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鸯勇猛善战是肯定的,但七进七出大概率是附会的,说文鸯七进七出的,只有《资治通鉴》,这是孤证:“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钦失期不应
淮南二叛期间,司马师率军讨伐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当时18岁,勇猛强健、体力过人,文鸯建议文钦趁敌人阵型未稳之际,主动出击。
文钦同意了,当天晚上文钦兵分两路突袭司马师,但不知道怎么搞的,文鸯先到后,文钦错过了约定的时间,文鸯鼓捣了一个晚上,一直到天亮,文鸯才撤兵。
文鸯勇猛善战是肯定的,但七进七出大概率是附会的,说文鸯七进七出的,只有《资治通鉴》,这是孤证:“钦子鸯,年十八,勇力绝人,谓钦曰:‘及其未定,击之,可破也。’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鸯率壮士先至鼓噪,军中震扰。师惊骇。所病目突出,恐众知之,啮被皆破。钦失期不应,会明,鸯见兵盛,乃引还。师谓诸将曰:‘贼走矣,可追之!’诸将曰:‘钦父子骁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师曰:‘夫一鼓作气,再而衰。鸯鼓噪失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引而东,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也。’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陈,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师使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而追之,鸯以匹马入数千骑中,辄杀伤百余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骑莫敢逼。”
注意这个时间点,文鸯是从前一天的晚上开始出击,与司马师的军队打了一个晚上,一直打到天亮,然后在撤退的过程,先带了十几骑兵冲击敌阵,后来又觉得不过瘾,单枪匹马冲击数千骑兵,每次都杀伤百余人,六七次就杀伤了六七百人。
如果记载属实,文鸯至少有两项记录是冠绝古今的:一是体力,打了一个晚上没有一点疲惫,第二天接着打,还单枪匹马冲击对方数千骑兵。
文俶
二是武力过人,文鸯一个人七进七出冲击数千骑兵,杀伤六七百人,这个武艺,哪怕是项羽也比不上啊,项羽一次也能杀伤百余人,但每次都是单独做的,没有连续冲杀六七次,还能斩杀百余人的,如果属实,万人敌不是项羽,而是文鸯。
再来看看《晋书》的记载:“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矫太后令移檄郡国,为坛盟于西门之外,各遣子四人质于吴以请救。二月,俭、钦帅众六万,渡淮而西。帝会公卿谋征讨计,朝议多谓可遣诸将击之,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帝自行。戊午,帝统中军步骑十余万以征之。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甲申,次于隐桥,俭将史招、李绩相次来降。俭、钦移入项城,帝遣荆州刺史王基进据南顿以逼俭。帝深壁高垒,以待东军之集。诸将请进军攻其城,帝曰:‘诸君得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无反志。且俭、钦欲蹈纵横之迹,习仪秦之说,谓远近必应。而事起之日,淮北不从,史招、李绩前后瓦解。内乖外叛,自知必败,困兽思斗,速战更合其志。虽云必克,伤人亦多。且俭等欺诳将士,诡变万端,小与持久,诈情自露,此不战而克之也。’乃遣诸葛诞督豫州诸军自安风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谯宋之间,绝其归路。帝屯汝阳,遣兖州刺史邓艾督太山诸军进屯乐嘉,示弱以诱之。钦进军将攻艾,帝潜军衔枚,轻造乐嘉,与钦相遇。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谓钦曰:‘及其未定,请登城鼓噪,击之可破也。’