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前沿情报丨打破边界 多元共治——构建肝脏健康新社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5:46 1

摘要:在APASL 2025期间,由《国际肝病》&《肝胆情报官》共同发起“APASL前沿情报”专栏,旨在为广大同道同步传递大会最新、最热的前沿研究与进展,第一时间分享会议亮点内容。3月28日,大会首次突破单一学术框架,举行了“构建亚太地区肝脏健康新社区”论坛,会议邀

在APASL 2025期间,由《国际肝病》&《肝胆情报官》共同发起“APASL前沿情报”专栏,旨在为广大同道同步传递大会最新、最热的前沿研究与进展,第一时间分享会议亮点内容。3月28日,大会首次突破单一学术框架,举行了“构建亚太地区肝脏健康新社区”论坛,会议邀请了公共卫生机构、国际学会领袖及制药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旨在构建一个涵盖“防-筛-诊-治-研”全链条的肝脏健康生态圈。

本次论坛的特邀嘉宾阵容,凸显了这一理念的包容性:日本京都大学Masao Omata教授与印度新德里肝胆研究所Shiv K. Sarin教授代表APASL,从学会的角度探讨区域协作路径;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从公共卫生视角提出“医防融合”策略;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前任主席W. Ray Kim教授分享了基层筛查与三级医院联动的实践经验。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国内外制药公司三位企业高管也受邀参与讨论,从药物研发、模式探索到公益支持,多维度诠释产业力量在消除肝病中的社会责任。

打破边界:从专业对话到多元共治

APASL 2025大会主席、清华大学附属北京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强调,本次国际肝病研究会议是在全球肝病防治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学术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肝病专家围绕实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威胁的宏伟目标,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重要共识: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一个包含诊断率提升、治疗可及性改善和公众认知强化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防控体系。这个体系需要整合各方资源,通过医疗机构、制药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通力协作来共同推进。会议特别关注亚洲地区作为全球肝病高负担区域的关键作用,对肝癌早期预警网络建设、适合亚洲人群的诊疗方案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深入探讨。

多元角色,同一使命

学会引领

区域协作,人才培养

日本著名肝病专家Masao OMATA教授结合自己54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向大会作了精彩分享。他详细介绍了日本在丙肝防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通过普及抗病毒治疗,日本已经基本实现丙肝病毒的学根除,这为全球树立了成功典范。但同时他也指出,临床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即使病毒被成功清除,老年患者群体的肝癌发生风险依然持续存在。在日常门诊工作中,最令医生困扰的是对2厘米左右小肝癌的干预决策问题,特别是当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是否进行干预往往让医生陷入两难选择。这些临床困境充分说明,当前亟需建立更加完善、精细化的肝癌风险分层评估体系。虽然日本在丙肝相关肝癌的长期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各国国情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监测和干预策略,才能真正造福患者。

APASL主席Shiv K. SARIN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作为覆盖亚太地区81个国家的权威肝病学术组织,APASL拥有由23位顶尖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在推动区域肝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亚洲地区承担着全球四分之三的肝病负担,Sarin教授强烈建议相关制药企业优先在亚洲地区开展临床试验。APASL可以为这类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首先是强大的专家网络资源,汇聚了乙肝、肝癌、肝衰竭等各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其次是完善的学术交流平台,包括每月举办、覆盖70.2万专业人士的网络研讨会系列,以及高水平的肝病学院培训项目;第三是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设立青年研究员奖项(建议标准为2000美元/项)促进青年学者成长。SARIN教授特别呼吁制药企业开展三项重点合作:资助非商业性质的研究者发起试验、开发适合亚洲患者的高效低价新药、在Hepatology Internationa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战略愿景文章。APASL将持续致力于搭建连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共同推进肝病防治事业发展。

