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栏语:当察汗淖尔碱湖的晨光洒向螺旋藻养殖大棚,这片孕育着“世界藻都”的土地,正迎来又一场产业盛会——2025年鄂托克旗第二届国际螺旋藻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启幕。作为全球优质螺旋藻的核心产区,鄂托克旗以年产5200吨、占全球40%产量的实力,从昔日的“藻粉输出基地
开栏语:当察汗淖尔碱湖的晨光洒向螺旋藻养殖大棚,这片孕育着“世界藻都”的土地,正迎来又一场产业盛会——2025年鄂托克旗第二届国际螺旋藻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启幕。作为全球优质螺旋藻的核心产区,鄂托克旗以年产5200吨、占全球40%产量的实力,从昔日的“藻粉输出基地”,逐步蜕变为集“养殖、研发、加工、转化”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值此大会筹备关键期,鄂托克发布推出螺旋藻系列报道,以文字与镜头,解码鄂托克螺旋藻产业的跃迁路径,为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留下生动注脚。在鄂托克旗标准化养殖大棚的碧波之下,藏着一个产业的进化密码。这里每克螺旋藻粉的背后,都凝结着从阳光、盐碱水到实验室的价值跃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彭星辰螺旋藻这个产品我们其实很少谈到它的临床应用,既往主要是用于营养、蛋白相应的补充。那么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周民教授发现螺旋藻及其外泌体有很好的载药特性及抗炎抑菌活性,在临床应用中潜力巨大。此次成果的集中发布,是鄂尔多斯市与浙江大学深化合作的阶段性成果。2024年,鄂托克旗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携手共建生物医药联合研究中心,聚焦螺旋藻生物医药价值的深度挖掘。目前,该中心已获批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批日本专利1项;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微藻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鄂托克旗的螺旋藻资源,通过浙江大学的技术赋能,转化为符合临床需求的健康产品,实现从养殖到生物医药的跨越。这一跨越,让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摆脱初级养殖局限。原本以原料外销为主的模式被打破,依托浙大技术产出的临床级产品,切入医疗、高端健康管理等领域,再通过本地企业实现产业化,最终反哺地方经济——这一“资源—科技—临床—产业”的闭环,正是当前鄂托克旗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的核心逻辑。记者 冯晓芳 赵继达 毕希日乐图编辑 | 刘艳玲初审 | 赛音毕力格原标题:《从“藻粉输出”到“生物制药” 鄂托克螺旋藻完成产业跃迁 |“藻”力科创·协同共赢》 来源:健康的胖胖子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