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停止长高!别再给孩子吃这个了,含激素!太多孩子因它「性早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3:06 1

摘要: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小助手,为什么总感觉叨叨账号神出鬼没的,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


有很多朋友在后台问小助手,为什么总感觉叨叨账号神出鬼没的,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

“性早熟”的孩子越来越多,年纪也越来越小了...

朋友家孩子5岁,怀疑有性早熟迹象,想说先在网上搜搜,找点经验帖,不搜不知道,5岁竟然都不算早的。

3、4岁啊,明明还是个奶香奶香的可爱幼崽,怎么就开始发育了呢?说到这,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这肯定是食品的事儿啊!

现在的水果蔬菜都打药,外头卖的吃的全是添加剂,麦当劳、肯德基这些快餐,用的全是“速成鸡”,这些吃的里头都是激素,孩子吃了能不影响身体嘛!

咱们先别急着下定论,这锅,还真不能全让“吃的”背。事实上,很多你以为的食物,并不会直接引起性早熟。(后面有辟谣清单)

那造成孩子性早熟的原因是什么呢?跟着小编往下看~

哪些因素会导致“性早熟”?

说之前,我们先明确下定义。

什么是性早熟?根据《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诊断标准如下:

(1)性征提前出现,即女童7.5岁前(2015版为8岁)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

(2)性腺增大,即盆腔B超示女童子宫、卵巢容积增大且卵巢内可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男童睾丸容积≥4 ml(2015版两项比较符号均为“>”);

(3)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达青春期水平;

(4)多有骨龄提前,骨龄超过实际年龄≥1岁;

(5)有线性生长加速,年生长速率高于同龄健康儿童。

但这也并不绝对。

有的孩子只提前出现了部分第二性征,也就是:

除乳房发育外,不伴有其他性发育的征象,无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也没有来月经。

这种情况,家长则不用太过紧张,动态追踪孩子的发育情况即可。
性早熟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影响身高”,孩子成年后,身高可能低于一般人。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目前,比较常见的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的因素有:

遗传

很多疾病都与遗传因素相关,性早熟也不例外。如果父母发育的年龄比较早,孩子第二性征发育也会比同龄人相对提前。

疾病

部分性早熟为器质性病变所导致,尤其是男孩。

虽然男孩性早熟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有近一半的男孩性早熟,最后检查出来都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引起,包括中枢系统器质性病变(如颅内感染、外伤或肿瘤等)以及生殖腺肿瘤等。

肥胖

我们体内的脂肪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雌激素,肥胖孩子体内脂肪过量堆积,会导致雌激素的分泌高于正常儿童,进而刺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亢进,导致性发育提前。

很多我们以为的炸鸡、碳酸饮料导致性早熟,本质其实是,这些高油、高脂的食物使孩子肥胖,从而引发性早熟,而不是食物本身含激素。

双酚A、塑化剂等

研究发现,儿童过多地接触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内分泌干扰物,比如洗涤剂的降解产物-壬基酚、合成树脂原料-双酚A、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

这些物质经机体吸收后,可以在体内发挥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干扰正常的内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

小tips:

日常选购塑料制品,要注意挑选 PPSU 或者 PA 材质的,或选择标有“BPA free”“不含双酚A”标识的产品。

也要警惕那些“香味”浓烈的玩具或用品,塑化剂可以用来“锁住”香味,接触后,这些都可以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孩子身体。

盲目服用保健品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盲目听信了一些宣传,花了不少钱买来“增高保健品”让孩子吃。

结果不仅没买来身高,反而买来了“性早熟”,让孩子更长不高了。

根据这些年国家公布的名单,保健食品里非法添加的化学药物已不下百种。

我们一定不要凭感觉盲目的给孩子服用保健品,担心有问题,就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养娃,没有捷径...

盲目进补

还有很多家长,虽然不给孩子吃保健品,但热衷于给孩子“食补”,甲鱼、人参、燕窝,什么大补吃什么。

还有那种用中药材熬的“老火汤”,这些补品药材中有部分是动物的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体,比如雪蛤,其实是林蛙的输卵管;紫河车,是人的胎盘,这些并不适合孩子,长期服用可能对孩子发育产生影响。

而且如果进补太多,必然也会导致孩子肥胖问题,从而引发性早熟。

哪些食物在“背锅”?

孩子“性早熟”,真的不关这些食物的事!1)豆制品里有激素?

真相:豆制品里的是“植物雌激素”,没法在人体内“造次”。

大豆和豆制品里的“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化学结构与雌二醇相似,属于类雌激素。

重点在“类”字上,大豆异黄酮在结构上和人体的雌激素有一定的类似作用,但在作用效率上差的可是十万八千里。
而且,在豆制品中,类雌激素含量也非常有限。只要不是拿豆浆当水喝,正常量饮用/食物,是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的。
2)鸡是打了激素的“速成鸡”?

真相:激素比鸡还贵,给鸡打激素?别开玩笑了!
事实上,这个“速成”的意思是经过严格的选种、优良培育、改良饲料和饲养环境,让这些鸡从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优中选优的优良鸡被当成“激素鸡”,小鸡我啊,太冤啦!
3)反季水果有激素,都是催熟的?

真相:给植物用的激素并不会在人体内变成“性激素”,它能催熟瓜果,但不能“催熟”孩子。
催熟瓜果的“植物激素”,其实叫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或膨大剂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国家农业部早在2011年就曾辟谣过: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毒性较低的一类产品。


一般成熟的果实,或上市的产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极低。而且只要按规范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

4)蜂蜜、蜂王浆含激素?

真相:蜂蜜中激素极微,蜂王浆激素同样极微,含量比鸡蛋里的激素都低得多。
而且,这些激素同样是植物激素。道理和反季果蔬是一样,植物激素对人体是不起作用的。

1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吃蜂蜜,也不是因为害怕宝宝性早熟。

而是因为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而1岁以下的宝宝肠道菌群还没有完全建立,会有被肉毒杆菌感染的风险。

另外,

薯条、汉堡、蛋糕、碳酸饮料这些,我们上面也提过了,并不是吃他们就会直接导致孩子性早熟,而是吃太多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含糖量的食物,致使孩子发胖,从而导致性早熟。

话说回来,这些食物满大街都在卖,完全隔绝也不可能,偶尔给孩子解个馋,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的。

说在最后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无论是怀疑孩子性早熟,还是担心孩子长不高,都要去正规医院进行科学的检查才能得出结果。

如果仅凭自己的猜测和网络上的一些信息,就不让孩子吃这个吃那个,或者给孩子盲目的补充营养,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逆向”的影响。

孩子的生长发育一旦有问题,是耽误不得的,错过了适合的干预时间,后果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觉得内容有帮助,记得转发给朋友和家人哟,也别忘了戳戳【点赞】+【在看】,让我们一起粉碎谣言!

参考资料:

[1]《多吃豆类及其制品会造成性早熟吗?》中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2][2]《科学认识植物生长调节剂》国家农业部官网[3]UTD:皮肤良性病变概述

[3]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性早熟是如何诊断的?》

[4]傅君芬,罗小平.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22)[J]. 中华儿科杂志,2023,61(1) : 16-22.

「DrG科学育儿」合作授权转载:育学园是权威母婴专家聚集平台,提供0-6岁权威育儿知识,解决妈妈的健康问题。关注育学园,为了宝宝和妈妈更好的明天!

2025

来源:育儿师Lindai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