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告发哥哥致其被革职,兄妹积怨十多年,父亲离世前才和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8:49 2

摘要:人啊,有时候连自己都捉摸不透。你想要亲情,它偏偏跟你玩捉迷藏;你以为收获了理解,又突然被一阵误解拍晕。不信你看看章含之,这名字提起来,要么是外交官头衔,要么是历史里飘出来的争议。可你要真进到她家里转一圈,八成会觉得,比大宅门里还能折腾。

章含之的纠结人生:家族后院的风雨谁能免?

人啊,有时候连自己都捉摸不透。你想要亲情,它偏偏跟你玩捉迷藏;你以为收获了理解,又突然被一阵误解拍晕。不信你看看章含之,这名字提起来,要么是外交官头衔,要么是历史里飘出来的争议。可你要真进到她家里转一圈,八成会觉得,比大宅门里还能折腾。

其实她这一生,最绕不过去的不是权力场里的风云变幻,而是家里的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分。开头说得直白点:生母像过客,养父慈爱但又疏远,兄妹关系从小到大一波三折。你说这事搁谁头上不扎心?

她1935年出生在上海,父母本就不搭调。母亲谭雪卿,上海风头人物,可惜豪门梦没做成。父亲陈度呢,偏是带点香烟味的纨绔,糟点子不少,责任心倒不见多少。可以说,章含之落地那会儿,外面传的故事就没断过,“带来的麻烦”几乎成了她的第一标签。

结果两口子闹上法庭,谁也不愿出头做得体的家长。到头来,站在中间打圆场的是章士钊。章士钊在文化圈、学界都是拔杆子的人,但在家庭纠纷里,也不过是个发动人情关系来收拾残局的老爷。调停的方式也近乎无奈:陈度掏钱了事,谭雪卿也不再坚持,章含之就这样被“送”进了章家,名义是三夫人奚翠贞的养女。

再说奚夫人,既没把她当嫡亲,又不是多爱的寄居者。章含之在大宅院里衣不愁、食不缺,偏偏心里总有那么点空落落。说它是冷漠吧,不至于虐待;说是温暖吧,又像永远拿不到入场券。她那些年,多半把想说的话咽下肚子,只觉得自己像隔着玻璃看世俗的热闹。

其实说到底,她不过是个被安排好的角色。章家的孩子们有自己的圈子,她始终在边缘。不论怎么做,都难以磨掉“寄人篱下”的疏离。有时候她会偷偷观察章家兄弟姐妹们聊天、打闹,却像坐不起的客人。就连偶尔风起云涌的家族变动,她往往只能站远远的,旁观一切。

好不容易遇见亲生母亲谭雪卿,那也是一场寒风。六岁那次见面,谭雪卿来家门不是来看孩子,而是为点财产上的破事。章含之当时年纪小,心里或许还有点期待,可谭雪卿的眼神冷冷的,没搂她,也没亲她一句。那一刻,亲情的温度好像彻底降到了冰点。

然后她慢慢长大,习惯了不多言,不多问,也不多想。可有谁没幻想过温暖的家呢?她有时会偷偷写日记,把那些怕说出口的渴望写下来。有时候做梦,梦见自己有一个真实的家,一顿饭有人夸奖她,一场病有人紧张她。但清醒过来,还是要自己往前走。

新中国成立那阵,风气正烈。章含之喜欢读书,尤其迷恋那些激情澎湃的新思想。说起来,读得越多,她恨旧社会也越深,总觉得自己应该跟革命站队,跟历史握手。可是你看,老章士钊夹在新旧之间,他曾是民国有头有脸的总长,对“红色”的拥抱没那么自然。这就让章含之心里添了别扭——同学们的父母都被当做榜样,她自己的家却常被指指点点。

