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越国遭遇粮荒,勾践授意大臣文种出使吴国,以救灾为名请求借贷一万石粮食。吴王夫差自恃国力强盛,又轻视越国的威胁,认为这是彰显霸主气度的机会,不顾大臣隐晦的劝阻,爽快答应了借粮请求,如数将粮食交付给文种。
战国末年,吴越争霸的硝烟弥漫在江南大地。吴国凭借强大兵力觊觎天下霸主之位,越王勾践却暗藏灭吴雄心,日夜谋划削弱吴国实力。
一年,越国遭遇粮荒,勾践授意大臣文种出使吴国,以救灾为名请求借贷一万石粮食。吴王夫差自恃国力强盛,又轻视越国的威胁,认为这是彰显霸主气度的机会,不顾大臣隐晦的劝阻,爽快答应了借粮请求,如数将粮食交付给文种。
转眼到了第二年,越国风调雨顺,粮食喜获丰收。勾践召来文种商议还粮之事:“若不还粮,会落得失信之名,夫差正好以此为借口出兵;可若如实还粮,又等于帮吴国充实国力,实在两难。” 文略一思索,眼中闪过妙计:“大王放心,我们不仅要还,还要‘好好’还!精选一万石颗粒最饱满的粮食,蒸熟后再送回吴国。夫差见粮食品相极佳,定会让百姓当作种子播种,到那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勾践依计行事,将蒸粮送还吴国。果然,吴王夫差见粮食颗粒饱满,十分满意,下令将这些粮食分发给百姓作为稻种。可到了春耕时节,播下的种子却迟迟不见发芽,直到秋天,吴国大片农田颗粒无收,一场严重的饥荒席卷全国。吴国国力因此急剧衰退,而越国则趁机休养生息,实力日益强盛,为后来一举灭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看似简单的 “还粮计”,竟成了吴越争霸的关键转折点。
来源:变通三十六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