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计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将于本周五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试图将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尽管此举本身不具备法律效力,正式更名尚需国会批准,但据报道,白宫正积极寻求规避这一程序。如果最终成行,为这个在全球拥有最多设施和基地的庞大政府部门更换标识和品牌,将耗费一笔巨款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预计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将于本周五签署一项行政命令,试图将美国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尽管此举本身不具备法律效力,正式更名尚需国会批准,但据报道,白宫正积极寻求规避这一程序。如果最终成行,为这个在全球拥有最多设施和基地的庞大政府部门更换标识和品牌,将耗费一笔巨款。路透社曾报道,拜登政府此前计划将九个以邦联领袖命名的陆军基地更名,该计划虽已搁置,但预计将耗资约3900万美元。
那么,特朗普为何坚持这一改名?上月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一次活动中,他对此作出解释:“‘国防部’这个名称听起来不那么有力……以前叫‘战争部’。那个名字更有力量感,众所周知,我们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赢了所有战争。现在我们改称‘国防部’,成了守卫者。我不确定。”随后,特朗普转向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这位以“杀伤力”和“战士精神”为口号的官员,并补充道:“若你想改回我们昔日连战连捷时的名称,我完全赞同。”
然而,美国为何要设立“国防部”?特朗普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二战前确实存在“战争部”,但其职能与现今大相径庭。彼时的战争部仅管辖陆军,而海军则另设一个独立的部门。
哈里·杜鲁门总统及其他军事领袖认为,这种职能分割严重阻碍了二战期间的作战行动。杜鲁门甚至直言,正是这种体制,导致了1941年未能成功阻止珍珠港事件的发生。
弗吉尼亚大学历史学家梅尔文·莱夫勒(Melvin Leffler)在其著作《杜鲁门与冷战起源》中指出:“陆军、海军与新兴的空军在财政资源分配上存在巨大的官僚争端。杜鲁门及其国家安全顾问团队认为,整合并优化国家安全规划与战争计划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1947年,《国家安全法》应运而生,将陆军、海军及新独立的空军整合为一个由内阁部长领导的部门。该部门最初被命名为“国家军事机构”,但很快便更名为“国防部”。
莱夫勒强调,选择“国防”而非“战争”的命名,其深意非同寻常——当时正值美苏冷战初起,核武器的出现已使超级大国间的冲突风险急剧攀升。“杜鲁门总统及其顾问团的核心关切在于遏制未来的战争,而非发动战争,”莱夫勒指出。他还表示,此次更名正值美国政府开始采取更广泛的国家安全视角——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也于1947年同期成立——旨在除备战之外,更着眼于对战争的遏制。
当然,正如支持更名者所指出的,此后美国参与的战争远超其应有的份额。曾担任赫格塞斯助手的干涉主义批评者丹·考德威尔(Dan Caldwell)在社交媒体上写道:“1947年国防部成立并兼并战争部(及海军部)后,美国成为了一个更具干涉主义倾向的强权。”他认为,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不过是承认其过去80年来的实际职能。”
与此同时,美国也成功避免了与同等对手爆发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重大战争——这既是1947年杜鲁门及其幕僚的噩梦情景,也是当下美中俄紧张关系升级背景下极具现实意义的关切。莱夫勒对此表示担忧:“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暗示着更强烈的战争政策意图,可能引发实际武装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更名提案出台之际,五角大楼——无论其名称如何——正将国土安全置于优先地位。与此同时,它似乎正在大幅扩大美军的管辖范围,既包括西半球,也涉及美国城市街道——这些地方至少在官方层面,我们并未处于“战争”状态。
作者:乔舒亚·基廷(Joshua Keating),Vox资深记者,专注于外交政策与国际新闻报道。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