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绿城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其营收与毛利润增速不仅跑赢行业平均水平,更超越自身2023年表现,这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尤为可贵。而在销售端,绿城去年销售额更是稳居全国第三。
2024年,绿城中国交出了稳健的成绩单。
根据绿城发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其营收与毛利润增速不仅跑赢行业平均水平,更超越自身2023年表现,这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尤为可贵。而在销售端,绿城去年销售额更是稳居全国第三。
深入分析其业绩韧性来源,有几个关键支点,精准的土地投资策略,在销售市场的全力去化,以及对于资金安全的极为重视,使绿城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展现出惊人的抗风险能力。
绿城2024财务指标一览。
收入、毛利双位数增长
从整个行业来看,绿城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取得双位数的增长,引人瞩目。
数据显示,2024年,绿城取得收入1585.46亿元,较2023年的1313.83亿元增加271.63亿元,上升20.7%。
毛利方面,2024年,绿城的毛利为202.25亿元,相比2023年上升了18.46%。
利润方面,绿城公司股东应占利润15.96亿元,虽然较2023年的31.18亿元下降48.8%,但主要原因是绿城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计提若干资产的减值及公平值变动损失净额合计49.17亿元所致,2023年这一数字是20.35亿元。
若扣除上述影响,绿城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同比有所增加。
减值计提是一种行业普遍现象,在账面上不可避免会影响利润表现,但是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企业的主动而为,有利于风险的提前切割与排雷。
此外,2024年,绿城继续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精进成本管控,夯实动态成本,平均建造成本单方降低约114元;集采扩容降本,优化供方履约评估体系,实现集采关键品类价格下降超14%。
在“三费”中,绿城的行政开支同比下降了13.6%,利息也同比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做精存量、做优增量
在过去的这一周,绿城分别在杭州、上海等核心城市拿地,再次验证其“深耕核心城市优质地段”的投资定律。
2024年初,绿城给自己全年工作设定了八个关键词,其中两个就是做精存量、做优增量。
如何做精存量、做优增量?绿城官方解释称,做精存量,就是全力地去化库存,同时持续地增效提速,提升经营速度,确保品质交付。做优增量,是在重资产投资上要坚持新项目“投一成一”,轻资产上要继续优化发展布局,绿城+上要持续强推能力提升。
2024年,绿城集团累计取得总合同销售面积约1409万平方米,总合同销售金额约2768亿元,保持行业第三的位置。
规模稳健背后,是绿城全力去化库存的结果。
得益于精准的营销定位与策划,绿城全年自投板块首开项目去化率达82%,维持高位,其中64%的项目实现首开溢价。同时单盘销售多点开花,9个项目单盘销售额超40亿元,其中义乌凤起潮鸣项目八开八捷,单盘去化近56亿元,南京金陵月华项目单盘销售额达61亿元,位列江苏第一。
南京金陵月华示范区实景图。
同时,绿城提高再周转速度与效率,年内新获取项目从拿地至开工、首开及经营性回正分别缩短至1.7、4.7及12.3个月,持续保持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此外,绿城还积极开展老盘新做提升价值,新做项目平均流速提升106%。车位去化实现重点突破,车宅去化比同比提升7%至1.39倍,年内26个项目实现整盘车宅同罄。
而规模稳健背后的另一个原因,是绿城精准拿地,踏准市场节点,为业绩增长助力。
做优增量方面,绿城2024年在拿地上严守投资纪律,坚持“做一成一”的投资要求和差异化的投资策略,深耕核心城市,并狙击投资机会型城市,确保安全性,突出流动性,均衡盈利性。
在土地投拓上,绿城坚持“做一成一”。
绿城全年新增项目42个,总建筑面积约418万平方米,预计新增货值达1088亿元,位列行业第四。
而在拿地上,绿城非常重要的一个策略是,聚焦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确保安全。在稳固浙江大本营外,2024年,绿城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均有所斩获,并布局苏州、西安、南京、合肥等优质二线城市,进一步向市场安全区域集中,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达92%,其中北上杭货值占比达51%,有效保证未来抗风险能力。
在轻资产方面,绿城代建业务连续九年市占率超过20%。2024年,绿城代建业务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建设,引领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与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联手,积极入局不良纾困项目,首批纾困项目于年内圆满交付,打造纾困项目样板。
在绿城+方面,更是取得多项突破,诸如生活科技业务规模实现大幅突破,多个商用项目完美开业兑现,未来数智业务市场占有率超40%。
绿城的资金安全哲学
这几年以来,现金流安全被绿城放在重要地位,也是业绩发布会上的高频词。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绿城银行存款及现金(包括抵押银行存款)总额约为730亿元。绿城将“现金为王”演绎到极致,730亿不仅是防御盾牌,更是逆周期扩张的弹药库,是绿城在土地市场接连拿地的底气所在。
巴菲特说过,现金就像氧气,它无处不在,你感受不到,但它不能缺席。过去近几年,行业见证了太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对于绿城来说,足够厚的资金安全垫,为其筑起一道防火墙。
绿城还进一步强化内源性现金流,主动压降有息负债。截至2024年底,绿城净负债(总借贷减去银行存款及现金)641.99亿元,与2023年底的726.97亿元相比下降84.98亿元。净资产负债率(净负债/权益总额)为56.6%,与2023年12月31日的63.8%相比下降7.2个百分点。
此外,绿城的债务结构也十分合理,一年内到期借贷余额为316.63亿元,占总借贷的23.1%,与2023年12月31日的22.3%基本持平,银行存款及现金的期末余额为一年内到期借贷余额的2.3倍,与2023年12月31日持平。
一边是内部“造血”、压降负债,另一边则是外部融资通道畅通。2024年,绿城在境内一级市场发行共125.31亿元(含公司债转售10亿元),包括中长期无抵押信用债90亿元和一年期供应链ABN35.31亿元,获市场充分认可。截至2024年末,总借贷加权平均融资成本降至3.7%,较2023年末的4.1%下降40个基点。
在市场调整周期,绿城正探索一套攻守兼备的现金流管理方式。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