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庆阳市博物馆立足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提升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社教形式为抓手,以深化社会合作为突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实现社会教育效益与品牌影响力双提升。
近年来,庆阳市博物馆立足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提升业务能力为核心,以创新社教形式为抓手,以深化社会合作为突破,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实现社会教育效益与品牌影响力双提升。
思想铸魂固根本
庆阳市博物馆始终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模式,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形成“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庆阳市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厅一角。
聚焦业务能力提升,庆阳市博物馆构建起多层次培训体系。2024年以来,参与全国讲解员高级讲习班、藏品管理研修班等线上培训9期,组织参加省级新媒体制作、职业礼仪等专题培训6场,实现全员持证上岗。通过“以赛促学”提升专业水平,多名讲解员在省、市级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
为完善讲解服务标准体系,庆阳市博物馆制定《讲解员星级考核办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接待观众31万人次,开展免费讲解700余场(次),接待团体700余个,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树立了“文物守护者”与“文化传播者”的双重品牌形象,使讲解员成为博物馆重要的形象代言人。
模式创新增活力
庆阳市博物馆始终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让博物馆的文物“活”起来、“亮”起来,积极挖掘文物价值,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理念,面向广大青少年群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
东方红小学学生参观市博物馆。 庆阳融媒记者 李佳诚 摄
为构建“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立体化教育矩阵,庆阳市博物馆先后开展“快乐学堂”活动78场(次),服务青少年2000余人次;通过“怡智课堂”惠及特殊群体1200人次;开展“五进”活动23场(次),覆盖城乡21所学校及社区,惠及群众5000余人。同时,创新数字化服务手段,上线临时展览VR导览系统,开展“云游庆阳”线上直播。创新推出“志愿者讲文物”“跟着馆长游庆阳”等系列短视频,全年发布作品125条,总浏览量突破74万次,构建起“指尖上的博物馆”传播生态,形成“文物活起来、教育深下去”的传播效应。
随着社教活动的广泛开展,博物馆成为青少年提升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庆阳市博物馆先后与驿马中学、庆阳市实验小学等共建教育基地,开发“考古小课堂”“文物拼图”等研学课程,举办青少年画展等各类特色活动。其中,“童心妙笔绘文明 我为创城添色彩”少儿主题画展吸引投稿210幅,通过艺术创作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文化认同。
协同聚力促共赢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庆阳市博物馆积极实施“引育并举”人才战略,全年引进专业讲解员4名,培育省级大赛获奖骨干2人,建立起老带新导师培养机制。通过岗位竞聘优化队伍结构,现有7名专职讲解员均具备中高级职称,讲解员团队获评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专业人才梯队。
庆阳市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厅一角。
庆阳市博物馆还坚持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强志愿者管理机制,让志愿者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2024年暑假举办第七届庆阳庆阳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培训班,招募小学生志愿者30名、大学生志愿者20名,进行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训练,暑期结束时进行考核,合格者参加博物馆组织的暑期研学活动。
庆阳市博物馆还持续深化“大社教”工作格局,先后与文旅、教育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联合开展“红色庆阳”流动展览等主题活动。组建“银发讲解队”服务特殊群体,全年开展联谊活动19场(次),真正拉近群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服务网络。
来源:庆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