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他的目光落在一位身着少尉军装、肤色黝黑的年轻军官身上时,脚步放缓,在工作人员轻声介绍后,毛主席笑着开口:“哦,原来就是你‘口出狂言’啊!”
1963 年 10 月 1 日,天安门广场上,毛主席正与受邀观礼的代表们亲切交流。
当他的目光落在一位身着少尉军装、肤色黝黑的年轻军官身上时,脚步放缓,在工作人员轻声介绍后,毛主席笑着开口:“哦,原来就是你‘口出狂言’啊!”
这句话让周围的人先是一愣,随即纷纷露出会心的笑容,这个能让毛主席特意记住 “狂言” 的少尉,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
那句被领袖提及的 “狂言”,到底是怎么“狂”的?
1962 年,我国西南与印交战,印军先发起挑衅,庞国兴所在的五十五师一六三团九连接到参战命令,他作为一班班长,带领战士们担任尖刀班,任务是突破敌军重兵把守的西山口防线。
出发前,庞国兴在笔记本上写下 “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这行字,是他在战场上的信念。
战斗打响的深夜,月光被云层遮蔽,庞国兴带着战士们借着夜色向山头摸进。
距离敌军阵地不足百米时,印军一名哨兵突然发现异动,慌乱中开枪示警,这一枪非但没挡住我军,反而暴露了火力点。
庞国兴当机立断,大喊 “冲”,率先跃出战壕,战士们紧随其后,朝着敌军阵地猛扑过去。
敌军本就军心不稳,见我军攻势迅猛,纷纷丢盔弃甲逃窜,庞国兴带着战士们紧追不舍,可混乱中,他回头却发现,身边只剩两名战友,三人与大部队失去了联系。
“咱们三个就是一支队伍,接着打!” 庞国兴没有慌乱,迅速与战友商定战术,继续向敌人纵深穿插。
没多久,一处隐蔽的敌军炮兵阵地出现在视野里,几十名敌军正围着火炮调试装备。
庞国兴示意战友从两侧迂回牵制,自己则绕到阵地侧面,摸出几枚手榴弹,拉弦后精准投向敌军聚集点。
爆炸声响起,敌军以为遭遇大部队突袭,吓得四散奔逃,三人趁机缴获三门大炮、两辆汽车,还俘虏了两名敌军。
但战场形式瞬息万变,还没等他们清点战利品,远处又传来火炮轰鸣声。
另一处敌军榴弹炮阵地正在向我军主力方向射击。
庞国兴当即决定 “端掉这个窝点”,他带着战友绕到阵地后方,趁敌军专注射击毫无防备时发起突袭。
敌军仓促应战,很快便溃不成军,可就在三人占领阵地时,山后突然涌来数百名敌军,将他们团团围住。
“利用地形打游击,等主力来支援!” 庞国兴沉着指挥,依托山石树木与敌军周旋,冷枪、手榴弹交替使用,把敌军搅得晕头转向。
四个小时后,我军大部队赶到,与庞国兴三人合力击溃敌军,此战,他们共击毙十余名敌人,缴获多件武器装备。
战斗结束后,庞国兴在撰写总结报告时,写下了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这句话。
虽然这是对战场态势的真实记录,但是表述很“狂傲”,透着股中国军人面对敌人时的铮铮傲骨。
这份总结层层上报,很快传到中央,领导们看到这句话时,都称赞 “解放军的气魄”。
而庞国兴,也被兰州军区记为一等功,1963 年,授予他 “战斗英雄” 称号,事迹被全军广泛传播。
虽然打仗的时候,庞国兴很“硬气”,但这种“硬”不是天生,而是在苦难岁月里一点点磨出来的。
他是陕西子洲县人,童年时正值战火纷飞,抗日时期跟着父母逃难。
可是好不容易盼来和平的时候,父亲又被国军抓去当壮丁,母亲急得哭瞎了双眼。
七岁的庞国兴,一夜之间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天不亮就去给地主放牛、牧羊,只为换一口粗粮养活母亲。
看着地主家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他心里既羡慕又不甘,也悄悄埋下了 “要改变命运” 的种子。
直到解放军解放家乡,庞国兴的人生才迎来转折。
国军溃败后,父亲从壮丁队伍里逃了回来,一家人终于团聚。
他看着解放军战士帮乡亲们挑水、种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心里默默把这支队伍当成了 “救星”。
后来家乡办起小学,十几岁的庞国兴每天干完活就往学校跑,缠着老师教他认字,他明白,只有国家强大,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也暗下决心 “长大后要当解放军”。
1959 年征兵消息传来,庞国兴第一个报了名,顺利入伍后被分配到青海边疆。
那里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几十度,日常还要去海拔四千多米的山上开采石棉,风雪常常把人冻得手脚僵硬。
但庞国兴从没有喊过苦,每次劳动都冲在最前面,开采石棉的数量总是超额完成。
战友们叫他 “拼命三郎”,他也因此被评为 “生产标兵”,提拔为一班副班长。
当时的一班是全连 “落后班”,训练成绩垫底,士气低落。
恰逢班长出差,庞国兴临危受命代理班长,他管理其他士兵时候,没有急着批评,而是逐个找战士谈心,了解大家的顾虑,再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
每天清晨,他第一个站在训练场上,晚上,他组织班务会,用鼓励代替指责,帮战士们找回信心。
三个月后,一班训练成绩跃居全连第一,还被评为 “先进班”,庞国兴也成了连队里的 “带兵能手”。
1963 年国庆,庞国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
毛主席走到他面前,说,“就是你‘口出狂言’啊”。
庞国兴激动,又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主席,我那话说得太冲了。”
毛主席却笑着摆手:“不冲!面对敌人,军人就得有这股‘狂’劲,就得有敢打必胜的信心!”
随后,毛主席详细询问了西山口战斗的细节,听到三人组与敌军周旋的情节时,不住点头称赞:“好样的,你们是全军的榜样!”
那次接见后,庞国兴把毛主席的鼓励记在心里,回到部队后更加刻苦训练、认真工作。
后来他从少尉排长成长为连长,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初心,那个曾在苦难中挣扎的放牛娃,现在穿上了军装,他永远记得自己为谁而战。
来源:沈言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