既谋而行,三噪而钦不能应,鸯退,相与引而东。帝谓诸将曰:‘钦走矣。’命发锐军以追之。诸将皆曰:‘钦旧将,鸯少而锐,引军内入,未有失利,必不走也。’帝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鸯三鼓,钦不应,其势已屈,不走何待?’钦将遁,鸯曰:‘不先折其势,不得去也。’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帝遣左长史司马琏督骁骑八千翼而追之,使将军乐林等督步兵继其后。比至沙阳,频陷钦阵,弩矢雨下,钦蒙盾而驰。大破其军。众皆投戈而降,钦父子与麾下走保项。俭闻钦败,弃众宵遁淮南。安风津都尉追俭,斩之,传首京都。钦遂奔吴,淮南平。”
《晋书》与《资治通鉴》的内容大部分是一样的,但七进七出的记载没有。
文鸯劝文钦主动进攻是一样,文鸯与十几个骁勇骑兵冲击司马师的军队是一样,司马师派司马班率领8000骑兵追敌也是一样的。
《晋书》没说文鸯是从晚上一直打到第二天,没有说文鸯战斗了多久,没有说文鸯七进七出,没有说文鸯一个人独自冲击数千骑兵。《晋书》还提到司马班率领8000精壮骑兵与将军乐林在沙阳多次攻破文钦的军阵,文钦顶着盾牌逃走,部下很多人投降,文钦父子与部下逃跑去项城。
如果文鸯真有那么厉害,一个人单枪匹马七进七出还每次杀伤百余人,那么文钦父子不至于败得这么惨,直接把文鸯拉出来,就能顶千军万马。
文钦
《三国志》的记载更简单:“大将军纵骁骑追击,大破之,钦遁走。”都没提连文鸯。
三国时期唯二的万人敌是关羽和张飞,这个“万人敌”称号不是自封的,而是同时代的名人评价的,程昱、郭嘉、傅干评价关张是万人敌,周瑜评价关张是熊虎之将,刘晔评价关张是勇冠三军,同时代的人评价显得真实,而且不止一人,这就能交叉证明关张确实是万人敌。
同时代的人是如何评价文鸯的?史书没有任何同时代的人评价过文鸯,所有的评价都是后人评的,《晋书》是唐朝人写的,《资治通鉴》是宋朝人写的,与三国时期相差甚远,隔了几百年,同时代的人都不知道文鸯这么厉害,为何几百年后的人就知道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与文鸯是同时代的人,陈寿生于青龙元年(233年),文鸯生于景初二年(238年),陈寿只比文鸯大5岁,他们俩人是同时代的人,文鸯在淮南二叛七进七出的时候,陈寿还在蜀汉,虽然不在曹魏这边,但是陈寿写史的时候,找同时代的人了解一下是非常方便的。
蜀汉灭亡后,陈寿与文鸯同在西晋当官,陈寿在益州当过官,后来离职回乡,文鸯讨伐秃发树机能时,陈寿被杜预举荐,在朝廷担任治书侍御史,管理图籍文书,陈寿活到元康七年(297年),比文鸯多活了6年,文鸯后来因为诸葛诞的外孙东安公司马繇诬陷谋反而被诛灭三族。
要是文鸯真有这么厉害,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陈寿怎么不知道?因此大概率文鸯七进七出的战绩是后人编出来的,不是真实存在的。
文俶
孙盛《魏氏春秋》记载:“钦中子俶,小名鸯。年尚幼,勇力绝人。”傅畅《晋诸公赞》说:“俶后为将军,破凉州虏,名闻天下。”《晋书》记载:“钦子鸯,年十八,勇冠三军。”从后人对文鸯的评价来看,他的确是骁勇善战的,勇冠三军、勇人绝人都是形容文鸯的个人武力,但是骁勇善战并不代表文鸯就能七进七出了,三国时期那么多骁勇善战的军事将领,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单枪匹马冲杀数千骑兵,还能七进七出斩杀数百人的。
此外,文鸯的战绩也是有水份的。《晋书》上说咸宁三年(277年)“三月,平虏护军文淑讨叛虏树机能等,破之。”“五年春正月,虏帅树机能攻陷凉州。乙丑,使讨虏护军武威太守马隆击之”,“十二月,马隆击叛虏树机能,大破,斩之,凉州平。”
在文鸯大破秃发树机能2年之后,秃发树机能攻陷了凉州,这样看的话,文鸯只是打败了秃发树机能,并没有消灭对方,文鸯之后,秃发树机能的部将还斩杀了晋朝的凉州刺史杨欣,文鸯的战绩完全被夸大了。真正消灭秃发树机能的是马隆,大破叛军,斩杀了秃发树机能,凉州平定,文鸯在其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搞不清楚,只知道他大破叛军,但是叛军一直都在。
综述,文鸯骁勇善战是肯定的,但七进七出杀入数千骑兵之中杀死杀伤数百人是后人附会的,不是历史事实。
来源:面带微笑的向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