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肌缺血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非常常见,其可严重损伤心脏功能,并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在缺血性HFrEF动物模型中,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纤维化并增加微血管密度。大多数探究这类细胞在缺血性HFrEF患者中
心肌缺血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中非常常见,其可严重损伤心脏功能,并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在缺血性HFrEF动物模型中,自体骨髓单核细胞(ABM-MNCs)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纤维化并增加微血管密度。大多数探究这类细胞在缺血性HFrEF患者中应用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出了临床益处,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细胞类型(如CD34细胞)数量较多的患者。
当地时间3月29日至3月31日,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5)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会议次日,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Amish N. Raval博士在Featured Clinical Research II 专场公布了CardiAMP-HF试验的结果,显示缺血性HFrEF患者进行ABM-MNCs治疗的耐受性较好,且有死亡率和MACCE风险下降趋势。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115例有症状(NYHA II/III级)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20%~40%,均接受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且细胞特性符合预先设定的细胞群分析阈值。在研究过程中,采集ABM-MNCs,进行处理后,将其递送至由核心实验室超声心动图确定的运动减弱的心肌壁节段附近。
研究的主要结局为3层复合 Finkelstein-Schoenfeld分析方法分析的全因死亡,包括心脏死亡当量(左心辅助装置[LVAD]和心脏移植);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6 min步行距离。
次要结局包括在6个月、1年和2年时的生活质量评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图1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随访2年,预先指定的中期适应性试验分析表明,自体细胞疗法具有较好的耐受性。30天内未发生与设备相关或操作相关的全因死亡、卒中、系统性栓塞,无患者需要进行开放性心脏手术或血管外科手术修复。仅3例患者出现心包积液。
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患者在2年后的死亡率和MACCE风险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线NT-proBNP>500 pg/ml的患者中,主要三层复合终点的获益趋势更加明显(p=0.07),其主要由死亡率相对风险降低86%驱动。
图2 主要疗效终点分析
图3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基线NT-proBNP>500 pg/ml)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应用ABM-MNCs治疗缺血性HFrEF患者是安全的,且治疗2年后患者有死亡率和MACCE风险下降趋势,尤其是对于基线NT-proBNP>500 pg/ml的患者。
信源:ACC 官网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再甜也是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