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柏林 | 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的关门无需挽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01:01 3

摘要:几年前,在中美谈判中,为特朗普、布林肯担任翻译的钟岚(Lam Chung-Pollpeter)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网友在了解她背景的过程中,一并了解到了她的母校,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

左为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毕业的钟岚。

几年前,在中美谈判中,为特朗普、布林肯担任翻译的钟岚(Lam Chung-Pollpeter)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网友在了解她背景的过程中,一并了解到了她的母校,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ddlebur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Monterey,简称 MIIS)。

不幸的是,2025年8月26日,明德学院院长伊恩·B·博康(Ian B. Baucom)发表视频讲话和文字声明,宣布终结该学校位于加州蒙特雷的驻地研究生项目。这些项目及相关运作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完成并终止。一个大学的死亡是需要时间的,因为有学生在校就读,不能说死就死。通常的做法是“教完即终”(teach out)。所以该学校保证“全力支持当前在读的学生(包括今年秋季新入学的同学),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在2027年6月前完成学业”。可以说,该学院目前虽寿终而未正寝:2027年之后,这所美国高等翻译摇篮的高等学府将不复存在。

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前身为“蒙特雷外语学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Foreign Studies, MIFS)。1961年,学院迁至如今的蒙特雷市中心校区,此后逐步发展,设有多个研究中心以及跨学科的特色项目。2005年12月,明德学院与蒙特雷学院签署结盟协议,确立了双方的正式合作关系。2010年6月,明德学院正式完成对蒙特雷学院的收购,并将其设立为“明德学院研究生院”。显然,这次更名,使得学校剥离了原来的品牌蒙特雷,实属昏招。于是,2015年1月,明德学院宣布学院正式更名为“明德国际研究学院(蒙特雷)”,又把蒙特雷的名字改了回来,算是亡羊补牢。

当初两个学校联姻,是因双方都重视语言教学,明德学院麻雀虽小,但在语言教学上五脏俱全,教授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中文、日语、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甚至还有原住民说的阿贝纳基语这种小语种。这和蒙特雷的语言教学战略契合度极高。国内媒体报道中,有将蒙特雷称为翻译教育中的“哈佛大学”一说,足见其地位之高。其实更恰当的类比,可能相当于“外交学院”,除了翻译之外,还培养外交人才。

这次停办,说明了美国高等教育中一些持续已久的趋势,倒也是让人见怪不怪。

校方承认:停办不是因为质量和认证的学术硬伤。2025年1月才上任的博康院长在关闭声明中称:“经过多种方案的评估,我们最终认定,继续维持目前形式的线下研究生项目已不再可行。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出于财务考量的决定,并非对项目质量或蒙特雷同仁工作的否定。”

最直接的原因,是原加州蒙特雷的那班人从一开始,就做不了主。在被收购后,原蒙特雷董事会更名为“理事会”(board of governors),随后又改为“监事会”(board of overseers),学院的最高管理与战略决策权归属明德学院董事会。董事会大部分成员来自佛蒙特州的明德学院。不然的话,哪怕大环境不行,也起码还可以撑上一些年。倘或华丽转身一下,吸纳一些新的资源与活力,那么遇到别的风口,或许还有飞起来的机会,而不是接受来自佛蒙特州董事会和院长的决定,先被判了死刑,然后马上就斩立决。

从大环境来说,蒙特雷之死倒也是大势所趋。和世界上很多其他地方一样,出生人口下降、经济结构变化、政治影响和人工智能冲击等因素,导致一些小型的文理学院生存艰难。学生人数才两千多的明德学院20年前收购蒙特雷,可能是希望找到一根救命稻草,谁知道反而加速了学校的下坠速度。这个趋势,在美国屡屡发生。过去,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偏僻地区小型文理学院,为了吸引其他人口高增长地区的学生,往往去买个分校,希望借此找到扩大生源的机会。就好比内陆地区需要寻找出海口一样。

但要知道,维持一个卫星校区,成本是很高的。明德学院在声明中称:“在过去数年里,继长达15年的招生与申请波动之后,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开设新项目并加强宣传推广,以提升MIIS的学术项目吸引力。然而,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疫情过后,MIIS的招生和申请数量仍急剧下降。这与全美研究生驻地项目普遍面临的趋势一致,导致MIIS项目连续多年出现严重赤字。”

美国高校运营成本极高,高校如果提高学费来维持运营,就会减少申请该校的学生人数,使得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实体分校如果不能按照当初的预想,迅速扩大招生,就会成为极其繁重的经济负担,成为不良资产。蒙特雷的夭折,就是这种不慎投资的牺牲品。

关闭实体分校,是一个断臂求生的续命办法。蒙特雷的情况并非孤例,美国近年来已有多所高校因招生人数下滑关闭分校。旧金山艺术大学(Academy of Art University)就关闭了在旧金山湾区的一些小型校区,主要原因是招生人数持续下降。我过去所在的俄克拉荷马州的一所学校,也关闭了远在俄勒冈州的一所卫星校园。甚至一些大的学校,也在关停实体分校。例如普渡大学关闭了位于艾奥瓦州锡达福尔斯(Cedar Falls)的分校,位于缅因州刘易斯顿(Lewiston)的校区也因租约到期而关闭。未来申请大学,需要家长和学生警惕那些会沦为不良资产的合作教育项目。下一波可能被终结的项目,或许是一些海外校园和办学项目。弄不好,你书还读着,学校没了。

在这种断舍离的同时,扩大在线教育,成了高校增收的办法,例如普渡大学在关闭这些实体校区的同时,收购了开普兰大学,扩大在线教育。蒙特雷关停的决定之下,也保留了在线教育。博康院长在声明中称:“在线学位项目(网络安全、本地化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公共管理硕士、组织领导力)不受本次决定影响。”

另外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也包括美国对外交和翻译人才需求的下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国务院大幅缩编。2025年7月,国务卿鲁比奥宣布裁减1300名国务院人员。如今去学语言,“考公上岸”,进入美国外交系统的希望十分渺茫。今年是美国学习国际关系的学生就业的寒冬。不但进不了国务院,进入国际组织的希望也日渐渺茫。2025年,美国国会在预算中大幅削减对联合国及相关机构的拨款,尤其是对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的资助。1月2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并暂停向该组织提供任何来自美国政府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事实上,只是通过财政手段减少对部分国际机构的支持,也会影响这些机构,使其出现冻结招聘,这种新闻的反馈,使得报考蒙特雷这种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

学好外语,进入其他职业呢?可惜,这里我们会遇到一个“房间里的大象”,那就是人工智能的冲击。蒙特雷的关校声明中没有提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但现实当中,很多仅需普通质量的文字翻译,人工智能就可以胜任。特朗普曾经抱怨为了满足不同族群的需求,美国在翻译政府文件上浪费了大量金钱,未来的一个趋势,是尽量不提供双语,甚至将英语变成美国官方语言——在目前英语还不是美国法定的官方语言,很多政府文书都提供双语版,甚至多语种版。

蒙特雷学院的关停,看来是多个趋势合流了。这前景可悲么?我倒是有个观点:需要一再输血去抢救的项目,不如让其早死早超生。即便是人,是否一直要去插管输营养液,维持已经失去了质量的生命?这也是可以反思的问题。这世界上每一天都有语言、剧种、民间艺术在消亡,是不是应该尊重生命的节律和自然的规律?毕竟也不断有新的项目出来,需要我们从有限的资源中给予关注。蒙特雷的消亡,或许就是教育界的死生有常,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

方柏林

责编 刘小磊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