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华|回忆陈毅军长曹南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3 17:42 3

摘要: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同志从淮南去延安途中,曾在曹县作短暂逗留。四十四个春秋过去了,但陈毅同志的音容笑貌,他接见抗日军民时的动人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同志从淮南去延安途中,曾在曹县作短暂逗留。四十四个春秋过去了,但陈毅同志的音容笑貌,他接见抗日军民时的动人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曹县地处冀、鲁、豫、苏、皖五省交界,东临津浦,南临陇海,距徐州、商丘、开封等大、中城市较近。相传这里是商汤结盟的地方,又是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故乡。近代历史上多次军阀混战都曾在此角逐。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不战而退,放弃济南,把山东省政府一度撤退到曹县。由于长期的战乱和频繁的自然灾害,这里地贫民穷,十室九空,人民饱经磨难。

一九三九年,八路军冀鲁豫支队第二、五大队和曹县抗日县政府曾在曹县东南一带活动,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和抗日团体——抗日救国会和动员委员会。

一九四三年,日寇在加紧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的同时,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加紧扫荡和围攻,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妄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消灭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与日寇相配合,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盘踞在安徽阜阳地区的国民党顽军廿八集团军李仙洲部、对我冀鲁豫边区的湖西和鲁西南两个分区大举进犯、烧杀抢掠。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冀鲁豫军区主力教四旅、十九、二十团和湖西、鲁西南两个分区的地方武装,在杨得志司令员指挥下奋起反击。经过丰西王党、丰北天官庙和成武县王庙等几次激烈战斗,将其击贵,取得了反摩擦斗争的巨大胜利。不仅使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还新开辟了成(武)、单(县)、曹(县)交界处纵横几十里的一块新的根据地,建立了曹县(南)抗日县政府。委派王力生同志为首届县长。鲁西南军分区(冀鲁豫军区五分区》朱程司令员、宋励华副司令员经常率领二十团、民—团在这里活动,反击日伪军扫荡、打击顽杂武装的袭扰,保卫、巩固和扩展根据地。

曹东南抗日根据地建立后,成为冀鲁豫边区的南大门,是延安到苏北、淮北和鲁南等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党中央和上述根据地的来往重要文件,过往干部,都要从这里传递和经过。由于这里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引起了日伪军的重视和惊恐,加紧了扫荡和围攻。同年九月,日伪军凭借着铁路、公路和平原地区交通便利,从临近徐州、商丘和开封等大中城市及铁路沿线据点,调集大批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对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我分区机关和民一团未及转移,被包围于曹县城西南二十余里的王厂。激战竟日,虽给予敌人以较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部队奉命突围,朱程司令员、袁复荣专员和民—团主要领导均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部队遭受较大损失。从此,斗争形势随之恶化、加之逐年旱灾,农业歉收,根据地的抗日军民面临严重困难。当时,这里曾留传着一首民谣:

日伪扫荡真疯狂,

顽杂抢掠似虎狼。

少雨旱灾不收粮,

穷苦百姓遭灾殃。

就在曹东南根据地处于极端困难的时候,新四军陈毅代军长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从淮南出发,途经这里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他在这里只作短暂停留,来去匆匆,但他的到来,却给坚持艰苦斗争的地方部队和抗日群众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初,北方的初冬,寒风袭人,天空飘荡着雪花。在夜暮即将降临的时候,一位首长和夫人身着灰色军服,几名随从人员牵着骏马,在军分区宋励华副司令员、二十团詹士山团长和王力生县长陪同下,健步来到即将出发的部队集合场地。他向干部战士频频点头,挥手敬意,集合场上不时传来他爽朗的笑声和干部战士的议论声,人们纷纷询问着、猜测着,这位首长是谁?这时有人认出了他,用手指着叫道:“陈毅军长和张茜同志”。顿时,队列沸腾起来,大家忘记了初冬的寒冷,盼望着部队能推迟出发,用敬仰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向威震大江南北的陈老总表达深深的敬意。陈军长态度和蔼,和指战员亲切交谈,他那幽默的四川口音,不时引起指战员们开怀大笑。

