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张国强,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士兵突击》里那个嘴硬心软的高连长,或者《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风风火火的迷龙。
提起张国强,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士兵突击》里那个嘴硬心软的高连长,或者《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风风火火的迷龙。
他的脸总是和“硬汉”两个字挂钩,但现实里的张国强,却不是一开始就是主角。
曾在北京跑剧组跑到没钱吃饭,第一段婚姻以穷困潦倒收场,儿子由他独自抚养,靠着一箱箱快递寄去父爱。
直到40岁,他才遇见那个愿意不计过去、接纳一切的女人——王晓男。
他家里背景倒挺文艺,母亲是评剧团里风头最劲的头牌,父亲是京剧演员,祖上还是倪派创始人的传人。
可家风严格得像军事化管理,张国强小时候最多的运动是“逃命跑”——因为母亲拿笤帚追他满院子绕圈。
而且,他从小唱歌跑调、说话带点口齿不清,在一个满屋子都能开嗓飙戏的家庭里,简直是“艺术路上的反面教材”。
父亲看他成绩也一般,心想与其读书混文凭,不如让他学个专业谋口饭吃。
于是,他顺势被送进了省艺校学话剧表演,那会儿他也没多想未来多光辉,只想着能有饭吃就好。
三年之后分配进佳木斯话剧团,结果一进去才知道,团里一年都排不了一两部戏。
工资微薄得连自己都养不活,这时候他才真正体会到“文艺饭”原来真的是“饭”——还可能是夹生饭。
没办法,去电视台跑过龙套,主持人没轮上,干脆进了歌厅当驻唱。
没人知道,这位后来的老戏骨,曾在台下被生活当人肉沙包训练过。
北京,是他后来梦开始的地方。
像所有没背景的北漂一样,租住在便宜小破屋里,靠吃方便面省钱维持生活。
每天骑着辆旧自行车,剧组一个个投简历、试镜,最多的一天试了三场戏,全军覆没。
最惨的时候,他一个人站在朋友家门口,想借点钱交房租,最终连门都没敲。
那晚,他走到天桥蹲着哭了整整一宿,但第二天,他又扛着行李去了下一个剧组。
那时候他已经结了婚,妻子是老家话剧团的同事,因为两地分居,感情也被时间磨得所剩无几。
2004年婚姻还是散了,儿子归他抚养,他却因为常年在外没法亲带,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父母照料。
每次拍完戏,不管多忙多累,他都会去附近商场淘童装、玩具,一箱箱寄回老家。
打电话给儿子时,还总说自己在剧组又受伤了。
他怕孩子不懂事,怕孩子觉得父亲离得远感情也淡。
所以宁愿用“受伤”来制造一点心疼,也不愿说一句轻松话。
直到有一天,电话那头的儿子也开始默默流泪,他才知道,这个小孩已经长成能理解他的少年。
2005年之后,一部《士兵突击》,直接让他从“剧组跑龙套老熟人”变成“七连的灵魂人物”。
戏里他是高城连长,“七个连里我老大”,一句话把角色的傲气、责任和嘴硬心软,全说出来了。
观众一看就记住了这个顶着锅盖头、走路带风、看起来不好惹,其实心软得很的兵头儿。
这转折点说起来只用了几行字,实际上背后是整整十六年的苦熬。
没急着换大房子、买豪车,也没扎进红毯和代言里狂刷存在感,继续在戏里稳稳当当地演每一个能撑得住的角色。
《我的团长我的团》《我的兄弟叫顺溜》,一部接一部热播,他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观众口中。
正当张国强的事业刚有起色,父亲的身体却出了问题,一纸诊断书写下了“肺癌晚期”五个字。
那时候他正在剧组拍戏,接到电话后立刻连夜赶到医院。
拍戏挣的钱本就来之不易,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所有积蓄,只求让父亲能多活一天。
