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充电5分钟疯玩2小时?是多动症还是单纯好动?看这几点就够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1:29 1

摘要:你家是不是也有个“永动机”? 在家上蹿下跳,翻箱倒柜;出门撒手没,跑得比谁都快;看电视、玩玩具没几分钟耐心,注意力秒秒钟转移……

你家是不是也有个“永动机”? 在家上蹿下跳,翻箱倒柜;出门撒手没,跑得比谁都快;看电视、玩玩具没几分钟耐心,注意力秒秒钟转移……

很多宝爸宝妈心里开始打鼓: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啊?

先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今天就用最实在的话,跟你说清楚这件事。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绝大多数孩子的好动,只是活泼天性的表现,是正常的! 尤其是学龄前的宝宝,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精力旺盛,就是用不停歇的探索来认识世界的。你把一个健康宝宝按在椅子上半小时不动,那才是不正常的。

而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需要专业医生诊断的神经发育障碍。它不仅仅是“行为好动”那么简单。

怎么区分是让人头疼的“熊孩子”模式,还是需要警惕的“多动症”信号呢?你看这几点:

1. 看场合:分不分得清情况?

单纯好动: 在户外、游乐场等可以疯玩的地方活泼异常,但到了需要安静的场合(比如看绘本、上课、在银行排队),虽然不情愿,但在大人提醒下可以逐渐安静下来,有一定自控力。

多动症倾向: “不分场合地动”。在需要安静的严肃场合(如课堂、餐厅),也完全控制不住地跑来跑去、插话、弄出噪音,好像“刹车”失灵了一样。

2. 看行为:有没有目的?

单纯好动: 行为通常有原因、有目的。比如翻抽屉是为了找某个玩具,跑来跑去是追一个小球。

多动症倾向: 动作显得杂乱无章、冲动,缺乏明确目的。比如突然戳一下别人,莫名其妙地尖叫,行为常常“不过脑子”。

3. 看注意力:感不感兴趣的事也能专注吗?

单纯好动: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看最喜欢的动画片、拼乐高),可以非常专注,甚至叫他都听不见。

多动症倾向: 注意缺陷是核心问题。即使在玩最喜欢的游戏、看最爱的动画片时,也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非常容易分心,一件事没做完就跳到另一件事。

4. 看人际关系:和小伙伴能玩到一起吗?

单纯好动: 虽然活泼,但能理解游戏规则,能和小朋友进行有来有往的互动,有基本的社交能力。

多动症倾向: 由于冲动、不懂轮流等待、容易打断别人,经常在交往中碰壁,容易和同伴发生冲突,人缘可能不太好。

【重点】记住:不能单凭一两条就下结论!必须是由专业儿童心理医生,通过长期、多场景的观察和评估后才能诊断。

如果孩子只是好动,那你需要的是:

充分放电: 每天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他跑个够、玩个累,精力释放掉了,自然就能静下来一些。

建立规则: 明确告诉孩子什么场合可以闹,什么场合需要静。耐心并坚持原则。

高质量陪伴: 每天安排15-30分钟的安静亲子时间,一起读绘本、搭积木,训练他的专注力。

如果你根据以上几点,怀疑有多动症的可能(比如老师多次反馈孩子无法坐定、严重影响课堂秩序),那么:

停止自责和焦虑: 这不是你的教养问题,更不是孩子的错。

寻求专业帮助: 第一时间带去儿童保健科、发育行为儿科或儿童心理科,让医生来做判断。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孩子闲不住,十有八九是正常的活力宝宝。咱做家长的,首先得先放下焦虑,别轻易把那顶“多动症”的帽子扣在孩子头上。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引导,给孩子充分释放天性的空间,同时也教会他规则的界限。

如果爱动已经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和社交,那就把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人!

转发给同样焦虑的家人朋友,一起科学养娃,不瞎猜!

本文仅为科普建议,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

来源:官方小可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