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涡阳籍老山英雄,率突击队打出全团最漂亮一仗,因救战友牺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11:19 4

摘要:梁岭,祖籍安徽利辛,1961年11月27日出生于涡阳县供销总社一个干部家庭。8岁入涡阳第三小学读书,1974年2月小学毕业后考取涡阳一中,1974年4月加入共青团。学生时代的梁岭,学习成绩优秀,还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深受师生和街坊邻居的称赞。

梁岭,祖籍安徽利辛,1961年11月27日出生于涡阳县供销总社一个干部家庭。8岁入涡阳第三小学读书,1974年2月小学毕业后考取涡阳一中,1974年4月加入共青团。学生时代的梁岭,学习成绩优秀,还坚持学雷锋做好事,深受师生和街坊邻居的称赞。

12岁时,他有一次要渡过淝河到亲戚家。但艄公不在,而聚在渡口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很着急。梁岭便自告奋勇摆渡,由于身小力薄又从未摆过船,船撑到河心时又遇一阵大风,梁岭站立不稳,掉进刺骨的冰水里。

大家把他拉上船后,劝他不要再摆了,他说:“不要紧,撑一会一出汗就不冷了。”就这样他连摆了3船人。到亲戚家,他生了一场病。很多坐过他船的乡邻都去看他。这种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他生活中比比皆是。

1979年8月,梁岭高中毕业后到涡阳县皮鞋厂工作。其间,他曾负责画样,兼保管成品鞋。工作上勤恳踏实,克己奉公,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1981年1月,梁岭应征入伍,进入山东省济南军区部队。到部队后,他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样样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他当兵第一年就被评为“神枪手”、“学雷锋标兵”。第二年,被提升为连队文书。

1982年8月,经全军统考,他被济南陆军学院录取。1983年6月1日入党。在两年军校生活里,他的军、政、文各门功课都是优秀。1983年7月军校毕业时,学校领导想留他在校当教导员,但被梁岭婉言谢绝了。他请求学校把他放到基层去锻炼。

之后,他被分配到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授予“钢铁四连”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任一排排长。他在日记中激动地写道:“有一天,我若上战场,将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报效祖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1985年3月12日,梁岭奉命随部队奔赴老山前线,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在临战训练期间,梁岭带领战士刻苦训练,摸爬滚打,很快掌握了山丘丛林作战规律,并根据实战要求,革新成功了“枪抛手榴弹带导爆索爆破法”、“一线滚动爆破法”等十多种开通道路的方法,受到上级认可和重视。

在住猫耳洞的日子里,部队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梁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按时上哨执勤,从不脱岗、离岗。4月下旬,梁岭患阑尾炎,住进某野战医院动手术。

5月1日,他听说自己的连队过几天要接防,心急如焚,请求出院。由于伤口还没拆线,医院没有批准。情急之下,他给医院留下一首名为《我恳求》的诗,搭乘一辆军车回到连队,央求指导员批准他上战场。

在松毛岭防御战中,梁岭带领全排战士坚守在阵地的最前沿,打退了敌人几十次疯狂进攻。特别在“五、三一”、“七一九”等重大战斗中,他作战勇敢,机智果断,毙敌20余名。梁岭所在的排由于战绩显赫,受上级通令嘉奖,荣立集体一等功;梁岭荣立个人二等功,被提升为副连长。

7月中旬,一排临时撤下阵地休整。梁岭考虑新上来的战友对地形、敌情不熟悉,又主动留在了阵地上。在大家轮流休息时,梁岭一忙94天都没有休息。即便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大家总是看到梁岭的笑脸,听到他欢快的歌声。

9月,部队接受了收复老山405高地的战斗任务。他多次向营、团递交请战书,要求带领突击队打头阵。为能出色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他先后4次带领有关人员到前沿观察地形,侦察敌情。

越军405号高地位于其408、417号阵地和244号阵地之间,海拔高约400米。其东侧为302号阵地,西侧为301号阵地,南侧则分布着南1号、南2号等12个高低不一的小高地,且相邻距离都较近。

405高地系石质山地,自然洞穴很多,地形十分复杂。该高地山势陡峭,坡度较大,最大坡度约70度。越军在高地修筑了大量明暗火力点和屯兵洞,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是一个明暗火力相结合的环形防御阵地。前沿地带布设了大量的防步兵雷场、竹签、铁丝网等障碍物,是越军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我军若收复405高地,可使我松毛岭和那拉一线的前沿阵地形成一条直线,从整体上全面改观我松毛岭和那拉的防御态势。

