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我在家经常随时切换英语跟他聊天,他都能流畅地接上话。虽然有时会有语法错误,但他能听懂也能回答,敢开口也愿意说。他现在能用英文复述看过的绘本、动画,还喜欢和我一起编英文的睡前故事。
标题党一下。我的孩子现在5岁,正正经经做英语启蒙的时间加起来有2年半左右。
现在我在家经常随时切换英语跟他聊天,他都能流畅地接上话。虽然有时会有语法错误,但他能听懂也能回答,敢开口也愿意说。他现在能用英文复述看过的绘本、动画,还喜欢和我一起编英文的睡前故事。
因为有听力基础,他可以自己看懂《Journey to the west》《Number blocks》等动画片,自己巩固英语听力,逐步解放老母亲。
有些家长可能会好奇,那他现在的听力词汇量有多少?其实我没有专门测过他的听力词汇量,我也不纠结这个数字。我相信,只要继续输入和积累,听力词汇会逐渐转化为更扎实的语言能力。他的词汇量也会在不断地输入与理解中自然增长,听说自由是水到渠成的效果。
给孩子启蒙英语,我的初心是希望他能多掌握一门语言,有机会去看看更大的世界。我在孩子1岁多时开始着手做英语启蒙,有些朋友直呼「太卷了」。
其实我一向反对鸡娃,准确来说是反对提前鸡娃。在孩子认知还不够的时候,提前学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占用他本该用来玩的时间,在我看来得不偿失。
但是语言学习我认为越早越好。因为孩子正处于语言的快速发展期,吸收能力极强。早点开始,孩子受母语社群的影响越小,对陌生语言的抵触越小,启蒙难度也就越小。
我给孩子选择的是「母语感英语启蒙」路线。顾名思义,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会英语,孩子可以像母语那样随心使用,不需要在脑子里转换翻译。需要注意的是,母语感不等于母语级的水平。
获得母语感就好比获得一支属于自己的左手。左手受限于使用频率和环境,一般达不到右手的灵活程度,但足够应付日常所需。母语感启蒙路线,坚持实践有奇效,家长和孩子一起获得提升。缺点是超级费家长,费时费力又费脑。母语感英语启蒙的三个原则是:先语后文、真实输入、语言环境。
1.先语后文
先搞定听说,再练习读写。这和中文学习是相通的。先通过大量的输入让孩子听力自由,再去认对应的单词,自然又省力。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自己平时经常给孩子念绘本,但还没教过孩子认字。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开始会认绘本上的字,走在路上也能认出很多店铺招牌上的字。
语言的本质是声音。如果没有掌握一门语言的语音层面,只是刻意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学,去背它怎么发音,它是什么意思,它怎么拼写,效率低还很无聊。而且很可能又回到我们当初学习英语的痛苦路径,学成哑巴英语。
2.真实输入
我们对比以下两种场景:第1种:课堂上,老师拿着一张印着苹果的卡片,让孩子一遍一遍跟着念:apple, apple, apple. Do you like apple?再拿着一张印着香蕉的卡片,让孩子一遍一遍跟着念:banana, banana, banana. Do you like banana?尽管这种输入方式看着挺容易理解,却可能是无效输入,刻意教学时孩子容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第2种:你带孩子来水果店,指着苹果问他Do you like some apples? 然后指着香蕉问他 Or do you like some bananas?这不是课堂上虚假的场景,而是你真的在问孩子,你想吃什么?你会根据他的意愿进行选择。
在情景的加持下,你甚至不用说话,只凭眼神和动作,一个没有英语基础的孩子也能get到你的意思。像第2种场景一样,我们在生活中真实地和孩子沟通,通过语言、眼神、动作,能百分百明白双方交流的内容,这就是真实输入。
启蒙过程中,其实无论是歌谣、游戏、生活用语、故事、动画,都可以作为真实输入的来源。比如故事,我们用生动的声音,搭配夸张的眼神和动作,把每句话都掰开揉碎给演出来,往往能达到不言而喻的效果,孩子的吸收自然会更好。
3.语言环境
建立一个只说英语的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里的人都认为说英语才是自然的、合适的,从而降低汉语对英语的干扰。「小环境」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一个专属的区域,一走进这里就只能说英语;可以是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到点就只能说英语;也可以是一种特别的道具,只要拿出道具,就只能说英语……
这就需要家长先鸡自己,在这个「小环境」里只说英语,不要用中文翻译,再逐渐引导孩子养成只说英语的习惯,不会说的可以借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
启蒙需要一定时间的输入,不要着急要求孩子输出。和孩子每天坚持输入,相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以我家孩子为例,1岁多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启蒙,中途暂停一年后,他的英语几乎一夜回到解放前。
2023年12月重新开始启蒙至今。前两个月,他一听到我开口说英语直接摇头走人,老母亲只能一个人自顾自对着空气夸张地表演故事,尽量提高孩子的兴趣和理解力。我保持每天至少30min的启蒙时间,重复真实输入的歌谣、游戏、日常对话和绘本故事,直到他熟练掌握、模仿着输出,偶尔活学活用。
坚持大半年后,孩子的听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发现他听故事变得越来越轻松,可以听懂更复杂的故事,也慢慢能够复述故事。坚持一年后,他的表达更加自然流畅,只是单词量和句型有限,有时会出现语法错误。到现在,他自己能看符合他年龄认知的英文动画片,裸听一部分英文故事,自己去吸收和巩固听力水平,老母亲逐渐解放双手。
母语感启蒙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亲子关系,其次才是英语能力。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很期待这30分钟亲子时光,和孩子一起唱歌,一起做游戏,一起听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说的是英语,我们更不吝惜表达爱。很多个夜晚,熄灯之后我跟孩子说Goodnight. My lovely boy. Have a nice dream. 他都会甜甜地回应,Goodnight. My sweet mommy. I love you.很庆幸没有走苦大仇深,鸡飞狗跳的英语学习路线。
希望这世界上多一些快乐学习英语的孩子。
来源:51学习网宁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