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匮石室,汗简杀青,悉是传录,河间古简,为法书祖。张彦远志在多闻,上列沮苍,按史发论,世咸不传,徒欺后人,有识所罪。至于后愚妄作,组织神鬼, 止可发笑。余但以平生目历,区别无疑,集曰《书史》,所以提南识者,不点俗目。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分享米芾的《书史》。米芾的《书史》是一部重要的书法论著,又名《米海岳书》
下面我们来看原文:
【原文1】
金匮石室,汗简杀青,悉是传录,河间古简,为法书祖。张彦远志在多闻,上列沮苍,按史发论,世咸不传,徒欺后人,有识所罪。至于后愚妄作,组织神鬼, 止可发笑。余但以平生目历,区别无疑,集曰《书史》,所以提南识者,不点俗目。
【今译1】
古代珍藏重要文书档案的金匮石室,以及书写用的竹简等,其中的内容都是辗转传抄记录而来。河间献王所发现的古代竹简,堪称法书的源头。张彦远志在博闻广识,在他的著述中罗列沮诵、仓颉等传说人物,依据史事阐发议论,然而世间都没有流传他所依据的材料,这不过是徒然欺骗后人,会被有识之士所诟病。至于后世那些愚昧之人的虚妄创作,编造神鬼之事,只让人觉得可笑。我只是依据平生亲眼所见,毫无疑虑地加以区分辨别,汇集而成《书史》。之所以写作此书,是为了引导有见识的人,而非迎合世俗眼光。
【原文2】
刘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刻迹焕然,所谓金石刻文,与孔氏上古书相表里,字法有鸟迹自然之状。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购亦多。余皆尝赏阅,如楚钟刻字,则端逸,远高秦篆,咸可冠方今法书之首;秦汉石刻,涂壁都市,前人已详。余阅书白首,无魏遗墨,故断自西晋。
【今译2】
刘原父收藏了一件铸刻有周代鼎篆的器物,上面有一百字,刻痕清晰鲜明。这所谓的金石刻文,与孔氏所传的上古书籍相互印证,字体写法有着类似鸟迹般自然的形态。宗室仲忽、李公麟收购的这类器物也很多。我都曾观赏过,比如楚钟上的刻字,端正飘逸,远比秦朝篆书高超,都堪称当今法书之首。秦汉时期的石刻,在都市的墙壁上多有留存,前人已经详细记载过。我一生阅书无数,却未曾见过魏代的墨宝,所以我的论述从西晋开始。
【原文3】
晋贤十四帖,检校太师李玮于侍中王贻永家购得,第 一帖张华真楷,钟法,次王 ,次王戎,次陆机,次郗鉴,次陆表,晋元帝批答,次谢安,次王衍,次右军,次谢万两帖,次王 ,次臣詹,晋武帝批答,次谢方回,次郗 ,次谢尚,内谢安帖,有开元印,缝两小玺,建中翰林印。
【今译3】
晋贤十四帖,是检校太师李玮在侍中王贻永家购得。第一帖是张华的真楷,效法钟繇笔法;其次是王某某(原文此处王后面无具体名讳)的帖;接着是王戎、陆机、郗鉴、陆某(原文此处陆后面无具体名讳)的表文,还有晋元帝的批答;再接着是谢安、王衍、王羲之的帖;然后是谢万的两帖;之后是王某某(原文此处王后面无具体名讳)的帖;还有臣詹的帖,以及晋武帝的批答;再之后是谢方回、郗某某(原文此处郗后面无具体名讳)、谢尚的帖。其中谢安的帖,有开元印,接缝处有两方小玺印,还有建中翰林印。
【原文4】
安及万帖有王涯永存珍秘印,大卷前有梁秀收阅古书印,后有殷浩印,殷浩以丹,梁秀以赭,是唐末赏鉴之家,其间有太平公主胡书印,王溥之印。自五代相家宝藏。侍中,国婿,丞相子也。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无他好,留意翰墨,润色太平。淳化中尝借王氏所收书,集人《阁帖》十卷,内郗两行《二十四日帖》,乃此卷中者。
【今译4】
谢安和谢万的帖上有王涯“永存珍秘”的印,大卷前面有梁秀“收阅古书”印,后面有殷浩印,殷浩的印用丹色,梁秀的印用赭色,他们都是唐末鉴赏名家。其间还有太平公主的胡书印、王溥之印。此帖从五代起就在宰相家族中珍藏。侍中王贻永,是驸马,也是丞相之子。太宗皇帝文德教化,成就太平之世,平日没有其他爱好,唯独留意书法,以之润饰太平盛世。淳化年间,太宗曾借王氏所收藏的法书,召集人手编集《阁帖》十卷,其中郗某某(原文此处郗后面无具体名讳)的两行《二十四日帖》,就出自此卷。
【原文5】
仍于谢安帖尾御书亲跋三字以还王氏,其帖在李玮家。余同王涣之饮于李氏园池,阅书画产竟日,末出此帖:枣木大轴,古青藻花锦作标,破烂,无竹模,晋帖,上反安冠簪样古玉轴。余寻制掷枣轴池中,拆玉轴,王涣之加糊,共装焉。一坐大笑,要余题跋,乃题曰:“李氏法书第一”(亦天下法书第一也)。
【今译5】
太宗还在谢安帖的末尾御笔亲题跋语三字后归还王氏,这帖后来在李玮家。我和王涣之在李氏园池饮酒,整天观赏李氏的书画藏品,最后拿出了这帖:是枣木大轴,用古旧的青藻花纹锦缎作标签,已经破烂,没有竹制的画轴模型,是晋代的帖,上面的轴头是反安冠簪样式的古玉轴。我随即找了个机会把枣木轴扔到池子里,拆下玉轴,王涣之加上浆糊,一起重新装裱。在座的人都大笑起来,他们要求我题跋,于是我题写道:“李氏法书第一”(其实也是天下法书第一)。
【原文6】
又晋谢奕、桓温、谢安三帖为一卷,上有窦蒙审定印,谢安帖后以浓墨模榻,遂全晕过,后归副车王诜家,分为三帖,云失谢安帖,以墨重晕。唐人意宝此帖,而反害之也。后人可以为戒。李玮云:“亦购于王氏。”
【今译6】
又有晋代谢奕、桓温、谢安三人的字帖合为一卷,上面有窦蒙的审定印。谢安的字帖后面因用浓墨摹拓,结果完全晕染开了。后来这卷字帖归驸马王诜家所有,被分成了三帖,说是丢了谢安的字帖,原因是墨色浓重而晕染损坏。唐人一心珍视这字帖,却反而害了它。后人应当以此为戒。李玮说:“这卷字帖也是从王氏家族购得的。”
米芾的《书史》将分六集讲解,本集到此,未完待续。
如果本专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如果您对其他相关内容有兴趣,希望听到更多的书籍专辑,请留言告诉我,我会逐步进行制作发布的,感谢您的阅读收听!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