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单甲乡位于“两国两市五乡(镇)”交界处,平均海拔2000米,边境线长17.663公里,有佤、汉、拉祜三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9.5%。近年来,单甲乡综治中心立足辖区村寨距所远、村落分布散、边境管控形势严峻的特点,突出综治中心基层基础、基层治理双重属性
单甲乡位于“两国两市五乡(镇)”交界处,平均海拔2000米,边境线长17.663公里,有佤、汉、拉祜三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9.5%。近年来,单甲乡综治中心立足辖区村寨距所远、村落分布散、边境管控形势严峻的特点,突出综治中心基层基础、基层治理双重属性,汇聚社会各层面维度管控与治理要素,将综治中心规范化、集约化建设作为矛盾纠纷预防及源头化解关键性项目和治安防控、边境管控基础性工程来抓,辖区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正在逐步提升,社会治安大局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实现辖区多年零命案和可防性案件连续四年零发案的成效,走出一条具有云南沧源特色边境地区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统筹共建资源凝聚合力
单甲乡综治中心以驻地政警校村11个基层党组织联创共建“红枫单甲”党建品牌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明确了联创共建单位分工和责任,构建了“季度有联席会议、每月有轮值单位、阶段有主题活动”的协作格局,设立“一中心五室”,整合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相关站所等部门力量;由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相关站所等部门力量,推行集中办理、集约管理、集成服务。成员单位与单甲乡综治中心建立联络互通机制,定期接收推送预警提示函;融入乡综治中心统筹问题隐患化解,成员单位一家解决不了的,形成工作简报汇总乡综治中心商议,细化方案共下一盘棋;按照“一热点一隐患”、“一村一策”、“一单位一方案”的整治思路,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排查预警。同时,对辖区治安形势、违法线索进行分析研判,做好风险评估及精准研判派发司法所、派出所见面核查。成员单位之间实现矛盾纠纷和社会隐患信息数据的动态化汇聚共享,事件处置的扁平化指挥调度及风险隐患的精准化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了综治中心的实战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实现“防患于未然”,2024年来,全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化解成功率高达99.5%以上。
单甲乡在全县统一优化调整网格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区治理工作网,全面推行“自然村长+警务室+微网格治理模式”,优化“微网格”277个,将全乡19个自然村村长挂入所辖网格,在此基础上划分3个警务区,强化“人、事、物”的精准管理。各自然村长、警长、网格员收集各类社情民意、矛盾隐患、案件线索上报综治中心的同时,根据综治中心成员单位会商拟定派发的形势分析有针对性制定风险隐患清单,实现信息预警、风险评估无缝对接,大幅提升社情民意的实时感知力。
专群结合,驱动机制创新治理模式
“以专群结合加群众党员引领密切干群、警民关系”这个基层治理核心关键。在单甲乡党委支持下,单甲乡综治中心联合单甲边境派出所组建“月亮之家”红枫巡防队,构建立体化“动员式社会组织”群防群治框架,并鼓励各族队员积极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在协助社区警务、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民族团结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23年5月,单甲边境派出所主动对接单甲乡党委政府、单甲乡综治中心,在全乡推广“月亮之家”巡防队创建工作,巡防队由社区民警、乡综治办、司法所、各村组骨干、民兵及热心群众构成,目前共有62人。队伍当中党员民警与各组党员队员“结对子”,分类施教,以专带群,搞好“传帮带”,对巡防队员进行专业培养,打造老百姓身边“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夯实群众法治理念,牢牢把握群众工作的正确方向。
“我们村的百姓办理户口时,常常因为咨询政策、补齐材料等流程要跑村委会和‘月亮’警务室两三趟”。年初,安也村党总支书记李安生在“红枫单甲”党建品牌联创共建联席会议上便提出了这一现状。会后,单甲边境派出所党支部随即着手研究破解户籍政策普及难的堵点,“一码通”警民联系卡应运而生。
借鉴“一码通”警民联系卡的成功经验,单甲乡综治中心联合单甲边境派出所,将“一码通”警民联系卡与综治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实现“突发情况前端响应、矛盾纠纷前端调处”,把预防做到化解前,化解做到升级前。使用AB双层微信平台的用户都可以及时将辖区发现的风险隐患、社区动态、矛盾纠纷信息及时向乡综治中心、乡党委边防和平安法治办、村两委工作人员推送,确保重要情况同时掌握,共同化解,从而形成AB双层动态基层治理体系。借助“一码通”警民联系卡和AB双层微信平台,群众通过扫码即可进入线上警务群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群享受24小时在线服务,形成了“群众事群众议、群众事群众办”的良好氛围。
自治强基,拓展多元共治治理内涵
单甲乡综治中心与单甲边境派出所延伸“月亮之乡”社区治理品牌,定期召开“边寨协商”系列警地联席会议,建立共谋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同时与村两委、族老、法律明白人建立安全隐患、矛盾排查化解互通机制,协调多方主体围绕民情民意收集、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公共治理等问题进行意见交换达成民意统一,对收集到的民意进行分类整理,派出所、村两委解决不了的,按照职责分工,交办相关部门支部进行处理。对因矛盾纠纷引发的警情、案件分类分级,安全隐患较大或引起轻微违法案事件的,及时“吹哨”通报给司法所、派出所,采取进一步“以案说法”“情景说法”措施,避免将“小隐患”拖成“大案情”。联合乡边防和平安法制办、司法所和6个村委会建立矛盾纠纷联合化解机制,实现线索共通、进程共知、风险共解,针对大、久、急、危类纠纷实施“联动调”,推动各职能部门共同到场、联合上门,确保纠纷调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微信点单式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打造“月亮古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品牌,变警情式调解为预约入户式调解,群众预约后“月亮之家”巡防队的民警、干部在古寨月亮升起来农户茶余饭后时,入户走访调解矛盾纠纷、普法及传达法律政策,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用心用情排查隐患,以法以理凝聚人心。截至目前,全乡共解决民生事件251件,排查化解家庭矛盾纠纷14起,入户走访11200余人次,实现矛盾化解数、群众走访率双增长。
今年3月,一起涉家庭情感纠纷重复警情引起单甲所的关注,大货车司机张某因工作原因与妻子聚少离多,受个人性格影响胡乱猜忌,多次与其妻争吵并报警。“前期接处警时也多次调解过,但效果都不明显。警情式调解变入户式调解模式后,我连续两个星期在当事人茶余饭后时入户走访,并多次联合乡党委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村委会等部门干部疏导二人感情、提供法律援助、科普家庭暴力危害和后果……一系列努力下,双方关系明显缓和。”单甲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兼职公职律师胡波说道。
秘境佤山深处,随处可见政法干部的身影全天候守护;田间地头,“穿警服的副村长”与当地百姓热火朝天研究农产品种植;街头巷尾,“月亮之家”红枫巡防队线上线下零距离服务群众……在沧源县单甲乡,处处彰显着以五治(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为牵引,构建起的“动员式”乡土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月亮之乡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文稿来源:临沧市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李亚阳
来源:云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