四川速成学堂出来的,短平快,三年毕业,各种野心扎堆。真正称得上大将的,是杨森,外号“杨虎子”。杨森出了名的刚猛,哪怕刘湘当老大,有一阵都得看杨森的脸色。你想啊,这人在重庆像个地头蛇,钱粮都能自给自足。杨森虽然脾气躁,可人情事故学得溜。前头老革命一开口,这人马上转变风向。他带兵打山贼是真正玩命,土匪们都不敢惹,“宁惹阎王,莫惹森哥”。几个小军阀明面上被吞并,私下能不能服气还另说,但表面功夫一定做得足。他们内部聚会都不敢推酒,喝大了两句嘴皮子硬,第二天就能招来三营兄弟给你堵大门。
要说川里的老资格,那帮武备学堂出来的又是另一门帮派。像何光岳、韩正国,就是这路子的厉害角色。韩正国被人叫“韩铁猫”,睡觉都抱着两支短枪。有年初春,韩正国和何光岳为抢眉山的鸦片税,硬是大半夜点上火把抢滩,渠江边上打了整整两天。结果两败俱伤,最后都被国民党中央派人调解收拾了残局。这群人其实更像工匠出身,讲究家法师道,私底下喝酒赏戏,见了对手就不绕圈子,直接拼刺刀。
还有一类,穿西装戴金边眼镜,自称国民党实业团系,这些人看似斯文,其实算盘打得最精。黄维纲算是里面的“幕后大脑”,这人年轻时做过报馆主编,后头靠经营盐业起家,专拉政策、搞关系。别看他不拿枪,动动嘴皮子能让两拨兵打一架再各自偃旗息鼓。有一回成都盐业纠纷,黄维纲装醉闹事,被对手揭穿,结果过几天顺势和解,反而捞了好处。
四川陆军军官学堂那波人,讲义气但更讲实惠。谢中岳、李诗泉那帮人联手,把叙永、古蔺一线的地盘攒在手里。当年李诗泉带着哥儿们夜袭隆昌城,为攘外护家,亲自上马抡大刀,人一来就能拎着干部挨家发字条——“这块地归我了”,下头的都得服气。其实这些军官系根子浅、树叶多,易倒风。讲团结也是真团结,紧要关头兄弟们拉帮结派护短,全靠“老同学、老兄弟”那张网撑着。
你看那年大龙头之战,谢中岳就是因为押错宝,被挤出沱江以西。从此以后,每次川派内斗,新气象没几个,有老油条都懂少讲理多讲头脑,没我就没你。
生活在那样的年代,有时真不是谁想拦枪就去拼命,多半是时势把人推上前台。杨森也曾写过家信,感叹“今日为将,不如卖盐”,为的不过图口饭吃、兄弟们有处安身。就如镇上老百姓私下说:军阀轮番打仗,咱只盼别砸了自家的锅灶。四川不是没有英雄,不是没见识,可兵荒马乱的年月,想全须全尾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没那运气。
至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佬,最后结果也常常难料。当年王缵绪自信能坐镇南充,几个回合下来,还是被曹家巷那帮流窜兵给赶到绵阳去躲避。风头最劲的,还不一定笑到最后。
打到后来,有的军阀干脆扯白旗认亲戚,东家战了再拉西家,一出戏里变换三种台词,全靠演技吃饭。偶有彼此知根知底,暗中联络,就又合并山头,喝酒划拳。看着热闹,其实越搅越乱。
至于说后来各派都出了几个打日本的硬汉——李诗泉救下过重庆老百姓,拼了命地死守长江岸线。杨森、谢中岳的兵在台儿庄外围夜战,一时间川味火锅都差点成了绝唱。只是这些抗战“英雄”风光背后,也藏着太多无名死难、无法计数的乡亲百姓。
四川这块地,本有肥沃田土、江河穿梭。可偏偏碰上乱世,太多人只得住在枪口下随波逐流。偶有几个明白人,还在攀谈间叹口气:“要是哪天能安生坐下来,喝一壶新茶,听娃娃读书背唐诗,该多好......”但谁又能说,那些翻云覆雨的军头,夜深时就真的比我们更安心入眠?
那些年的硝烟、猜忌、怀疑与荒唐事,估计别的地方人听了都得转头不信。可四川历史,就是这么叠加下来的。最后到底是铁血横行,还是人情叵测,咱至今都想不明白。
等下次再讲,也许还能翻出新的人和旧伤口罢了。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