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影史的唯一纪录,至今写着一个名字:巩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00:21 3

摘要:在世界电影史上,有一个纪录,三十多年无人打破。柏林、威尼斯、戛纳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全部由同一个东方女人主演的影片摘得。这个名字,叫巩俐。

在世界电影史上,有一个纪录,三十多年无人打破。
柏林、威尼斯、戛纳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全部由同一个东方女人主演的影片摘得。
这个名字,叫 巩俐

很多人说,她是“东方最美”,也有人叫她“巩皇”。
可这些称号,并不是一夜之间得来的。
她从一个土气的山东姑娘,走到世界影坛的巅峰,靠的不是运气,而是一步一步死磕出来的。

先说一个近年的场景。
在戛纳电影节,红毯上本来人山人海,明星们排着队亮相。
可当巩俐出现时,镜头几乎同时转向她。
主持人、摄影师、观众,全都默契地把注意力留给她一个人。
官方直播,足足给了她两分钟,完整保留。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巩俐就是电影节的主角。

她57岁了,不靠流量,不靠热搜,甚至不靠社交媒体
她只靠自己几十年演艺生涯累积下来的底气。
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演员,怎么还能有这样的待遇?
答案很简单:她用作品和专业,早就把自己变成了电影节必须尊敬的存在。

要讲巩俐,就得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时候,她还是中戏的学生。
张艺谋准备拍《红高粱》,需要一个年轻女主角。
巩俐被选中,演“九儿”。
可是,她要演的不是小家碧玉,而是地道的农村女人。

为了演好角色,她提前一个月住进农村。
每天跟着农妇一起干活。
最难的是挑水,一担水,100多斤。
她肩膀磨出了厚厚的血泡,皮破了又起,起了又破,但她一句抱怨没有。
最后,她挑水的姿势,和当地农妇一模一样。

《红高粱》上映,轰动了国际。
这部片子拿下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这是中国第一次,也是整个亚洲第一次拿到这个荣誉。
那一年,巩俐22岁。她用最笨、最苦的办法,把自己送上了世界舞台。

1992年,她接拍《秋菊打官司》。
这次她要演一个普通农村媳妇。
她又一次“沉下去”。
整整四个月,她住在陕西农村,和村民一起吃住。
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陕西话,连神态都模仿到位。
为了让发质更像村妇,她用肥皂洗头,让头发干得毛躁。

拍戏时,她穿着臃肿的棉袄,挺着假肚子,走在人群里。
结果,村里人根本没认出她。
连剧组都以为,她是从村子里随便找来的临时演员。

她不是在演农村妇女,她就是那个农村妇女。

1993年,《霸王别姬》横空出世。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经典,而巩俐在里面饰演的“菊仙”,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她敢爱敢恨,泼辣果敢,撑起了影片的另一条线。

《霸王别姬》最终拿下戛纳最高奖“金棕榈”。
至此,巩俐主演的影片,囊括了柏林、威尼斯、戛纳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
世界影坛,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第二个人做到。

就在那年的戛纳海边,她留下了一张经典照片。
白衬衫,黑长裤。

(戛纳海边,她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东方女性,最简约的美)

没有珠宝,没有繁复的妆容,风吹着头发,她笑得自然又随意。
那一刻,全世界都明白,东方女性的美,不只是温顺和柔弱,也可以是霸气和舒展。

巩俐和张艺谋的合作,成就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
他们的关系,外界也一直津津乐道。
多年后,两人在发布会上重逢。
张艺谋一句“十年了,你还好吗?”巩俐当场落泪。
往事如烟,唏嘘不已。

(她和她的缪斯)

但巩俐的光芒,并不依附任何人。
没有张艺谋,她依然是巩俐。
她走进好莱坞,尝试更多元的角色,有过争议,有过不成功。
可这些,并没有撼动她的地位。
因为她的底气,从来不是某一部作品,某一个导演,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对专业的坚持

后来,她不只是演员。
她成了评委。
柏林、威尼斯、戛纳,她都担任过评审主席。
她不再是参赛者,而是制定规则的人。
这就是“巩皇”的真正含义。

2024年,《W中国》创刊,封面人物是谁?

巩俐。黑白照片里,她在巴黎街头行走。神情从容,步伐稳健。你几乎忘了她的年龄,只能记住那种不可替代的气场。

很多人说,美人怕岁月。
可巩俐告诉我们:真正的美人,反而是岁月成就的。
皱纹不是敌人,而是经历的印记。
她的美,不是靠脸蛋,而是靠作品、靠专业、靠骨子里的自信。

回头看,巩俐的路,没有捷径。从挑水到磨血泡,从假扮村妇到世界影后。她靠苦功夫,也靠韧劲。她用一部又一部的作品,证明自己。

直到今天,红毯会为她清场,电影节会为她让位。

所以我们说,她是“巩皇”,不是因为她姿态高,而是因为她用几十年时间,活出了真正的女王气质。
她告诉我们:
专业,是最硬的底气;
坚持,是最强的武器;
真正的美,不会被岁月打败,只会被岁月雕琢得更璀璨。

所以,她不是简单的女演员。
她是中国电影的名片。
她是世界影坛的传奇。
她,是巩俐。

世界影史的唯一纪录,至今还写着一个名字:巩俐。

来源:静静读书小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