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朝名将韩信,受胯下之辱,忍怀才不遇,最终才成为了大汉的开国元勋。
管理的核心就不明白?
那你搞什么管理?
只有不入流的领导,才一味靠着制度和流程做管理。
真正顶级的一流领导,则是凭借这“3管”打造一支高效能队伍。
但凡能够做到“三者兼顾”的人,管理水平那绝对不一般。
一:管人:顺人性
不少领导觉得,管理就是讲道理,按照制度让下属执行。
然而,真的如此吗?
管理的核心是管人,管人的核心则是管理人性。
汉朝名将韩信,受胯下之辱,忍怀才不遇,最终才成为了大汉的开国元勋。
他有如此成就,关键不在于韩信本人,而在刘邦。
刘邦知人善任,而且极善拿捏人性,所以才能让韩信心甘情愿为自己卖命。
即便到了刘邦与项羽僵持不下的危急时刻,最终,韩信还是倒向了刘邦。
由此可见,刘邦对人性的理解与掌控。
其实作为领导,我们也要有刘邦这样的御下手段。
无非不就是做好以下这2点:
1、人性逐利——以利诱之
任正非说过:只要钱到位,不是人才也能变成人才。
可见,金钱的能量有多。
与其画饼、谈感恩、讲道理、道德绑架、还不如给下属实实在在的利益。
钱永远是最动人,也是最能体现价值的东西。
只要把下属的利益和你、团队捆绑到一起,就不怕他们不为你卖命,更不怕他们不对你唯命是从。
2、人性欺软怕硬——以威胁之
俗话说得好:慈不掌兵,义不经商。
作为领导,不能一味忍让和纵容,还要有上位者的威严和气势。
面对顺从的员工,自然好言相劝,尽可能满足,互利互惠。
但面对不服管的人,想挑战你的权威,那就必须以雷霆手段镇压。
既是杀鸡儆猴,震慑他人,也是树立威望,彰显手段。
比如:
诸葛亮面对归降的黄忠,以礼待之,给足了尊重和面子。
可是面对魏延这般心怀不轨的大将,诸葛亮当即就要把他就地正法,最终和刘备唱了一出双簧,给了他一个下马威,才把他收作帐下。
如果不是这番操作,魏延说不定会更加嚣张,从而危害军队。
二:管己:逆人性
领导,管不住自己,就不要想管别人。
一个连自己都约束不了的领导,下属又怎么可能信服?
身为领导,想要自律,就一定要逆着人性来:
1、逆情绪
领导者的如果管控不住自己的情绪,随意对下属发难,后果其实很严重。
你把下属一顿骂,下属就会带着情绪工作,把情绪发泄到工作上,最后还是团队利益受损。
更有甚者,会一个传两个,两个传四个,像瘟疫一样散播到整个团队中。
2、逆惰性
人都有惰性,没有谁不想躺着赚钱,可并不现实。
尤其是作为领导,身居高位,位高权重,很多时候没人管控,就容易自我放纵。
一时的放纵,换来的就是习以为常的偷懒。
所以,一道口子都不能开,否则,会成为常态。
当你想要偷懒,把工作推到明天、或者把自己的任务推给下属时,一定要及时反思,提醒自己这是在“犯罪”。
时间长了,你就会意识到害的终究是你自己。
3、逆安逸
人都想安于现状,不愿意踏出自己的舒适圈。
很多领导,之所以在位置上待了十几年,还是原地不动。
就是因为没有上进心,不愿意学习,想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安享晚年,直到养老。
这样的领导,其实是公司的毒瘤。
因为一个不合格的领导,会危害整个队伍。
正好印证了一句话:“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如果每个领导都是不思进取,缺乏战斗精神的人,团队又哪儿来的意志和斗志呢?
真正优秀的领导,一定是不断学习,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不断挑战的强者。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领整个队伍成为全公司的表率,甚至是全行业的标杆。
三:管事:要结果
身为领导,在管事上,绝不可亲力亲为。
强如诸葛亮,只因为凡事事必躬亲,最后落得一个病死北伐途中的下场。
诸葛亮的死,与其心力交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反,刘邦则是一个反面例子。
他深知自己才能武力都不如手下的萧何、张良、韩信,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管好人。
而事情则交给下属去做,他自己负责大的战略和决策。
正因为有此明智的做法,才最终创建了大汉王朝。
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应该怎么管事呢?
做好以下这2点即可:
1、以结果为导向
如果事事过问,件件操心,你即便能力再强,也绝对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如果你只关注结果,以结果为导向去管理,那就等于化繁为简,会轻松不少。
最终的结果,才是你考核和关心的关键。
能拿到预期的结果,皆大欢喜,该奖的自然要奖。
但如果拿不到预期的结果,则该罚的必须罚。
2、砍掉冗余流程
很多领导,习惯形式主义,或者传承了前任留下来的顽固弊病。
比如:
动不动就开会,审批格外繁琐、流程尤其复杂等等。
流程冗余,导致工作效率缓慢,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整个团队的产能都随之下降。
所以,管事时,该精简的必须精简,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刀刃上。
来源:用态度阅读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