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敢信吗?在北京国贸CBD旁边的小巷子里,藏着一家“AI自习室”,玻璃门上贴着“年入百万不是梦”,里面摆着20台平板电脑——哦不,他们管这叫“AI学习机”,每台售价7000块,比最新款iPad还贵3000。更魔幻的是,家长们排队抢着买,说“为了孩子学习,值!”
当AI自习室把“年入百万”贴在招商海报上时,我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
你敢信吗?在北京国贸CBD旁边的小巷子里,藏着一家“AI自习室”,玻璃门上贴着“年入百万不是梦”,里面摆着20台平板电脑——哦不,他们管这叫“AI学习机”,每台售价7000块,比最新款iPad还贵3000。更魔幻的是,家长们排队抢着买,说“为了孩子学习,值!”
我潜伏了半个月,从北京朝阳摸到安徽安庆的县城,终于看清了这场“AI教育神话”的真面目:这哪是用科技赋能学习?分明是把家长的焦虑装进购物车,再给“智商税”镀了层AI的金。
走进AI自习室的瞬间,我差点以为进了网吧——统一的格子间,每个座位前摆着一台“学习机”,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名师AI课”。但仔细一看,这机器除了不能打游戏、不能刷抖音,跟我妈用的老年平板没区别。
店员大姐看我像“潜在客户”,热情地凑上来:“这可不是普通平板!这里面有清华北大名师的AI课,能拍照批改作业,还能生成错题本!” 我拿起机器试了试,拍照搜题的速度还没我手机上的免费APP快;所谓的“AI互动”,不过是把课本内容做成了动画PPT;最离谱的是“名师课”——点开一看,一个3D虚拟老师在屏幕上念教案,表情僵硬得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
“那这玩意儿凭啥卖7000?”我忍不住问。
大姐脸不红心不跳:“我们这是‘专用学习设备’!普通平板孩子拿去就玩游戏了,我们这个只能学习!”
好家伙,合着“不能娱乐”成了溢价300%的理由?我回家翻了翻电商平台,同款配置的平板才2000块,下载个免费学习APP,功能一模一样。更讽刺的是,这些“AI学习机”的核心课程,大多是2021年教培机构倒闭前的存货——把真人老师换成虚拟形象,就敢叫“AI新课”,这波操作,连马斯克看了都得喊“内行”!
你以为花7000买了学习机就完了?太天真了!AI自习室的套路深着呢——想进自习室学习?先花9.9买体验卡,再花5000办年卡,最后还得被“督学”追着推销学习机。
我在第四家自习室终于“混”了进去(前三家嫌我“不像家长”把我赶出来了)。所谓的“督学”,其实是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戴着工牌坐在前台,一边刷剧一边喊:“小明,该刷题了!”“小红,把手机交上来!”
“你们不管讲课吗?”我问其中一个督学。
小姑娘叹了口气:“我们哪会讲课啊?老板招我们来就是看孩子别乱跑,顺便卖学习机。上个月卖出去3台,提成拿了8000呢!”
她偷偷告诉我,自习室的KPI比学校还狠:每个督学每月必须卖掉5台学习机,卖不出去就扣工资。至于孩子学得怎么样?“只要把错题本上的题刷完,学习机就会生成‘进步报告’,家长一看就开心,下次还来续费。”
我蹲在角落观察了一下午:有个男孩对着屏幕发呆半小时,督学假装没看见;有俩女孩偷偷用学习机的计算器玩“24点”;还有个小学生干脆趴在桌子上睡觉——反正只要最后能交出“全对”的作业,谁在乎过程呢?
“我家娃成绩差,老师说用AI学习机能提分!”在自习室门口,我遇到了陪读的张姐,她刚给儿子买了台7000块的学习机,又办了1万2的年卡。
“你不觉得贵吗?”
“贵也得买啊!别的家长都买了,我不买就是耽误孩子!再说这机器不能玩游戏,我上班的时候把他放这儿,放心!”
这就是AI自习室最狠的套路:抓住家长的两大痛点——“怕孩子贪玩”和“怕输在起跑线”。普通平板能玩游戏?行,我给你做个“防沉迷学习机”;家长没时间辅导作业?行,我给你配个“督学”看着;不知道孩子学得怎么样?行,我给你生成“AI进步报告”,全是好词儿。
但真相是:孩子在自习室里装模作样刷题,回家照样考不及格;督学忙着卖机器,根本没精力管学习;所谓的“AI报告”,不过是把错题数量改少了——反正家长看不懂数据,只认“全对”两个字。
我不是反对AI教育。恰恰相反,我相信AI能让偏远山区的孩子听到名师讲课,能帮学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AI自习室干的事,跟“教育”半毛钱关系没有——他们只是把“AI”当成割韭菜的镰刀,把“教育”变成了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你看那些品牌总部的招商广告:“加盟AI自习室,半年回本,年入百万!” 底下配着“家长排队交钱”的照片。但加盟商告诉我,他们光是买学习机就花了几十万,要是招不到学生,就得把机器当废品卖。
你再看那些督学的朋友圈:今天发“某某同学用AI学习机提分50分”,明天发“家长送锦旗感谢”,配图全是摆拍。有个督学跟我说:“其实孩子提分全靠自己刷题,跟AI没啥关系,但我得说是机器的功劳啊,不然家长怎么续费?”
最讽刺的是那些虚拟老师——它们本应是AI技术的结晶,却成了教培机构的“遮羞布”。2021年教培寒冬时,这些机构把积压的课程录像剪成碎片,套上虚拟形象就敢叫“AI新课”,价格翻了10倍还不愁卖。
“其实孩子更需要人陪。” 一个干了半年督学的小哥跟我说,有次他给一个内向的女孩讲数学题,讲着讲着女孩哭了:“我爸妈从来没这么耐心教过我。”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机器对人的替代,而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老师的一句鼓励,同学的一次讨论,甚至是一起刷题时的吐槽,都是AI给不了的。AI可以当工具——帮孩子查资料、改作业、找错题,但它永远成不了“老师”,因为它没有温度,没有共情,更不会在孩子失落时拍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再来一次”。
现在的AI自习室呢?把孩子关进格子间,用机器代替老师,用数据代替关怀,最后告诉家长“这是科技赋能教育”。这不叫进步,这叫倒退——倒退到只认分数不认人的“应试工厂”,只不过工厂的流水线换成了AI。
最后,我想跟家长们说句大实话:如果孩子不爱学习,7000块的学习机救不了他;如果孩子愿意学,2000块的平板+免费APP照样能进步。与其花钱买“AI神话”,不如多花点时间陪孩子聊聊天,问问他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也想跟那些AI自习室的老板们说:科技不是割韭菜的工具,教育更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当你们把“年入百万”当成口号时,有没有想过,那些被你们忽悠的家长,可能是省吃俭用才凑够了学费?
走出最后一家自习室时,天已经黑了。格子间里的灯还亮着,孩子们低着头刷题,屏幕的光映在他们脸上,像一群被机器操控的小木偶。督学在前台数着今天的销售额,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晒着“AI进步报告”,所有人都在这场狂欢里各取所需,唯独忘了:学习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啊。
AI不是洪水猛兽,焦虑才是;自习室不是教育救星,用心陪伴才是。别让你的焦虑,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你买的“AI学习机”会过时,但你错过的时光,再也回不来了。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