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白茶的工艺是萎凋-干燥两个步骤,那么为什么有的新白茶做出来青涩味特别重,有的做出来就花香馥郁,青味就没有呢?揭露一个不被人常知的白茶行业内的另外一个工艺,那就是萎凋-养青-干燥三个步骤的白茶制作工艺。
众所周知,白茶的工艺是萎凋-干燥两个步骤,那么为什么有的新白茶做出来青涩味特别重,有的做出来就花香馥郁,青味就没有呢?揭露一个不被人常知的白茶行业内的另外一个工艺,那就是萎凋-养青-干燥三个步骤的白茶制作工艺。
白茶的“养青”工艺,也称为“堆养”,是白茶初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后熟阶段。
为什么要养青呢?茶叶采摘后离开茶树母体的幼嫩鲜叶茶青,切断了植物生命,茶青内在茶多酚类,茶蛋白类等物质都很活跃,需要植物能量供给消耗。进厂茶青在短时间内产生热,造成鲜叶茶青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产生挥发流失,从而影响白茶成品品质。所以把“养青”环节做好就能够做出好白茶。
以下是关于白茶“养青”工艺的详细介绍:
1.工艺定义
“养青”是白茶初制过程中,在萎凋工序完成后,将茶青在一定条件下堆放一段时间,使其风味更趋于稳定和完善,相当于白茶初制过程的“后熟”阶段。
2.工艺作用
• 改善风味:通过堆养,茶青内含物质发生转化,主要是通过内源氧化酶和水解酶进行氧化和水解反应,从而改善产品的涩味和青味,进一步形成白茶特有的风味品质。
• 稳定品质:使白茶的风味更加稳定,为后续的干燥和储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3.工艺要点
• 堆放条件:堆养的环境必须避光、干燥、无异杂味,有条件的可适当加温,加快酶促反应进行,加速毛茶“后熟”。
• 水分控制:过去认为堆养过程中毛茶水分不能过高,应控制在9%以下甚至更低。目前经验表明,水分不超过15%是合理、安全的。
• 堆放方式:堆养的方式可以是堆放,也可选择更为安全的装袋存放。堆放厚度一般为10-30厘米,视萎凋叶含水多寡、气温高低而灵活掌握。含水量多、气温高时,堆放宜薄;反之则稍厚。
4.工艺影响
• 对品质的影响:堆养过程中,茶青内含物质的转化,如多酚类物质的氧化、氨基酸和糖类含量的变化等,对白茶的色、香、味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 对储存的影响:经过合理堆养的白茶,其内含物质更加稳定,有利于后续的长期储存和陈化。为什么长期储存的白茶要“养茶”?这是因为白茶只有萎凋和干燥工艺。如若要保留白茶的可储存转化属性,它就不能高温烘焙,叶内部温度过高则让茶叶内部生物转化酶不可逆的失活。后期就不怎么转化了。 那么可储存的白茶则只能较低温度烘焙。所以问题就来了,比较低的温度如何把茶叶内部的结合水充分烘干呢。就只能通过堆养方式把茶叶内部结合水一点一点养出来,然后再以多次烘焙或者日晒干燥的方式,一点一点把茶叶做干以达到能长期存放的标准。
白茶“养茶”需要半个月或是二个月左右,甚至有的半年以上在干燥复焙。这是真的吗?有很多人认为是白茶工艺萎凋阶段不到位才要养那么久。 其实而言,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把白茶的青味做透,又能保留大部分内含物质。确实以时间换空间,把白茶养得到位一些在进行干燥要更好,更自然。 如果对白茶的工艺状态抓得不准,胡乱的把养茶时间拉长也是不好的。这个是要根据实际茶叶的原料,气候等诸多因素来决定的,不是养越久就一定越好,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看青做茶”。
文 | 珏岩茶业
爱茶之人都在关注
来源:麦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