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秘史129】择木而栖:射坚的蜀道浮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07:03 1

摘要:"你看,董卓乱政…"射坚展开皇甫郦送来的血书,"扶风谢氏当存血脉"八字在烛火中跳动如将熄的星火。五更梆子响时,兄弟俩的马车已碾过结霜的官道,身后长安城堞如同巨兽獠牙,咬碎了最后一缕晨曦。

建安三年的长安黄门署,北风裹着沙粒拍打窗棂。射坚盯着案头"三辅存粮告急"的奏报,指尖无意识摩挲腰间青玉组佩——这是世交皇甫家送的束脩礼。

胞弟射援举烛闯进书房时,正见他将黄门侍郎印绶投入铜匣。"兄长真要弃官?"

"你看,董卓乱政…"射坚展开皇甫郦送来的血书,"扶风谢氏当存血脉"八字在烛火中跳动如将熄的星火。五更梆子响时,兄弟俩的马车已碾过结霜的官道,身后长安城堞如同巨兽獠牙,咬碎了最后一缕晨曦。

剑阁栈道的雾气浸透了射坚的貂裘。马蹄打滑的瞬间,他望见深渊对岸的崖柏横生石缝,虬枝扭曲如挣扎的困龙。"当年谢家改姓射氏,不也是为在乱世求存?"他攥紧缰绳自语,却见弟弟射援正俯身采摘岩缝里的石斛——那莹白花朵在绝境中开得恣意。

成都城门的守军查验符节时,射坚特意抚平衣襟褶皱。刘璋赐宴当夜,他跪坐席间听着蜀地绵软的乐调,忽然想起长安太学里铿锵的编钟声。酒过三巡,新任长史的印信已悄然入怀。

建安十八年的成都冬夜,已任长史的射坚在城头巡视。远处刘备军营火把如星,他抚着斑白鬓角对副将道:”昔年我观秦岭古柏,粗者十围仍随风俯仰,细者虽直必折。”话音未落,城下传来刘璋使者的马蹄声,成都已投降刘备。

章武元年春,蜀郡府衙的海棠簌簌落红。射坚凝视诸葛亮新颁的《蜀科》,"匿田十顷者斩"的条文刺得眼角生疼。城外豪强张氏送来的三车蜀锦正在库房氤氲椒香,主簿捧着算筹迟疑:"当真要丈量张氏田产?"

"锦缎分与七里亭遭水患的农户。"他叩了叩案头饕餮纹铜镇纸,"就说张公体恤乡邻。"窗外新栽的翠竹沙沙作响,恍如当年长安宫阙的玉珂叮咚。

建兴三年秋夜,锦江画舫飘着桑落酒香。益州豪族李氏举杯讥讽:"使君祖上亦是北地大族,何苦帮着诸葛丞相削我们根基?"

射坚袖中摩挲着曾经刘璋所赐玉韘,忽见江心跳起一尾红鲤,在月光下碎成满地银屑。

"李公可见过都江鱼嘴?急流至此分道,终归共赴东海。"他笑着斟满琥珀酒液。更鼓声起时,李氏醉签的献粮契书已墨迹未干,那枚玉韘却早随星月沉入江底。

建兴五年盛夏,百年老槐的荫蔽下,射坚正与羌族长老对弈。黑子刚落,焦黄槐叶突然纷坠如蝗。"汉官触怒山神!"巫师敲击羊皮鼓叫嚷。

射坚拾叶置于棋盘天元:"昔年武帝得大宛马,亦是踏着飞蝗般的箭雨。"推过南中运来的占城稻种时,陶罐上映出他鬓角星霜。当夜羌人举火驱蝗,火光中的老槐宛如浴火凤凰。

建兴十年冬,库房熹平石经残卷上的"忠孝"二字,正裂在董卓焚城的焦痕处。年轻书佐抱着《出师表》木牍嗤笑:"使君还留着这些酸腐之物?"

射坚不语,将残卷投入铜兽炉。青烟腾起时,他看见二十岁的自己在长安整理经籍,那时熏香是清冽的柏子味,而非成都潮湿的茱萸气。翌日,《蜀科》石碑巍然矗立,飞溅的石屑混着他白发落进雪地。

景耀元年春,八十岁的射坚在剑阁绝壁前颤巍巍下车。古柏横生的枝干扭曲如苍龙,他将蜀郡太守印绶系上虬枝,山风卷起褪色官袍,恰似四十年前那个逃离长安的清晨。

"昔年笑崖柏无骨..."枯手抚过树皮皴裂,"如今方知,石缝里活过甲子的,才是真栋梁。"云雾漫过栈道时,隐约传来当年三辅饥民传唱的俚曲,混着蜀地杜鹃啼鸣,在山谷中回荡成岁月的和声。

未完待续,下一篇是他弟弟射援的故事…

来源:米多知道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