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到中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生活的节奏像被无形的手推着向前,而我在这十年里,默默走过了陪伴母亲的点点滴滴。母亲今年八十九岁,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老伴的离去更让她的心境变得孤独而敏感。作为她身边最亲近的孩子,我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二哥虽同
人到中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生活的节奏像被无形的手推着向前,而我在这十年里,默默走过了陪伴母亲的点点滴滴。母亲今年八十九岁,岁月在她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老伴的离去更让她的心境变得孤独而敏感。作为她身边最亲近的孩子,我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照顾她的责任。二哥虽同城而居,但身体欠佳,每次来探望都显得力不从心。其他兄弟姐妹远在异地,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表达牵挂,每次短暂的通话,却总能让母亲开心许久。
起初,我总是尽心尽力,生怕哪里照顾不周。每当母亲流泪诉苦,抱怨某个孩子不够关心她,或是反复提起年轻时受过的委屈,我的心就像被揪住一样难受。我不断反思,是不是自己做得还不够?是不是该再多花些时间陪她说话?可渐渐地我发现,母亲的情绪起伏,并非完全源于现实的困苦,而是她在这个年纪,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存在感的渴望。她需要倾诉,需要被关注,哪怕是以抱怨的方式。
她常常看着电视剧,把剧情和往事混在一起,细数谁曾对她不好,却很少提及别人对她的温暖。我曾试图开导她,劝她多看生活中的美好,可她似乎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后来我慢慢明白,过度共情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于是我调整了心态,不再急于替她化解所有情绪,而是做好日常的照料,听她说话时不打断,也不过度回应。奇妙的是,她反而在自言自语中慢慢平静下来。
大哥不理解我的做法,每次看到母亲落泪就责怪我照顾不周。他认为只要出钱出力,母亲就该满足。可我知道,亲情不是简单的付出与回报。母亲嘴上念着远方的孩子,见了面又对我百般挑剔。我明白,这是老人在用自己的方式维系家庭的情感纽带。
我依然每天为她做饭、洗衣、陪她散步,用温和的话语安抚她的不安。我不再试图改变她,而是学会与她的情绪和平共处。我懂得了,孝顺不是牺牲自我,而是守住本分的同时,也守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我们无法改变父母的思维模式,但可以选择如何回应。保持适度的距离,不是冷漠,而是智慧。
如今我依然坚守在母亲身边,不是因为责任的枷锁,而是出于心底的爱与尊重。我学会了在付出中不迷失自己,在陪伴中找到平衡。生活或许不易,但只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路。我相信,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安心,也让自己无悔。
来源:嘟嘟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