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姐去报了育婴师,学完发现,雇主更愿意请45岁的阿姨,图稳重。
“35岁”这三个字,像一把钝刀,不声不响就把简历切成两半。
昨天群里有人发招聘,岗位写得客气:年龄35岁以下优先。
翻译过来就是:35岁零一天,别来。
真事儿。
隔壁大姐,前公司行政主管,去年刚满36,合同到期没续。
理由?
领导拐弯抹角:团队要年轻化。
她回家算了算存款,房贷还剩17年,孩子小学三年级。
第二天把简历改成1989年生,面试时对方问:能接受加班吗?
她点头,心里想的却是:再熬,怕是要给医院加床位了。
加班这事儿,年轻人拼体力,中年人拼命。
医院夜班护士的段子听过吧?
“年轻时熬夜是给单位挣钱,现在熬夜是给新来的小姑娘攒经验。
”
听着像玩笑,落在自己身上,全是针。
绩效表上写得很清楚:不能熬夜,系数0.8。
系数0.8,就是工资直接打八折。
谁还敢说自己熬不动?
更扎心的是,卡年龄的不止写字楼。
楼下快递站招人,白纸黑字:限40岁以下。
工厂拧螺丝,35岁以上不要。
保安、保洁、送外卖,成了最后的兜底。
技能?
经验?
在年龄面前,像过期罐头,连打折都没人要。
有人怪企业冷血,其实老板也委屈。
年轻员工便宜,没家累,一句“冲”就能干到凌晨。
35岁往上,工资高,请假多,电脑里还存着孩子家长会PPT。
算人力成本,谁都会选前者。
这不是道德问题,是算盘珠子响。
但算盘珠子外,还有别的声音。
政府补贴技能培训,免费教短视频剪辑、直播带货。
社区里开了夜校,Excel、Python、育婴师,随便学。
大姐去报了育婴师,学完发现,雇主更愿意请45岁的阿姨,图稳重。
她苦笑:原来绕了一圈,36岁卡在中间,上下不靠。
也不是没路。
有人把简历扔进灵活用工平台,接企业外包的报表、PPT、公众号排版。
一单三百,一周三单,比上班少,但不用打卡。
还有人干脆开社区团购群,每天发发特价菜,月入五千,时间自由。
新赛道不体面,却真实。
说到底,35岁不是终点,是岔路口。
左边是继续卷,赌身体能扛;
右边是换道跑,赌技能能跟上。
两条路都不轻松,但站着不动,一定被后面的人潮淹没。
存钱、学新东西、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老话听起来像鸡汤。
可大姐说,她现在每天存50块,雷打不动。
不为别的,就为下次裁员通知来的时候,能给自己三个月缓冲。
缓冲期里,她打算把育婴师证再升一级,万一哪天能去月子中心呢?
35岁不是原罪,只是游戏规则变了。
抱怨没用,得自己改打法。
你身边有卡在35岁的人吗?
他们现在在干嘛?
来源:仁爱小猫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