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让“科普之光”照亮城市与山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15:56 2

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重大时代课题,科普工作应承担更重要的职责使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当前,我国正处在加速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面对重大时代课题,科普工作应承担更重要的职责使命。

在法治保障中提升科学素养。从原来的科普日,到如今的科普月,不仅是时间的延长、内容的充实,而且是一种厚重的法律责任与担当。各地各部门要从更高的站位出发,履行法律赋予各自的科普责任。总体看,“十四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2024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37%,提前实现了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发展目标。但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仍不高,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大体20%至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有一定差距。对此,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法规政策和体制机制,积极建设重大科普活动平台,培育多样化的科普队伍和工作体系,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首个全国科普月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汇聚多方科普资源,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为公众提供覆盖广泛、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

在求真务实中打造科普盛宴。在长达一个月的科普宣传中,各地既要聚焦主题开展好各类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也要结合实际,让科普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教育系统而言,要持续推动高校科研设施平台和科普场馆向社会开放,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从全国科普日到全国科普月,需要各地真抓实干,更加注重科普活动内涵的重塑。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将组织“系列主场活动”“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等六大板块,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各类科技场馆、科技社团等要围绕前沿科技、重大成果打造专题展览、科普报告,让公众身临其境感知“未来已来”。各地要注重科普惠民,广泛开展科普游园、打卡探馆等活动,发布科普地图、科普研学路线,持续举行全国百家科技场馆“科学之夜”,通过接地气的科普活动持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在融合创新中激发精神力量。在全国科普月活动中,各地各部门要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和工人智能,为科普活动插上数字翅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也对科普的内容和传播形式带来影响。各地各部门要重视线上线下的结合,用好科普载体平台和科普场馆资源。经过10余年的建设,“科普中国”平台已经成为国内最具权威性的科学传播品牌和最大的科普资源库之一。要持续探索建设高质量、多领域、广覆盖的专业领域科普资源库,为科普创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科普体验。各地各部门要持续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健全全社会参与科普、支持科普的激励评价机制,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要充分用好全国科普月、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大活动载体,推动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张闲语)

来源:中国甘肃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