医院的针一针上万,住的病房是特护,医生护士全是经验丰富的顶配团队。
后来实在没办法,他干脆把剧组白天的戏拍完,晚上开车赶去医院陪床。
他来回开车、吃泡面、睡沙发,几乎靠意志支撑。
后来连身体都开始报警,出现了尿血、感冒、发烧、失眠轮番登场。
父亲最后还是没能熬过,那天他接到电话,没等反应过来,人已经晕倒在地上,被剧组紧急送往医院。
赶回家跪在父亲灵前,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时候的学费,长大后的租金,儿子的纸尿裤,老父亲替他补了太多漏洞。
他成名后,唯一想做的就是赶紧补偿回来,结果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父亲走后,张国强对“孝顺”这两个字变得格外看重。
母亲不愿意去北京养老,他就自己掏钱把老家的房子重新装修,热水器、煤气灶、床垫都换了新的。
每月往卡里打钱,衣服、药品、年货一个都不落。
大年三十晚上,他再忙也要赶回老家,陪母亲包饺子、吃年夜饭、磕头拜年。
每次他都认真地下跪、双手作揖,跟母亲说“谢谢”。
不是为了拍照留念,也不是为了展示孝心,只是他打心眼里觉得——这事该做,而且做了心才安稳。
三张国强总说,自己不是命好的人,但活得起码得像回事。
这句话听起来不算励志金句,却足够接地气。
可就这么一个“中年才熬出头”的男人,在最不被看好的时候,偏偏遇上了人生里最温柔的一场意外。
那年,他还没完全从离婚阴影中缓过劲,戏刚刚多了几部,心里却没那么笃定。
人到中年,既没有恋爱冲动,也不敢轻易去谈“重新开始”。
但一个朋友聚会,张国强看到了王晓男,对方长相有辨识度,气质不俗,还是从上戏出来的。
更巧的是,她也是佳木斯人,算是老乡,这俩人能搭上线,多少也有几分“圈内缘分”。
只不过,一个是离过婚还带娃的“高连长”,另一个是刚结束和郭京飞那段恋情的女演员。
看起来像是不太匹配的配置,但张国强对自己心里有数,不敢多想、也不敢主动。
人不怕有过去,就怕未来不肯一起扛,她愿意看重他的现在,更愿意走进他的生活。
2009年,两人低调在上海领证,王晓男成了张国强第二任妻子,也成了张国强家庭里的润滑剂。
婆婆从老家来北京小住,她陪吃陪聊,不让老人有半点拘束。
继子张玉在身边,她当亲妈一样照顾,从不刻意回避“前任的孩子”这个身份。
在家庭这个看不见剧本的舞台上,王晓男不抢戏,不抢光,安心做配角,但从不缺存在感。
不同于第一次仓促走进婚姻,这段关系里,他稳重了不少,懂得珍惜,也知道收敛。
而王晓男,也用实际行动守住了这个家。
她不拍“婆媳综艺”,不凑“星二代风潮”,把生活过得像一碗温吞水,看起来平淡,其实温暖。
外界有人说她命好,嫁了个“高城丈夫”。
可她更清楚,真正的福气,是遇见了一个苦尽甘来,还懂感恩的男人。
两人很少在公开场合秀恩爱,也从不在社交平台互喊“宝贝”。
而张国强这边,虽然成名后片约不断,但依旧保持“老实演员”的底色。
不接烂剧,不玩花活,演正剧能沉得下去,演小人物也能稳得住场。
前一段时间,他回到老家佳木斯,参加了一部微电影《开往春天的列车》的拍摄。
这不是大制作,也没有大流量,只是一部讲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作品。
他习惯了这些年靠自己走出来的每一步,也习惯了把生活过得不矫情。
法院之声丨微电影《开往春天的列车》开机啦!.佳木斯政法.2025-09-02
重磅上线!《我自抗战来》系列微短剧,用光影记录伟大胜利!.中国退役军人.2025-08-28 [引用日期2025-08-28]
“高城”张国强:我到现在也不敢看《士兵突击》.CCTV.com [引用日期2024-04-02]
张国强:突出角色,真实不穿帮.中国青年网 [引用日期2024-02-27]
来源:世界钱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