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名侦察兵奇袭敌后,遇敌喊哈喽,两天后韩军阵地一片火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5:18 3

摘要:“同志们,谁要是怕冷,就揣一块冰当热水袋!”张魁印一句打趣,把周围紧绷的空气冲了个口子。夜色深得像锅底,323名侦察兵正抓紧最后的准备——压枪机、校表、再摸一次炸药包的位置。距离出发只剩不到十分钟,任何多余的动作都会拖慢整支队伍。

【1950年11月24日22时15分,武陵里北侧的山坳里】 “同志们,谁要是怕冷,就揣一块冰当热水袋!”张魁印一句打趣,把周围紧绷的空气冲了个口子。夜色深得像锅底,323名侦察兵正抓紧最后的准备——压枪机、校表、再摸一次炸药包的位置。距离出发只剩不到十分钟,任何多余的动作都会拖慢整支队伍。

此时的德川前线,南朝鲜第7师与第8师插着联络旗,相互壮胆。两师之间那条不足十公里的缝隙,看似无关紧要,却是梁兴初盯了整整半天的突破口。梁兴初清楚,这道缝隙捅开,德川守敌就像背篓里的栗子,抖一抖全掉出来。于是,奇袭分队被硬生生塞了进去——张魁印成了这把“锥子”的尖。

分队起初沿公路行进,原因听上去近乎冒险:只有公路才能保证速度;速度,则是这场斩首战唯一期望。浦洞据点是必经之处,灯火、哨兵、机枪阵一应俱全。换别的部队,大概率挑条山路绕行,但时间不站在志愿军这边。走正门,就是赌敌人胆子,也赌自己的心跳。

哨兵果然凑了上来,刺刀在灯下晃得人眼花。张魁印抢在对方开口前,甩了个“Hello!”——音调拔得老高,可劲儿装洋腔。南朝鲜伪军一听有“老大哥”口音,立刻立正敬礼,还好心提醒“前方路滑”。这短短几秒,侦察兵们压根没停脚,队形像一条黑影,顺势滑过岗楼。直到枪栓声远去,张魁印才对身侧战士眨了个眼:运气站了队。

离德川四十公里的故城江成了下一道坎。表面上,桥已被伪军毁掉;实际上,水下一米深处还藏着条暗桥。向导只知道“大概方向”,具体点位却含糊。时间一点点漏掉,必须冒险。分队在最近的村庄抓了两个俘虏,问出口供。不到二十分钟,暗桥找到了,水下石板被寒流拍得咯咯作响。整编队横穿江面,连泥点都不敢溅大。后来第38军主力过江,用的也是这条隐蔽通道。

翻过杨柳峰,是一连串陡坡。深夜行军,人困马乏。正当部队摸索山路时,一位当地老人拄着拐杖悄悄领到前面。他一句“志愿军是好人”,便甩开步子当向导。老人身子单薄,嗓门却不小——这股发自胸腔的信任,比任何命令都管用。

11月26日凌晨两点,武陵里南岸的大同江桥隐约可见。说白了,这桥就是南朝鲜第7师的生命线。张魁印看了腕表:距离主攻部队开火,还剩不到三小时;梁兴初下的“八小时炸桥”指标,刻在脑门儿上。桥头岗哨只有一个排,打硬仗会误点,必须速决。于是,先静悄悄摸过去,用钢刀解决掉两支机枪,再扔两颗手雷。几十秒,桥头归零。

炸药搬到桥座,难题来了:软梯太短,黏不住桥墩。战士们干脆搭“人梯”。冰层脆,嘎吱声此起彼伏,有人跌进刺骨江水,却还死死把炸药举过头顶。最重的一包足足一百六十公斤,最后由四名战士夹扛到位。导火索点燃前,张魁印只说了一句:“一响,38军脸面就有了。”没人答声,火星已窜进雷管。

轰!大同江桥沉了半截,五辆正要过桥的补给车连人带货坠进江心,油料点起大火。通讯员飞奔回报:任务完成。梁兴初在地图上画圈,命令随即下达——新安州南侧再堵一道。张魁印小队顾不上烤衣服,又连夜扑了出去,两昼夜连炸两桥,烧毁多处弹药库。韩军后方顿成火海,德川之敌彻底断了退路。

与此同时,第38军三个师已自两侧合围。25日下午四时火力打穿外围壕堑,26日晚七时,南朝鲜第7师陷入口袋。等韩军指挥部反应过来,补给、通路全被切断,只剩无线电里连串求援。月色下,哨声、呼喊,此起彼伏却无人回应。至27日清晨,敌军整建制缴械,全数计入俘虏名册。

德川战场刚静,三所里方向又响起急促的脚步。113师为截美军退路,接到“抢占72公里外要点”的命令。没有汽车,没有马匹,全凭两条腿。黑夜里官兵一句“跟上”,便开始狂奔。有人跑到一半倒下,身后战友顺手把枪捡起继续冲。14小时,急行军创造陆军纪录:直线七十二点五公里,弯弯绕绕实际更长。天刚麻亮,三所里工事插上红五星旗。

美军、土耳其旅、南朝鲜残部随后汹涌而至,坦克炮声盖住天上飞机轰鸣。113师把三所里死死咬住——火力压下去,敌人冒头,马上扑火收线。阵地被削低一米,却仍站得住脚。两昼夜后,志愿军大部合围,清川江以南敌军三点六万人被毙俘;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烟消云散。

30日晚,前线电台收到一封嘉奖令。彭德怀亮明态度:38军打得漂亮,113师尤为出色。电报末尾加重两行字——“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梁兴初读到此处,摘下帽子,久久没有说话。说到底,骂过也好,奖过也罢,一支部队能否受得起“万岁”二字,靠的不是口号,而是桥下那声轰鸣,是夜色中那句“Hello”,以及冰水里高举的炸药包。

来源:搜史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