要说冲突,父女俩最激烈的一次是关于未来。她曾大胆跟父亲说,想去演戏——做演员不是刚解放新潮嘛?章士钊听了,不高兴,甚至可以说是大发雷霆。章含之满心委屈,觉得爹爹只是个把自己锁进旧盒子的人。她哪知道,父亲其实怕她在人情世故的舞台上跌得重,心里藏着一层浓得化不开的疼惜。那时她青春期,哪肯听这些?没几天,父女关系就僵到极点,家里每根木头仿佛都能揪一把心事。

少年章含之那会儿,心头一团火,非要证明自己属于“新世界”。各种集体活动她都踊跃报名,自我塑造得像个样板青年。抗美援朝她也使劲争取,可学校老师说家庭背景“特殊”,让她处处碰壁。攒久了的怨气终于在兄妹关系上炸了锅。

那年大家都在批斗“反动思潮”,章含之回家偶然听到章可(她哥哥)跟朋友讲国外的经济学。别的孩子可能只是好奇,她却怀疑哥哥说的是“反革命”,结果一气之下把兄长的谈话“交了底”。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能猜到——章可被扫地出门,兄妹关系彻底冷却。每天在饭桌上都像演哑剧,明明血脉关联,却一句闲话也无。

人生总有拐点。年岁大了,章含之风头一时无两:做过毛泽东的英语老师,成了新中国首位女外交官,也是外头风风光光的女中豪杰。但再亮的荣誉,也挡不住心头的孤寂。有些夜晚她回忆起父亲的那些温吞关怀——比如小时候生病,父亲会一直守着床边不走,比如书包里忽然多了喜欢的零食。很多时候,只因年少轻狂忽略了那些静水流深的父爱。

跟父亲的那些沉默,似乎永远没真正消化完。他偶尔会夸她几句,但说到重点就刹住车,过去的冲突也绝口不再提。也怪不得,章含之始终有种淡淡遗憾。至于哥哥章可,冷脸多年,几乎跟她成了陌生人。有时候章含之悄悄为他提供帮助,却从不去赚情分,只为心里松口气。

时间往前晃,父亲老了,一病不起。章含之丢了公务,守在床前,做回那个最小的陪伴者。哥哥章可在这时候才慢慢松口,一句“我知道,你也不容易”,就把章含之这些年强撑的孤坚一声戳破。那晚她握着父亲的手,他眼里还有最后一丝柔情:“你一直是我的骄傲。”泪水无声淌下来,家里的重压也像被夜色熨平了。

父亲去世,是一场必然的失落,却也是一种新的开始。兄妹俩慢慢学着交流,不再绕着矛盾打转。章含之请哥哥来家里吃饭,闲聊外交部的小趣闻,即使不说往事,也算重新接轨。她用行动慢慢铺路,没有强求原谅,只是一点一滴去弥补。

年纪越大,章含之越能看清自己那些早年的急躁。她也越来越明白,亲情和误解其实是一体两面,谁能没在家里闹过脾气,没说过伤人的话呢?最终他们还是找到了那条回家的路,哪怕走得慢,哪怕时不时还会冷场,但一家子终究没散。

她这一生,命运几经翻卷,从被视作“捡来的孩子”到外交光彩下的孤影。少年不懂家人的深情,成年学着修补裂痕。最终是亲情把她拉回了原点——不是无条件的原谅,而是一种默默的陪伴和理解。

也许你听完她的故事,会唏嘘,为什么非要等到痛过之后才明白家人其实最难舍。但换个角度看,章含之活得真实,犯过错也能认得出悔意,并非传奇人物都有远离烟火的孤高。家族的绳索,绕得再紧,也是能慢慢捋顺的。

她的那些旧事,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身边多少有些家事,有些误会,有些来不及说出的话,总觉得将来补上也不晚。可当你把往事翻出来,有几分释然,有几分遗憾,大概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吧?

章含之后来的日子,对家人的情意与自己心里的和解,始终追问着“什么才是家的意义”。或许故事没有一个完全结局,正如她自己说过,“爱和原谅,总是比误解多留一口气”。你说呢?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