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世价值观,顾名思义,即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它的意义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它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这些价值观并非某一文化或宗教所独有,而是被全人类广泛接受和认同。
普世价值观,顾名思义,即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它的意义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它是衡量是非善恶的最低尺度,是人类道德的共同底线。这些价值观并非某一文化或宗教所独有,而是被全人类广泛接受和认同。
诚然,普世价值观的起源是多元的,它不仅源于宗教、哲学等思想领域,还受到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话剧活动家、导演以及外交家张彭春作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学者和实践者,在普世价值观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实践方案,为普世价值观的传播和落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深度参与了人类共同价值理念的建设,其中张彭春是杰出的代表之一。
事情的起因是:1947年联合国成立世界人权委员会,并共同起草一份对全人类具有普遍意义上的人权标准文献。罗斯福的遗孀当选为委员会主席,唯一的副主席则是中国的外交家张彭春当选。在世界人权宣言起草过程中,张彭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张彭春不仅将中国道家思想引入了《世界人权宣言》,还用中国文化理念解决了宣言起草中的许多难题,获得了当年主持宣言起草工作的罗斯福夫人的赞赏。最终,普世价值观的概念被联合国采用,并体现在《世界人权宣言》中。张彭春为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8年的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人类历史第一部国际性权利法案,即《世界人权宣言》。此后,每年的12月10日定国际人权日。
张彭春对普世价值观的提出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一是首次提出普世价值观。普世价值观是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它超越民族、种族、国界、宗教和信仰,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观。张彭春是首位将这一理念明确提出的人,他成功地将西方和东方对价值的认知智慧地结合起来,促成了一份所有国家适用的普世宣言。
二是在《世界人权宣言》中起草工作的贡献。张彭春作为《世界人权宣言》起草小组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宣言的整个起草过程。他不仅为宣言的起草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还在多次陷入僵局时,用中国文化理念解决了诸多难题,使宣言得以顺利制定。
张彭春将中国儒家精神引入《世界人权宣言》,避免了宣言成为唯西方思想的范本。他强调人权宣言应具有普世性,并成功地将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全人类普世性的现代人权理念。
张彭春在宣言中剔除了“本性赋有”的西式宗教字眼,将儒家的“仁爱”以“良心”形式写入宣言第一条,即“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三是推动普世价值观的传播。张彭春不仅参与了普世价值观的提出和《世界人权宣言》的制定,还通过他的外交活动和学术成就,推动了普世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接受。他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不言而喻,张彭春在普世价值观的提出和《世界人权宣言》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成功地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全人类普世性的现代人权理念,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普世价值观的概念并非西方社会的专属,其中也蕴含着中国人的深刻智慧与贡献。特别值得我们铭记的是,张彭春先生不仅为普世价值观的阐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他的思想在《世界人权宣言》中得到了光辉的体现,从而为世界人权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