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晒晒:一棵咬人的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8 08:08 1

摘要:他眯着眼睛瞅了瞅,其中一个青年娃猛子,他认识。这个碎怂娃,整天叼根烟,山里瞎晃悠,净搞些脑筋急转弯的事。

(一)

秋后的一天,德子正在门前劈柴,一辆桑塔纳停在了路畔,下来了几个满嘴外地腔的汉子。

他眯着眼睛瞅了瞅,其中一个青年娃猛子,他认识。这个碎怂娃,整天叼根烟,山里瞎晃悠,净搞些脑筋急转弯的事。

几个人围住他的那棵蛾树转悠起来。

“我说,德子叔,我给你拉来一个买卖,就看你的意思了。”猛子给他发了一根烟,坐在了青石板上。

“是要买那棵树吗?”德子一看几个人的架势,就明白了。

“我说,你还真是个能海人。鼓不敲都响。这是个好买主呢,要是漏掉了,就只能当一把柴禾烧了呢。”

“给的是啥价啊?”

“反正不比你把它用来做寿木,或者是烧柴便宜。”

德子眯了眼睛,小醉了片刻。

“那要看这几个河南担出啥价!这棵树,就像新女子一样,过了好几个家了,八千元都没卖呢。”

猛子心里冷笑了一下,这南北二山,我是干啥吃的,还蒙的住我?但是,随着烟圈却吐出了这样一句:“保证你吃不了亏的,我还能胳膊肘子向外拐吗?”

“河南担”老王通过尺子测量后,盘算出这棵树有两个特点:一是树形好,两米高些,就分了枝桠便于托运。二是胸围在90公分,三个人抱不严,说明树龄长,越古越很能卖上价。缺点是交通不便,紧挨着房子生长,不利于移植。还有一点,山里人掏了它三分之一的腹部,用来压榨油,因而留下了一个致命伤。

猛子得到了老王的指令,屁颠屁颠地跑去给德子叔叙陈述了。

“德子叔,你这棵树,要说有用吧,还真适合做寿木。但是,咱农村的寿木最低尺寸,也是六尺多(2米2),不可能订一个木匣子吧?”

“还用你来教育我?碎怂娃。”

“这可不敢。我是这样算的,按照农村一块寿木合500元的价钱,这棵树,可以解8块板。再加上其他的花费,比如运输、工钱等等,算下来,还是卖了的好。河南担给你一万元,够可以的吧?”

德子沉思了一会儿,反问:“给你碎怂多少跑腿费?”

“三两百吧。咱挣的不是嘴皮子,是辛苦钱。”

“这样吧,我说个活话。这棵树我是想卖的,要得到其它弟兄三个的同意呢。我们商量后,再给你个准信。”

(二)

隔了一星期,猛子打电话去催问了。德子呜呜咽咽地说,他的父亲有了重病,此时卖树,农村人肯定会说闲话的。

记得小时候,德子就看到它几抱子粗了。有次害了伤寒,他的父亲在树下求神保佑,结果病好了,这棵树,也就成了神树,被膜拜地挂上了许多红布。德子也认大树为“干大”(父亲),经常和小伙伴在下面嬉戏。每年旱涝或者春节前后,好多人就会聚集在树下祈祷着。他的父亲也说过一句话:“这棵树,是村子里的风景树,不能砍伐的。”

当猛子把话转述给“河南担”老王时,他很是失望。

听说德子的父亲住在了医院,老王买了四水礼,推开了护理室:“老人家,你安心地养病,娃们孝顺着呢。看你气色很好,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德子坐在床头听了,心里暖忽忽的。

几天后,德子的父亲,还是“走”了。

那棵树,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河南老王给猛子说,他不想为一棵树,再浪费功夫了。万一谈不拢,就算了。三天后,他们要转去汉中。

德子急了:“其它几个兄弟好说话,我一定给把思想工作做通。”

当夜,猛子的手机响了。“猛子呀,弟兄三个同意卖了,得要再添2000元,要是答应,立马就可以挖树了。”

河南老王心里一阵暗喜:“啥人嘛,一棵树,天天涨价。”