陈毅军长逗留时,听取了分区、二十团和县领导同志的汇报,对这里的斗争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和重要指示。他坚定地指出:这里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延安和南方各根据地的重要通道,而且还和苏北、淮南、鲁南根据地遥相呼应,相互支援,形成对两条铁路和敌人重兵据守的徐州、商丘、开封等大中城市的夹击之势。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巩固和扩展根据地。日伪、顽杂虽然暗中勾结,力量暂时大于我们,但他们也是明争暗斗,矛盾重重。我们要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顽固势力的方针,在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陈军长还饶有风趣地说:新四军挺进纵队东进开辟苏北根据地时,和这里的情况十分相似。我们在和国民党顽杂部队进行反摩擦斗争中,由于充分利用了国民党顽军和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争取了“二刘”的中立,孤立和打击了顽固派韩德勤。我们就变被动为主动。很快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根。他语重心长地说:要真正站任狮,还必须下大力气发动和组织群众、扩大地方武装,把脚跟深扎在群众之中。

夜幕降临了,我们的部队也出发了,陈毅军长和张西同志才跨上骏马,在军分区骑兵连的护送下,向区党委所在地奔去。临行前,陈军长还赋诗留念:

曹南行

亳邑汤都史所传,

至今豪霸圈庄园。

蜀客多情问遗事,

居停首说初夜权。

陈军长的指示,增强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提高了抗日军民的斗争艺术,对巩固抗日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

在对敌斗争中,我们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对日伪军采取了避实就虚、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多次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对国民党顽杂武装则区别对待。活动在民权、考城一带的地方实力派张盛泰、胡罗头,有一定的民族意识,愿意抗日,并相信八路军是真正的抗日队伍。鲁西南地委和分区负责人戴晓东、张耀汉、于子元等同志曾与他们有过几次接触,并一度达成共同抗日、彼此互不侵犯的协议。特别是在日伪军袭击时,他们得到过我们的支援。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保守地盘,不让别人侵占。朱程司令员、袁复荣专员牺牲前,又曾与其达成协议,他们表示不东进越过曹(县)、商(丘)公路,并挡住马逢乐不往东袭扰。国民党曹县县党部书记长王子魁和山东保安二十三旅旅长孙性斋有矛盾。孙勾结成武保安旅旅长智永德,将王杀害,王的保安团也基本上土崩瓦解。这样就基本上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盘踞在商(丘)、曹(县)之间的孙性斋部,和根据地直接对峙、对我构成较大威胁。该部背靠商丘,以陇海铁路为依托,暗中与日、伪军勾结,并得到盘踞在阜阳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的援助,气焰十分嚣张,对我不断挑起摩擦,进行袭忧,抢掠烧杀、无恶不作。其头目孙性斋又以顽固、残忍和狡猾而著称。一次,孙性斋为了试探我方态度,摸我虚实,在其驻地设“鸿门宴”、邀请我方宋励华副司令员、詹士山团长和王力生县长前往会谈。但宴席刚散,墨迹未干,我方领导尚在归途中,就派其旅部直属一个中队突然袭击距我驻地仅六七里的李楼,进行绕杀抢掠。“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采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策略,立即派分区骑兵连、二十团两个连,对其迂回包围,仅用了一个小时,便将其全歼,结束了战斗。共毙伤和俘虏敌人一百余人,缴枪七十余支,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此后,他们再不敢轻举妄动了。

我们还利用战斗的间隙,全力投入了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工作。部队采取“集中以对付敌人,分散以发动群众”的办法,以连为单位,分散活动,与地方干部一起深入村寨,访贫问苦,扎根串联,组织农民协会、民兵自卫队,建立乡、村政权。这里曾建立过党的地下组织和抗日动员委员会等群众组织,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情况,就是土地比较集中,少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有的曾挂过千顷牌,全村都是佃户的“佃户村”很多。针对地租、高利贷的严重剥削,我们就依靠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各级政权纷纷建立,农民协会、民兵自卫队像雨后春笋般地纷纷组织起来。随着群众的发动和政权的建立,青年农民积极要求参军,县大队、区中队也同时建立和扩大。到了一九四四年,根据地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向接壤的苏、皖、豫地区扩展。

1986 年10月16日

注:高荣华同志为成都军区长寿桥干休所离休干部。

来源:老虎690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