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前沿情报丨《APASL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共识》最新发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5:44 1

摘要:在APASL 2025期间,由《国际肝病》&《肝胆情报官》共同发起“APASL前沿情报”专栏,旨在为广大同道同步传递大会最新、最热的前沿研究与进展,第一时间分享会议亮点内容。

在APASL 2025期间,由《国际肝病》&《肝胆情报官》共同发起“APASL前沿情报”专栏,旨在为广大同道同步传递大会最新、最热的前沿研究与进展,第一时间分享会议亮点内容。

当前亚太地区的乙型肝炎指南已多年未更新,且对功能性治愈(Functional Cure)的指导不足。需要制定新的专家共识,明确治疗目标并提供实现功能性治愈的具体路径。3月29日,APASL 2025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做了关于《APASL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共识》的最新报告,旨在为亚太地区及全球提供在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切实可行的参考和指导。新版共识强调了在亚太地区实现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关键目标、挑战及战略,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视角。

乙型肝炎在亚太地区的负担及挑战

乙型肝炎对亚太地区构成重大健康威胁,特别是在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三国占全球乙型肝炎负担的三分之二。亚太地区还占全球乙型肝炎相关死亡的67%。尽管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治疗覆盖率依然较低。WHO目标是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并提出在2024-2026年间通过扩大治疗覆盖,减少65%的死亡和90%的新感染。

制定功能性治愈共识的意义

功能性治愈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理想目标。其定义为通过有限的治疗周期,使HBV DNA和HBsAg达到不可检测水平。功能性治愈能够恢复免疫功能,控制病毒感染,减少传播和肝脏疾病风险。研究显示,功能性治愈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长期治疗,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病耻感,降低公共卫生风险。同时,它能够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死亡和肝癌风险。

以下为新共识的主要内容介绍

功能性治愈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HBV治疗的最佳治疗目标

首先,报告总结了当前乙型肝炎治疗目标的定义,并简要说明治疗停止、随访和监测的临床指南和功能性治愈的有利患者群体。

功能性治愈定义

在治疗停止24周后,HBsAg的持续丧失(伴或不伴有抗-HBs的血清转化),且HBV DNA水平低于最低检测限(LLOQ);而部分治愈作为实现此目标的中间终点。

治疗停止

当前指南建议,在满足停药标准后,抗病毒治疗可在24周的巩固期后停止。

停药后随访/监测

治疗停止后的随访应包括定期评估肝脏生化(血清转氨酶)、病毒学标志物(HBV DNA、HBeAg/抗-HBe、HBsAg/抗-HBs)等,每1-3个月检查一次,初期6-12个月后,改为每半年至每年一次。

功能性治愈的有利患者群体

新生儿、5岁以下儿童、12-18岁青少年乙型肝炎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且HBV DNA 分娩后3个月内的产妇,且HBV DNA >200,000 IU/mL18-40岁治疗前患者,ALT水平波动HBV DNA在PEG-IFN或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HBsAg显著下降(>1 log10 IU/mL或>0.5 log10 IU/mL)

实现功能性治愈的临床意义

1)减少晚期肝病:功能性治愈的患者能够显著减少肝硬化、肝衰竭等晚期肝病的发生;

2)降低死亡率:通过HBsAg的消失,患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降低。报告中提到,获得功能性治愈的患者相比未获得功能性治愈的患者,其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降低了大约76%(HR 0.24,95% CI 0.06-0.97);

3)新感染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功能性治愈能够减少HBV的传播,改善患者的社会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亚太地区实现功能性治愈的差距

实现功能性治愈的关键治疗方案与疗效

报告详细总结了当前针对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治疗方案及相关的疗效评估。

1)现有标准治疗: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和核苷(酸)类药物(NA),虽然在HBV DNA抑制上取得了成效,但要实现功能性治愈仍然面临困难。特别是在维持治疗和长期依从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挑战;

2)新兴疗法:当前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型治疗药物包括反义寡核苷酸(ASO)、小干扰RNA(siRNA)、新型衣壳组装调节剂(CAM)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ASO是最先进的治疗药物,有潜力成为联合治疗方案的核心。这些治疗方法有潜力进一步推动功能性治愈的实现。

亚太地区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挑战

报告还总结各相关利益方在实现功能性治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障碍的意见。在亚太地区实现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并促进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持续合作。

1)卫生部门需要制定政策,推动乙型肝炎的预防、早期诊断和负担得起的治疗途径;

2)医疗服务提供者需要配备足够的资源和培训,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3)通过学术界、工业界和监管机构的合作,争取乙型肝炎相关研究的资助和赞助;

4)促进患者和社会的教育与意识提升,减少污名化,从而改善亚太地区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整体机会。

实现功能治愈的策略

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策略和建议

报告中还总结监管机构对临床试验设计的指南,包括研究人群的选择、疗效和安全性终点设计,以及在研发新药物时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相关建议。

1)研究人群

A. 新药物的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应重点关注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无肝硬化的免疫活跃型乙型肝炎患者,这些患者可以是治疗初期的患者,也可以是病毒被抑制的患者;

B. 对于HBeAg

2)疗效终点设计

A. 在概念验证研究中,应考虑使用肝活检进行病毒学检测和/或细针穿刺(FNA)进行免疫学评估,以评估新型治疗药物的效果;

B. 在II期临床试验中,HBeAg的下降应视为探索性终点,而非替代终点;

C. 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应评估经过一定疗程治疗后,停药后持续的HBV DNA抑制,伴随或不伴随HBeAg丧失以及抗-HBs抗体的血清转化。

亚太地区实现功能性治愈的行动计划

最后,报告总结并推荐有效的框架和行动计划,以实现亚太地区的乙型肝炎消除。

亚太地区实现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行动计划应聚焦于提供高质量、循证的服务,确保病毒性肝炎干预措施的连续性和整合。优化去中心化服务、筹集治疗资金、建设健康工作力等是关键。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社区参与,推动创新技术和新药物研发,加速乙型肝炎治愈进程。这些措施将助力亚太地区实现乙型肝炎消除目标。

现场编辑:马诗雯

APASL名家访谈丨侯金林教授:中国以卓越之力推动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消除事业

APASL前沿情报丨打破边界 多元共治——构建肝脏健康新社区

APASL 2025丨杨松教授团队:酒精性肝病不良结局预测及相关致癌机制

APASL 2025丨天津大学中心医院梁静教授团队在肝病领域收获5项研究成果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