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真的要崩溃了!"闺蜜小雅顶着两个黑眼圈跟我诉苦,"每次给小宝换尿布,他就像条活鱼一样扭来扭去,哭得整栋楼都能听见..."我笑着拍拍她的肩膀:"明天换尿布时,试试温柔地说'宝贝,我们要换新裤裤啦~'"。
"我真的要崩溃了!"闺蜜小雅顶着两个黑眼圈跟我诉苦,"每次给小宝换尿布,他就像条活鱼一样扭来扭去,哭得整栋楼都能听见..."我笑着拍拍她的肩膀:"明天换尿布时,试试温柔地说'宝贝,我们要换新裤裤啦~'"。
没想到一周后天后,我收到了让她骄傲的视频——18个月的小宝自己抱着尿不湿,乖乖躺在床上,还奶声奶气地学着我说话:"换换!"
这种"场景预告"的沟通方式,是我在带娃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上周四中午做饭时,我急着去厨房关火,临走时蹲下来对正在玩积木的闺女说:"妈妈要去关火,你在这里继续搭城堡好吗?"两分钟后回来,发现他还在专注地搭着积木。
儿童心理学家说,0-3岁的宝宝就像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他们需要我们用语言来理解这个世界。
现在我会像直播解说员一样,把每个动作都讲给宝宝听:"我们要洗手手啦"、"准备吃饭饭喽"。
这些看似啰嗦的话,其实在帮宝宝建立安全感。最让我暖心的是,现在每次出门前说"妈妈要去上班啦",18个月的女儿就会跑过来亲亲我的脸。
这让我明白,亲子间的信任就像存钱罐,平时多存点理解和陪伴,遇到分离时才不会"余额不足"。
科学家发现,爸爸妈妈的日常对话能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现在给我家娃穿衣服时,我会说:"小胳膊要钻山洞啦~",他居然会主动配合伸手,再也不是那个扭来扭去的"小泥鳅"了。
其实最好的早教就在生活里。换尿布时的几句闲聊,喂饭前的简单预告,这些看似平常的对话,都是宝宝认识世界的窗口。就像育儿专家说的:"带娃不需要做到一百分,七十分就足够好。"
从今天开始,试着跟宝宝多说说话吧。
洗澡时说"我们要变成小鸭子啦",刷牙时说"给小牙齿洗洗澡"。
很快你就会发现,那个让你头疼的"小魔王",正在慢慢变成贴心的"小棉袄"。
记住,千万别让沉默成了你和宝宝之间最远的距离。
来源:宝贝悠悠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