AASLD主席W. Ray KIM在报告中深刻指出,尽管过去20年间肝病领域取得了肝移植技术成熟、抗病毒治疗方案优化等突破性进展,但令人担忧的是,全球肝病死亡率却不降反升,整整翻了一番。究其根源,在于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阶段才被确诊,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为扭转这一局面,AASLD正在全力推进三项关键改革举措:首先是人才培养计划,已资助8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国际会议,未来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其次是体系建设,启动美国肝病劳动力研究项目,推动从专科后培训转向覆盖初级保健的早期筛查体系;第三是模式创新,倡导建立适应各国国情的肝病防治新模式,重点加强代谢紊乱和酒精成瘾的早期干预。KIM教授特别强调,要真正改变"晚期才诊断"的现状,必须从根本上重构诊疗体系,将防治关口前移,这需要全球肝病学界携手合作,共同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本土化解决方案。AASLD承诺将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全力推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型进程。

公共卫生系统

发动群众,分级诊疗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宇理事长在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当前肝病防治体系面临的转型挑战。他以丙型肝炎为例指出,随着DAA药物的广泛应用,丙肝已经成为可以三个月治愈的疾病,这使得其防治模式需要从传统的传染病管理转向慢性病管理的新范式。然而,针对乙肝等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肝病,现有体系仍存在明显不足: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连续性管理能力,患者用药依从性难以维持。王宇教授提出,这要求我们必须重构整个医疗基础设施,建立科学的分级诊疗新体系:由社区医生负责患者的长期用药督导和随访管理,而专科医院则聚焦复杂病例的诊治。中国的医改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将临床需求(如新型生物标志物开发)与公共卫生政策(如分级诊疗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促进制药企业的研发策略与患者真实世界需求的精准对接,才能构建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肝病防治新生态。这一历史性转型需要政府、学界、产业界的三方联动,通过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的系统整合来实现。

企业力量

从药物创新到社会责任的全面参与

在构建亚太肝脏健康新社区的进程中,制药企业作为关键参与者,从药物研发、模式探索到公益支持,展现了多层次的社会责任与创新实践。

作为乙肝治疗领域的先驱,GSK高管Marc Wells博士回顾了全球首个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的研发历程,该药物曾为中国患者带来革命性治疗选择。如今,GSK仍致力于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探索,重点开发靶向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新一代药物,不断努力加深社会各界对于乙肝治疗重要性的理解。

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金方千先生分享了企业在中国开展的消除丙肝创新实践。通过支持“艾滋病合并丙肝感染者筛查转诊”等试点项目,吉利德探索出多套社区筛查与分级诊疗衔接模式。例如,在高危人群中建立快速检测通道,并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筛查数据与医疗机构的无缝对接,从而缩短从诊断到治疗的时间窗。

厦门特宝生物董事长孙黎先生则从公益视角出发,介绍其长效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多维支持。一方面,企业通过公益项目为经济困难患者提供药物援助;另一方面,资助医疗机构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收集治疗数据以优化临床决策,帮助医生识别哪些患者能从特定治疗方案中最大获益,最终实现精准医疗。

构建“新社区”:融合与超越

魏来教授总结道,“肝脏健康新社区”绝非地理概念,而是指打破医院围墙、联结预防与治疗、整合学术与产业的协作网络。这一生态的核心理念是“多元融合”——医疗机构需与公共卫生体系协同,学术界需与企业界互补,最终实现“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的肝病全程管理。

APASL 2025通过这一创新论坛,不仅为亚太肝病防治提供了新范式,更向全球传递了“共担责任、共享成果”的协作精神。正如魏来教授所言:“唯有汇聚每一份力量,才能创造消除肝病的奇迹。”

现场编辑:胡美倩

贾继东教授荣膺APASL最高殊荣丨星霜荏苒三十载,从临床困境到全球贡献的中国肝病学突围之路

展多元合作画卷,铸消除治愈新篇——APASL 2025北京盛大启幕,APASL荣誉大奖隆重揭晓

APASL前沿情报丨“肝”系全球:APASL-WHO携手破局

APASL 2025丨江建宁教授团队11项肝病研究成果被收录,深入探索病因、诊断与治疗新途径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