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一条热搜:北京SKP门口排队买早春限量包的姑娘,被拍到蹲在路边哭。
朋友圈晒满香奈儿,回家却对着外卖盒发呆,这种落差我熟。
昨晚刷到一条热搜:北京SKP门口排队买早春限量包的姑娘,被拍到蹲在路边哭。
导火索只是柜姐一句“没货了”。
我突然想问,把情绪拴在一只包上,到底算不算高级?
我上班那栋写字楼里,有位保洁阿姨,五十出头,每天六点准时哼着老歌拖地。
她手机壳裂得不成样,却贴满孙子的贴纸。
有天我加班到凌晨,电梯里只剩我俩,她递给我一颗糖,说“姑娘,日子苦就含块甜的,别跟自己较劲”。
那一刻我懂了,高级不是logo,是那股子不慌不忙的心气。
后来我跟她熟了,才知道她晚上还去社区大学蹭心理学课,周末泡图书馆,笔记写得密密麻麻。
她说年轻时在纺织厂三班倒,落下偏头痛,现在学冥想,头不疼了,人也松了。
她没读过林徽因,但把日子过成了诗。
反观我们部门新来的海归女主管,背爱马仕,开会却摔杯子,下属一句“方案再改改”就炸毛。
能力再强,情绪一崩,高级感瞬间塌方。
我观察过身边那些真正让人舒服的女人。
她们有个共同点:遇事先安顿自己。
项目黄了,先泡壶茶,再翻几页书,等心跳慢下来才复盘。
失恋了,不拉黑不控诉,订张机票去大理,在民宿厨房跟陌生人学做鲜花饼。
她们允许自己脆弱,但从不把脆弱当武器。
这种自我修复力,比任何大牌都贵。
说到底,高级感是跟自己处得拢。
不是朋友圈的滤镜,是深夜独处时还能对自己点头。
你可以挤地铁,可以穿优衣库,但只要心里那口井不干,走到哪儿都自带风。
就像保洁阿姨那颗糖,甜得简单,却足够扛住生活的苦。
来源:潭边赏鱼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