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彩礼:从根本上打乱了社会婚姻的正常秩序,已经非治理不可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08:57 2

摘要:我们年轻的时代,没有彩礼的说法,但女方家长会给男方递过来一张红纸,叫“红单”,上面写着结婚时让男方准备的东西,大概是几套换洗衣服,几条被子和面盆、茶杯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我们年轻的时代,没有彩礼的说法,但女方家长会给男方递过来一张红纸,叫“红单”,上面写着结婚时让男方准备的东西,大概是几套换洗衣服,几条被子和面盆、茶杯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红单开列的数额,都经过预先协商,多与家庭实际能力匹配,讲究“礼轻情意重”。

结婚了,男方把这些东西送过去,然后新娘子过门时就把这些东西都随带过来,算是“陪嫁”。

彩礼,原本是中华民族传统婚俗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以及对未来婚姻的祝福。

然而在当今社会,高额彩礼的出现却给这一美好的社会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从根本上打乱了社会婚姻的正常秩序。

现在,彩礼数额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它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是给婚姻贴上了“买卖”的标签。

如今,不少地区的彩礼变成了“硬性交易指标”,彩礼金额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使得婚姻仿佛变成了一种商品交易。男方家庭为了支付这笔巨额彩礼,往往需要倾尽全家之力,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

河南某农村青年小张,他与女友相恋3年,却因女方家庭坚持索要38万元彩礼被迫分手,“我家砸锅卖铁也凑不出这么多钱,她父母说‘没钱就别想娶我女儿’,这段感情就像货架上的商品,说断就断了”。

中国妇女研究会2024年调研数据更印证了这一乱象:超60%的农村婚姻矛盾与彩礼数额相关,23%的情侣因彩礼问题直接终止婚约,婚姻本应有的情感属性,正被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彻底碾压。

这种“买卖”式的婚姻观念,严重扭曲了婚姻的本质,使得婚姻中的感情因素完全淡化,经济因素被绝对放大。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而是变成了两个家庭之间的一场“经济较量”。

更严重的是,高额彩礼还毒化了“男女平等”的婚姻原则,将女性置于“被物化”的尴尬境地。

现代婚姻的核心是人格独立、地位平等,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共同享受婚姻带来的幸福。然而,高额彩礼的存在打破了这种平等,扭曲了女性价值的评判标准。

实质上,用金钱衡量女性的人生价值,本质上就是对女性人格的不尊重。

山东某法院2023年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中,男方因婚前支付28万元彩礼,强令女方辞去教师工作在家照顾公婆,女方拒绝后竟遭遇家暴,男方的理由荒唐又刺眼:“我花了钱,你就得听我的”。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在高额彩礼家庭中,女性婚后就业比例比普通家庭低37%,遭遇矛盾时选择隐忍的比例却高45%,男女平等的婚姻基石,正被高额彩礼一点点侵蚀。

这种由高额彩礼引发的不平等,不仅破坏了夫妻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不利于家庭的稳定发展,更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男女平等原则背道而驰。

最令人忧心的是,高额彩礼彻底打乱了现实社会的婚姻秩序,催生了数量庞大的“光棍群体”,引发连锁性社会问题。

高额彩礼形成的“筛选机制”,直接导致婚姻市场供需失衡。对经济条件普通的男性家庭,尤其是农村地区,几十万彩礼如同天文数字,许多男性因无力承担,被迫“打光棍”。部分女性家庭受高额彩礼诱惑,倾向于将女儿嫁往经济发达地区,又加剧了欠发达地区男性的“择偶难”。

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男性未婚人口中,30-40岁群体占比达58%,其中超70%将“彩礼过高”列为主要原因。以甘肃某县为例,当地农村彩礼普遍在25-40万元,人均年收入却仅3.2万元,一个家庭需不吃不喝近10年才能凑齐彩礼,导致该县30岁以上未婚男性超1.2万人,占当地男性总人口的15%。

这种失衡不仅让无数男性面临“无妻可娶”的困境,还引发单身男性养老难、农村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甚至滋生买卖婚姻、骗婚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冲击社会稳定。

婚姻是男女双方基于情感的结合,是两颗心的相守与承诺,而非一场以金钱衡量价值的交易。

我们应倡导回归婚姻本质,让彩礼回归其应有的文化内涵,让婚姻回归情感的港湾。

来源:一路走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