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下肚,男子肚子里破洞!医生提醒 →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7:02 1

摘要:近日,49岁的何先生被家人搀扶着冲进急诊室,只见他面色苍白,额头布满冷汗,双手死死按着上腹部:“医生,救救我!这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饮食上冰冰辣辣的搭配

是很多人的夜宵首选

近日,49岁的何先生

却因为吃了一顿这样的夜宵

而被家人搀扶着冲进急诊室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和督督熊一起往下看

1、辣鸭脖配上冰啤酒 男子腹部痛如刀绞,紧急送医

近日,49岁的何先生被家人搀扶着冲进急诊室,只见他面色苍白,额头布满冷汗,双手死死按着上腹部:“医生,救救我!这里像被刀割一样疼……”

据家人讲述,何先生前一天晚上看电视时嘴馋,就点了一盒麻辣“鸭货”,还打开了一罐冰啤酒。

然而到了深夜,肚子突然一阵阵地抽搐,何先生连忙爬起来冲到卫生间,一股股又辣又酸的液体从口中喷出。家人忙给他找来了胃药和止痛药服下,暂时缓解了症状。

但是隔天早上,何先生的胃又开始隐隐作痛,什么也吃不下,额头上甚至疼出了冷汗,家人见状赶紧将其送往医院。

急诊医师查体发现,他整个腹部硬如木板,轻轻按压便疼痛剧烈。急诊CT显示屏上赫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这是消化道穿孔的典型信号!

“穿孔超过6小时就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必须立即手术!”普外科主刀医生倪中凯副主任医师在患者腹部打开3个0.5cm小孔,高清镜头下,胃角部一个直径1cm的溃疡穿孔正在汩汩冒酸水……手术团队娴熟冲洗腹腔,用可吸收线精细缝合穿孔,再覆盖大网膜加固。

整个手术仅用时90分钟就逆转了危机,全程出血不足10ml。术后第二天何先生就能下床活动了。

2、胃穿孔常见于胃溃疡患者,暴饮暴食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胃穿孔是一种严重的胃部疾病,常见于胃溃疡患者。

胃穿孔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药物影响、胃溃疡、外伤、饮食习惯不良等。暴饮暴食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暴饮暴食可引起胃酸、胃蛋白酶增加,胃容积增大,导致穿孔。长期不吃早餐的人也要注意,胃酸在夜间也会持续分泌,若长期忽视早餐,也容易使胃酸腐蚀胃壁。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带来伤害,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若没有控制剂量,或者使用时间不当,便会导致伤害胃黏膜,进而引发胃穿孔。

3、胃穿孔是胃溃疡长期失控的恶果,需要重视胃溃疡的防治

当胃部突然破裂时,患者会感到上腹部剧烈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腹腔重症感染,出现炎性休克,甚至会导致死亡。

胃穿孔看似是突然发生的急症,实则是胃溃疡长期失控的恶果。有效预防胃穿孔,关键还在于胃溃疡的防治。

日常饮食中避免空腹饮酒、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睡前进食,夜晚是胃酸分泌的高峰;同时要做到细嚼慢咽、饮食温度适中(40-50℃最佳)、每日补充优质蛋白。

有胃溃疡史的患者

要建立症状观察日记

警惕三个危险信号:

↓↓↓

(1)疼痛规律改变,例如从饭后1小时疼痛变为持续隐痛;

(2)药物效果减退,原本有效的抑酸药需要加倍剂量;

(3)出现黑便或呕吐咖啡渣样物。

对于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应定期复查,配合胃黏膜保护药物。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溃疡的头号帮凶,且易传播,长时间不清除堆积在胃里会损坏胃粘膜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相关病变。

4、如何预防胃溃疡?

(1)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胃镜检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胃溃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药物的人群等,更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若个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选择进行呼气检测或是血液检查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治治疗。

(2)合理用药:避免药物损伤

谨慎用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时,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对胃黏膜的影响。必要时,可以加用抑酸剂或黏膜保护剂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会破坏胃肠道菌群平衡,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

(3)改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戒烟限酒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

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度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果,保持营养均衡。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胃溃疡的风险,限酒则能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精神压力过大、情绪波动等因素会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增加胃溃疡的发生几率。长期精神紧张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溃疡。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医生提醒

春天也是胃病高发的季节

若出现“夜间痛”“饥饿痛”等溃疡症状

应及时就医

记住!

每一次胃部的异常警报

都是身体在求救

来源:成都市场监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