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卖难”“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等问题,2015年巴南区供销合作社牵头,注册成立了重庆农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禾公司),旨在通过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更好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供销合作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立足行业特点和优势,通过播金种、育品牌、享成果“三部曲”,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组织赋能搭平台,供销发力“播金种”
为有效解决农民“买难卖难”“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等问题,2015年巴南区供销合作社牵头,注册成立了重庆农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禾公司),旨在通过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更好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巴南区供销合作社积极谋划,聚焦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下沉企业、靠前指导,常态化开展市场分析、路径优化、品牌建设等专题会议,帮助企业落实落地数字化转型、精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等关键改革举措,农禾公司逐步成长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因地制宜育品牌,匠心打造“土特产”
农禾公司聘请专业团队,充分结合巴文化和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深度挖掘品牌内涵和地域特色,倾力打造“巴之源”区域性公共品牌,不断丰富品牌价值理念,设计专有标识包装,现已形成“传巴国古脉,承美味之源”品牌文化定位,切实提升公共品牌辨识度。
农禾公司在石龙镇大兴村、大山村发展自有“巴之源”品牌试验基地50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理划分种养循环、农旅结合、农产品商品化处理三个功能区,大力发展“稻+N”种养循环农业、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等,逐步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模式。目前“巴之源”品牌已发展大米、土菜油、稻田土鸭、芦花鸡、豆腐乳、豆豉、腊肉、香肠等12大系列土特产品。目前,首批130亩核心基地年均产值1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200余人,帮助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
农禾公司持续深耕线上平台,不断优化升级京东、淘宝、拼多多“巴南特产馆”等核心阵地,精心运营自有“农禾优选”微信商城小程序,强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应用直播带货,充分链接“基地枝头”与“云端指尖”,让巴南“土特产”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不断夯实线下优势,联合东温泉民之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等30多家涉农主体,持续拓宽农产品供给渠道;积极对接大型优质客户(如政府食堂、高校、金融机构、高端餐饮等),2025年新签约5家,生鲜配送客户总数达58家。农禾公司全年生鲜配送营业额超2500万元。
创新服务增效益,城乡皆享“共富果”
供销集市进社区。在巴南交通枢纽、龙洲湾商街、道角社区等核心区位,累计建成10家现代化智慧社区超市,每年举办助农惠民生鲜集市进社区活动20次以上,丰富农产品供给,让更多社区居民享受到更便捷的购物体验,积极助力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
便民食堂进社区。在龙洲湾街道公园北路、鱼胡路口新建2家高标准社区食堂,形成“超市+食堂”的便民服务组合。每日为周边社区老年人、上班族及小孩提供健康美味、性价比高的经济餐食,食堂日均接待500余人次,解决了“做饭难”的民生问题。
物流配送达乡村。农禾公司自建2000㎡县域流通共配中心,通过参与“邮运通”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公交车带货功能,每日定时从各镇街将农产品运输到交通枢纽中心,再由共配中心进行分拣配送,确保新鲜食材当日配送,同时反向发挥工业品下乡功能,切实激活了农村消费潜力与农产品上行通道。(徐粘琴)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