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平权拐点下,地平线靠什么冲刺“头号玩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8:30 1

摘要:2025年,自动驾驶正从“炫技”走向“上车”,智驾平权成为主旋律。比亚迪、吉利、长安、广汽等自主品牌纷纷推出智驾解决方案,争夺“下半场”智能化红利。这不仅带来了激烈竞争,也带来了焦虑。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

2025年,自动驾驶正从“炫技”走向“上车”,智驾平权成为主旋律。比亚迪、吉利、长安、广汽等自主品牌纷纷推出智驾解决方案,争夺“下半场”智能化红利。这不仅带来了激烈竞争,也带来了焦虑。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自动驾驶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基础设施,就像智能手机时代的基带。”他强调,随着智驾迈向L3、L4,车载内容消费等全新生态将被激活,但也意味着智驾方案必须更标准化、更普适,而非靠性格化差异来竞争。

因此,余凯认为,智驾行业即将快速收敛,“自研+第三方”并行将成为最安全选择。而第三方生态合作模式将成为未来主流,未来可能有20%的车企选择自研、80%的车企选择携手第三方合作研发智能驾驶。

一个行业快速收敛的同时,头部效应也开始凸显。去年10月24日在香港上市的地平线,成为过去三年中国科技公司规模最大的港股IPO。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地平线营收与毛利都实现了增长,2024年营收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润达18.41亿元,同比增长68.3%;现金储备 154 亿元。

图片来源:地平线

营收与毛利双增长

2024年,地平线营收与毛利双双大幅增长,跑赢行业平均水平。全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交付量同比增长38%,达290万套,累计交付超770万套;全年新增定点项目超过100款车型,累计定点车型超过310款。

截至目前,已有27家整车企业(涵盖42个品牌)采用地平线方案,中国前十大车企悉数在列。余凯透露,地平线在2024年首次登顶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占有率突破30%。换句话说,去年每三辆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车型中,就有一辆搭载了地平线的方案。

在强劲的交付拉动下,2024年地平线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23.12亿元,同比增长57.2%。其中,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6.64亿元,同比增长31.2%;授权与服务业务收入达16.47亿元,同比增长70.9%,成为推动毛利增长的核心引擎。

毛利方面,公司2024年实现毛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68.3%,毛利率由2023年的70.5%提升至77.3%,反映出产品结构优化与技术溢价能力的持续增强。

不过,公司全年净亏损16.81亿元,同比略有扩大。若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因素,实际经营亏损为14.95亿元,较2023年的16.87亿元有所收窄,亏损收窄趋势初现。

亏损主要源自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及与酷睿程合资业务的阶段性亏损。2024年,地平线全年研发支出达31.56亿元,同比增长33.4%,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高达132.4%,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投向包括征程6系列芯片研发、工具链升级和AI基础设施建设。

2025年将实现千万级出货量

受技术成熟、政策利好、消费者接受度提高等多重因素催化,2025年成为智驾行业的转折点,高阶智驾系统将在大众市场普及。

余凯也多次强调,2025年,将迎来智驾的拐点。余凯甚至在年初立下Flag,“地平线的目标要以捅破天的高阶智驾方案,推动整个智驾产业的实现,我觉得3年时间可以实现脱手开(hands-off);5年时间闭眼开(eyes-off);10年时间可以随心开(minds-off)。”

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的智能驾驶装配率达到了65%以上,其中搭载高阶智驾方案的车型销量,占所有智能车的比例提升至19.5%,标志着L2+及L2++级智能驾驶开始向主流市场渗透。

地平线凭借征程5、征程6系列芯片,在20万-40万元主流市场占据主导,覆盖理想L9、比亚迪汉EV等爆款车型。

2025年,随着搭载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的比亚迪天神之眼C、理想AD Pro等高阶智驾系统落地交付,预计将有超100款搭载征程6的中高阶智驾车型上市。