在此情况下,我军做出收复405高地的战略部署,任命梁岭为四连4个拔点突击队的现场指挥官。

1985年12月2日7时30分,收复失地的战斗打响,我军万发炮弹铺天盖地地倾泻在敌军阵地上。按照部署,第一、二两个突击队像两把锐利的尖刀,从两翼直插405高地。几分钟过后,敌人的表面阵地失守。

10时50分,我597团首长为打乱越军兵力集结后对我实施反扑的计划,命令全团直射火力对南2号高地和304、303、306号阵地进行5分钟火力急袭,并以团属炮兵群在305、306、308号阵地和南2号高地东西一线构筑两道火力网,对敌实施拦阻,命令第四突击队从302号阵地出击,加入对405号的防御战斗。

四连各突击队调整兵力部署,集中部分兵力,全力攻打405号残存越军的5号屯兵洞。副连长梁岭派九班长张建国带3名战士携喷火器向5号洞运动,但因越军支援炮火和304号阵地重机枪的火力太猛,未能接近5号洞。

11时45分,梁岭来到405号阵地顶端,与第三突击队长都昌林研究打掉5号洞的攻击方法。这时,战士们在405号阵地顶端东侧发现一较大隐蔽洞穴。梁岭来到洞口处观察一番后,拿过两块“TNT”药块,拉燃导火索向洞中扔去。一声爆响过后,阵阵浓烟涌出洞口。

待洞里硝烟稀疏下来,梁岭命令两名战士扼守洞口,自己带报话员等人进洞搜剿,未发现残敌。可出洞后不久却遭到越军炮击。原来,越军发现在半山腰上有个腰别指挥旗的人,便集中火力一齐向他射来。这个人就是梁岭。

梁岭躲闪不及,一块拳头大小的弹片钻进了他的左大腿。他咬着牙,硬是把弹片拽了出来,简单包扎一下后,又继续指挥战斗,一连拿下7个敌洞。

然而,5号洞工事坚固,火力强,4次爆破未能成功,情况非常危急。为了尽快夺取战斗胜利,他带领通讯员和报话员来到阵地前沿,对一排长都昌林说:“你负责把守山头,我去炸掉它。”一排长不答应。二人争来争去,最后决定山顶交给三班长把守,他和一排长先分头搜剿敌人两个哨位,然后再炸5号洞。

梁岭和报话员一起向敌哨位摸去,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哨位上的敌人,随即转身冲向5号洞。这时,一发炮弹落在梁岭附近,他和报话员都受了重伤。他拖着流血不止的身体爬到报话员身边,用仅有的两个急救包给报话员作了包扎。

当他将报话员转移到一个相对安全一点的石缝里时,一串罪恶的子弹射来,梁岭左胸中了5发子弹,壮烈牺牲在405高地,年仅24岁。

战后,梁岭被评为“一等功臣”。人们在他的左上衣口袋里发现一个被鲜血浸透了的小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祖国,我的一切一切都是属于您的!”还有一首带血的诗歌,后于1986年1月刊登在《战旗报》、《文山报》上。

在诗中,他写道:“涡阳烈士陵园内的梁岭塑像/报我以不幸吗?/我是一根劲竹,任凭风狂日烈。”“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多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405号高地之战,是67军199师597团参战后所打的最漂亮的一次战斗。这一战扭转了整个199师作战部队在“211”之战之后的不利局面,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四连转入防御后,接连粉碎了越军一个加强营兵力的24次反扑,歼敌200多名,荣立集体一等功。

梁岭牺牲后,597团的干部战士一致要求将这次战斗所攻克的405号高地,命名为“梁岭高地”;597团政治处也形成了专门的文件,并上报了上级指挥机关。

在597团全体参战的战士心中,“梁岭高地”是用英雄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圣地,它已不是一个小小的山头,而是一座巍巍的山峰,体现了一种永远激励后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梁岭精神。

梁岭生前所在的部队怀着对烈士的怀念之情,成立了“梁岭诗社”,创办了《梁岭诗刊》。《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以及山东、云南、安徽等省的地方报纸相继报道了梁岭烈士的英雄事迹。

1986年5月2日,成都军区发布命令,授予梁岭生前所在连为“能攻善守钢四连”,授予梁岭烈士“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时任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亲自为他题词:“梁岭烈士战斗英雄”。

1986年,中共涡阳县委、县政府将梁岭曾经就读的涡阳城关第三小学,更名为梁岭小学;在涡阳烈士陵园修建一座梁岭雕塑像,以示纪念。其英雄事迹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来源:晚上没下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