他给某园林公司发去了大树的图片,那边把钱汇过来了。

于是,偏僻的青冈坪来了一拨人,带着专业的斧头,油锯,开始挖树。先是锯掉树冠,然后挖出一个方圆三米的大坑来。那棵树就孤零零的立在坑里了。

选择好方位,动用挖掘机,铲车,吊带,倒链等,开始推倒古树,然后吊起装车。

农村人哪见过这个阵势?远远地围观着,议论着。

还好,没伤着房屋。下坡时,只是压坏了一家人的地畔,被拦住了。老王二话没说,掏出了一张大团结,解决了此事。

紧接着,铲车和吊车一前一后抬着树,退着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很是壮观。

在河南老王的指挥下,终于到了河边的宽阔地带,古树被装上了加长货车。只要帆布一蒙,啥也看不到,上了高速,就万事大吉了。

一辆小车拦住了大货车。

“有采伐证没?把手续拿出来。”

老王漫不经心的拨通了一个号码,开始疏通关系。不久,那辆小车得到了上级的允许,可以放行了。

那辆拉着大树的车,上了沪陕高速,慢慢地消失在无边的夜色里,再也看不到踪影了,猛子的心有点惆怅。

如果不是他欠着“河南担”老王的赌博账,老王就不会来商洛。不来商洛,就不知道这里有一棵几百年,也许是上千年的古树。风景消失了,自己是不是小镇一个罪人?他不敢细想下去。

(三)

两年后的一个春天,猛子正坐在麻将馆,打着牌,喝着可乐。他接到了河南老王的电话。才知道老王有了病,头老是疼,去西峡和南阳的医院检查了,说是得了脑梗。

“我联系了四川一个亲戚,去那里看病,你陪我天府之国转转吧。”

“好啊。你给报销路费?”

“看你说的,咱俩是啥关系呀!铁哥们。你还记得那棵五角树吗?学名叫枫树。你当地叫蛾树的?”

“记得呀,你不是说在你当地园区栽种着,还没出手吗?”

“早卖了,现在在汶川栽着呢。咱们去汶川看看去。”

“好啊。我也想看看那棵树长成啥样了呢。”

猛子挂断电话后,先是去西峡和老王汇合,然后一起驱车去了汶川,那个全国有名的地震灾区。

汶川,这个高原县城,震中的房倒屋塌,桥毁路断,如冬日的雾霾,早被新来的春风一扫而空。呈现在眼前的是高耸的楼房,一律徽派建筑,白墙灰瓦,街面宽敞,行人如织。经过恢复再建,面貌焕然一新。

在县政府门前大广场,猛子看到了那棵枫树。在阳光的抚摸下,一些嫩绿的树叶摇曳着春光。种种迹象表明,古树正在适应环境,在复苏。

“老王哥啊,这棵树,从陕南的大山里,竟然跑到了四川,谁也没想到啊。”

猛子和老王在县城的步行街上,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这棵树,我记得你一共花费了不到1.5万元吧?给哥们透个底,能赚多少?”

“当时,我是掏的这个价钱,包含运费下来,不到两万元。第一道买家给了我5万。你知道,这棵树来到这里后,是多少钱吗?20万!”

“啊,这么多,吃人呀。”

“说到吃人,还真的有这一回事。我给你说啊,你知道这棵树,当地的x官员挣了多少?”

“下不了5万吧?”

“哈哈,你真是山里娃,太保守了。告诉你吧,净赚20万不止。”

“只是一棵树啊,能得到那么多好处?”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有时候,一棵树,其实就是一个官员捞金的借口。”

“有点不明白呢。你别绕弯子了,给我来个直接的。”猛子有点着急,在山里,好多人说自己是脑紧急转弯的祖师爷呢。但是,现在却一点也转不过来。

“说明白些吧,比如城市需要改造,本来是有风景树的。但是现在来了新领导,他就有新想法啊。他的想法一出来,那些城建部门,园林规划等等部门就要跟上吧?这就产生了一批专业的纪经人。你不给人家上供,你的树苗只能永久的长在自己的山地里。所以啊,中间有多少人得到了多少好处,谁知道呢!”

这一席话,说的猛子直点头。原来一棵树里,也有不少的故事。

最近,猛子看了一张文摘报纸,说是汶川还有三峡景区的一些领导被双规了。具体原因,大家一猜便知,无外乎滥用职权,贪污受贿之类。据说,与这棵树也有点关联。

这本来是一棵风景树,无忧无虑地在农村风光着往事的酒杯,却被有些人贴上了标签,成为一棵吃人的树。这是古树所愿意的吗?

在后来者的解说中,这棵树的命运,同一些过往的路人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聊斋夜话,被一个叫丹凤晒晒的商洛人听到了,记在了日记里,发给了爱他的网友。可惜,大树已经远离了它乡,没有了当初的风貌。

作者简介:

丹凤晒晒,陕西商洛人,70后,网络写手。乡村风情记录者。

来源:全球家居设计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