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女性的婚恋困扰|播客005-1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2:51 1

摘要:大家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大家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这是我们的第五期播客——《门当户对 vs 情感自主:当代年轻人的婚恋困局》。由于一期音频长达1小时,因此将分集推送。请听第五期第一集:《高知女性的婚恋困扰》

收听播客点击这里:网页链接

雨哲:曹老师,我前几天在小某书上看到一篇帖子,一位女性发了一篇长文,讲述自己在恋爱中的一些苦恼。底下跟帖的网友讨论得也非常热烈,我想我们今天可以讨论这个案例。

曹怀宁:好呀。

雨哲:这名女性是一个医生,毕业于国内著名的医科大学,长得不错,性格也挺开朗。目前在医院工作,发表了一些论文,马上就要升副主任医师了。她在医院的工作比较繁忙,现在三十好几都还没有结婚。在讲述中,她提到家庭在她相亲和恋爱的过程中都介入非常深。这让我想到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一种说法: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您经常做婚恋咨询,是不是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案例?

曹怀宁:父母干预子女的婚姻,在咨询当中是非常常见的,甚至都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以前就听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在封建时期是最正统的婚恋方式。进入新中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倡导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但最近十年来,曾经标榜完全尊重个人意愿、感情至上的婚恋观,慢慢开始不那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更多曾经被认为是老古板的想法,比如门当户对等,开始有一些抬头。我接触到一些来访者,发现他们的父母以物质衡量各方面条件等方式,开始深度介入子女的婚姻。

雨哲:以前社会中,可能更多是以家长式的包办或者地位是否匹配来考量。但在这个帖子的讲述中,我发现当下的父母用了更多方式,用了很多数据,比如你们未来家庭的支出、医疗养老的压力、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在不同方面都强调匹配。能看出来,现在的父母可能更擅长用理性考量的方式,对子女进行所谓的影响、劝导。他们的这种说法是不是合理?这背后又代表了父母们哪些担忧呢?

曹怀宁: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意识到,道理上对,不等于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正确。父母担心两个人的物质条件是否匹配、未来的医疗会不会有比较大的负担、在教育理念上会不会有比较大的分歧,从道理上来说,这些担忧是正确的。之前有很多例子证明,一对夫妻如果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矛盾,确实会危及婚姻的稳固性。很多人因为孩子的教育争吵不断,最后离婚收场,这也是很常见的案例。但有这样的案例或理论,就代表眼前他们女儿和某个人相处的过程中,未来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吗?这是不一定的。

落到具体问题上,第一个要问的是,父母对于眼前的这个人,是不是有非常具体和真实的了解?人都有种种劣根性,但不能因为人有劣根性,就说眼前这个人也有所有这些劣根性,这明显不合理。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突出的特质,有的人慷慨、有的人自私、有的人任性、有的人包容,特质有鲜明不同。如果这对父母没有真正具体了解和他女儿相处的男生是怎么样的人,仅仅因为听说对方在物质收入条件上和女儿有一定差距,甚至不是绝对性的差距,比如女儿月入3万、男生月入2万,或者女儿在大城市有房、而男生只在自己家乡有房,就援引这些理论,证明男生不适合女生,我会觉得这种理论并不能成为真正使人相信的证据,更多是父母内心抽象恐惧的一个理由,而不是具体的担忧。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五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caohuaining)。

来源: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