同时,地平线智驾方案已搭载至比亚迪、奇瑞、上汽MG名爵等车企的海外车型,覆盖亚太、中东、欧洲等市场。例如,MG ES5在欧洲上市,搭载征程5芯片实现高速NOA功能。

根据最新余凯对外透露的信息显示,基于征程6打造的Horizon SuperDrive(HSD)系统,采用端到端VLA架构,支持城市NOA、记忆泊车等功能,综合体验达行业第一梯队。首款合作车型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推动地平线从辅助驾驶向全栈自动驾驶跨越。

随着量产规模加速扩大,2025年地平线征程家族累计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套,成为中国首家实现千万级量产的智驾企业;HSD方案落地后,城市NOA渗透率有望突破15%,拉动营收增长至40亿元以上。

如何撬动智驾平权红利?

当前,智驾赛道进入深水区。从高速NOA走向城区NOA,技术挑战持续上升,对软件算法、硬件算力以及系统协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有玩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但路径选择与能力边界,已开始拉开差距。

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指出,地平线之所以能够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关键在于其“软硬结合”的全栈式设计理念。区别于单纯“卖芯片”的模式,地平线通过系统方案输出能力构建了深层次护城河。

随着“智驾平权”趋势愈发明确,地平线正借此进一步扩大渗透率。余凯判断,该趋势将带来两大机遇:其一,在合作车企中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从而带动整体销量;其二,高速NOA标准化普及后,城区NOA将加速下沉,释放更大增量市场。

根据地平线预判,城区NOA将在2025年率先在20万元级车型落地,并快速向15万元价格带渗透。为此,地平线已于三季度启动HSD高阶智驾方案的量产,抢占先发优势。

余凯预计,2025年在销量提升的同时,地平线的产品结构也将迎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2024年,公司主力仍为J2/J3系列,服务于基础L2级ADAS场景,平均售价仅为几十美元。而到2025年,高速NOA将采用J6E(10-20TOPS)和J6M(50-100TOPS),均价约100美元;城区NOA将全面搭载J6P(200-560TOPS),单价达数百美元,预计于三季度量产交付。

随着产品结构的优化,余凯预计,2025 年 J6 系列占出货量 50% 以上,2026 年或成主流,推动 ASP 持续增长。从定量的来看,整体出货会延续过去高增长的势态,其中AD方案预计出货量至少在上百万或者是200万这样的一个区间。

相比入门级的ADAS产品,中阶的ADAS产品的利润将提升几倍,而从中阶ADAS到高阶ADAS,利润又会有几倍的提升。今年,高中低端市场,地平线都会进入,随着地平线HSD的落地,其销售额也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余凯给出的解释是“地平线HSD是软硬件同时提供,单车的平均售价会进一步提升。”

市场表现蒸蒸日上的同时,地平线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3月10日,地平线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预计到5月底,将成为港股通可投资标的。

在调整生效后,地平线成为成分股中唯一专注智驾科技研发的投资标的。高盛、花旗等顶级投行,纷纷大幅上调目标价格,评级“买入”。

高盛表示,地平线获纳入恒生科技指数,预计有助进一步估值重评,目标价由7.9港元升至11.77港元;花旗则上调了地平线今明两年的销售量预测25%,目标价由6港元升至12.3港元,并开启90日上行催化观察。

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称,地平线在内地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级自动驾驶(AD)领域的市占率增长前景良好。该行认为,作为一家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在内地自动驾驶渗透率上升中处于有利地位,预计会在2027达到收支平衡。

可以说,在智驾平权的大潮之下,地平线正占据极具想象空间的“最佳身位”。但它是否能真正成为这场全民智驾竞赛的最大赢家,还取决于能否持续在技术投入与盈利压力之间,稳住节奏、守住底线。

正如余凯所说:“2024年,我们是踩着钢丝狂奔。”而2025年,随着自动驾驶行业迎来真正的产业拐点,不只是地平线,每一家智驾玩家,都将在这根钢丝上奋力前行。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