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一枚绿叶的州域振兴密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7 17:52 6

摘要:北纬30度的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早在唐朝,便有“施南方茶”的记载。1680年,芭蕉茶人蓝耀尚从饭甑上得到灵感,承袭“蒸”法制茶,融入颇具特色的整形工艺,恩施玉露制作工艺逐步定型。

北纬30度的恩施,被誉为世界硒都。早在唐朝,便有“施南方茶”的记载。1680年,芭蕉茶人蓝耀尚从饭甑上得到灵感,承袭“蒸”法制茶,融入颇具特色的整形工艺,恩施玉露制作工艺逐步定型。

作为全国唯一的蒸青针形绿茶活态传承地,恩施州以全域统筹之力,让这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创转化与产业升级中,书写出“一片叶子富一州”的时代答卷。​

全域传承:织密非遗保护的州域网络​

恩施玉露的传承从未局限于单一县市。2022年11月,“恩施玉露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与国内41项传统制茶技艺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后,恩施州随即出台《恩施玉露非遗保护州级专项规划》,构建起“州级统筹、县市落实、多点辐射”的传承体系。目前,全州已建成以恩施土家女儿城非遗传承基地为代表的多个传承平台,覆盖恩施、利川、咸丰、宣恩等主要产茶县市,其中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利川市毛坝镇、咸丰县小村乡形成三大核心传承片区。​

在传承梯队建设上,州级层面建立“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四级传承人认定机制,通过“非遗进校园”“师徒结对”等模式培养青年传承人300余人。投资5200万元的全州非遗保护中心暨恩施玉露展示馆于2024年投用,整合VR技艺数字化展陈、传统制茶工具收藏、文创产品研发等功能,成为全州非遗保护的中枢平台。利川市打造的“蒸青技艺体验馆”、咸丰县建设的“茶俗文化长廊”,让玉露技艺在不同县域绽放特色光彩。​

全链升级:构建州域产业的核心支柱

作为恩施州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茶产业已形成“全域布局、集群发展”的格局。截至2024年,全州茶园总面积达182万亩,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70亿元,品牌价值达102.82亿元,两项指标分列全国地市级茶区第四位和第八位。州级层面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建成标准化加工厂320个,形成“基地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完整产业链。​

科技创新是全域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州农科院联合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组建研究团队,历经30余年培育出恩施玉露专用茶树新品种“玉露1号”,该品种2022年获得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授权,具有发芽早、抗寒性强、产量高、味鲜香浓等优点。通过工厂化繁育技术,将育苗时间缩短至6个月,新栽茶树成活率达95%,将茶树从苗到茶的“窗口期”由3年缩短至1年。研发的全自动蒸青生产线已在多地布设,仅需2名工人即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洁净化生产。2024年,恩施玉露成功入选全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成为湖北首个茶类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文创赋能:激活非遗文化的现代表达

在州级文化产业政策引导下,恩施玉露正从“饮品”向“文化符号”转化,文创产品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全州培育多家茶文创企业,开发出非遗技艺衍生、民族融合、数字文创三大类百余款产品。州文旅局联合高校设立“恩施玉露文创设计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非遗“六进”展演、研学体验等活动,2024年相关演出活动达1226场次,覆盖游客超300万人次。​

恩施市打造的“玉露非遗工坊”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可亲手制作茶饼、绘制茶器,年接待体验者超50万人次;宣恩县推出的“茶旅文创护照”,串联全州10个茶旅景点,集章兑换定制文创产品,推动“文化体验+消费”闭环形成。通过央视纪录频道等跨境媒体报道,恩施玉露非遗活动不仅走向粤港澳大湾区,更吸引了高校研学团队到访,2024年全年获得中央媒体报道9篇、省级媒体18篇。​

全域融合:打造茶旅振兴的州域样板

恩施州依托“山水+文化+茶叶”的复合优势,构建“一核引领、多极支撑”的茶旅融合全域格局。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为核心,串联利川毛坝茶乡、咸丰小村茶谷、宣恩伍家台贡茶村,打造“恩施玉露茶旅走廊”,沿线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9个,茶旅线路27条,茶旅融合点39个。​

在这条走廊上,茶与民族文化深度交融:枫香坡侗寨的“茶歌宴”、毛坝镇的“茶乡皮影戏”、伍家台的“贡茶祭祀”,让游客在体验采茶制茶的同时,感受土家、侗、苗等民族的茶俗文化。交通巨变彻底激活山乡发展,全州建成100余个春茶移动揽收点,8条“春茶专线”日均运送超10吨新茶,通过沪渝、安来等高速动脉送往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恩施茶叶出口量1.64万吨,创汇5820万美元,分别占湖北省58.57%和48.57%的份额,茶产业链已惠及50万从业者,相当于每8个恩施人中就有1人靠茶致富。​

从恩施大峡谷脚下的茶园到清江岸边的非遗工坊,从城市文创店里的精致礼盒到海外市场的中国名片,恩施玉露正以全州协同之力,实现“非遗有传承、产业有支撑、文化有输出、农民有增收”的多维价值。这枚小小的绿叶,不仅承载着武陵山区的文化记忆,更成为恩施州推进乡村振兴、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引擎”,向世界展现着中国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来源:一点资讯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