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者指出,槲皮素能够调节运输和代谢过程,影响多种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例如,它能抑制CYP3A4(IC50 2 μM)、苯酚硫代转移酶(SULT 1A1)(IC50 13 nM)以及P-gp外排泵,这些作用机制可以解释为何在白藜芦醇与槲皮素共存时,白藜芦醇的渗
研究者指出,槲皮素能够调节运输和代谢过程,影响多种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例如,它能抑制CYP3A4(IC50 2 μM)、苯酚硫代转移酶(SULT 1A1)(IC50 13 nM)以及P-gp外排泵,这些作用机制可以解释为何在白藜芦醇与槲皮素共存时,白藜芦醇的渗透性会得到增强。
在上述caco-2单层细胞实验中,各种化合物以特定浓度在顶部应用,并在30分钟后于基底侧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化合物组合间的渗透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
白藜芦醇的吸收过程主要是被动的,但在吸收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硫酸盐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本研究发现,白藜芦醇的通透性增强可能是因为这些结合反应受到了抑制,同时白藜芦醇从肠道顶端的排出也被阻断。
不论采用何种组合,白藜芦醇的渗透性都有显著提升,且不同组合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这些组合的作用机制存在重叠,且在所使用的浓度下,其效果已达到饱和状态。
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先前的相关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在肠道上皮细胞的代谢过程中得以保留,大量原始形态的白藜芦醇能够穿越肠道,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白藜芦醇的外排。
此外,当槲皮素与胡椒碱联合使用时,其渗透性并未得到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作用机制存在重叠。
在成功构建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后,该模型被划分为A侧(模拟肠腔侧)和B侧(模拟基底侧)。Caco-2细胞单层膜模型的结构和生化特性与人小肠上皮细胞相似,且含有与小肠刷状缘上皮相关的酶系,因此被广泛用于模拟人体小肠上皮的吸收和转运过程。
在2000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De Santi探究了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对白藜芦醇硫转移酶活性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槲皮素是对白藜芦醇硫酸化过程最有效的抑制剂。
前景广阔、受众面广、口碑好评、基础夯实、扶持多样、双线发力、奖励不断、模式多样,风靡海内外,千亿蓝海市场,抢先抓住健康新机遇!
来源:宝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