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马的陷落——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1453年5月29日(5)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7 05:15 1

摘要:1449年,约翰八世皇帝逝世。23年来为挽救帝国于危亡,他可谓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但是最终也没能挽救拜占廷帝国的衰落。皇帝去世后,他的兄弟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伯罗奔尼撒的封地草草即位,然后乘坐加泰罗尼亚的商船前往首都。帝国的情况有多糟糕可见一斑.皇帝自己的拜占廷舰

君士坦丁堡的黄昏

1449年,约翰八世皇帝逝世。23年来为挽救帝国于危亡,他可谓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但是最终也没能挽救拜占廷帝国的衰落。皇帝去世后,他的兄弟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伯罗奔尼撒的封地草草即位,然后乘坐加泰罗尼亚的商船前往首都。帝国的情况有多糟糕可见一斑.皇帝自己的拜占廷舰队破坏殆尽,竟然拿不出一艘像样的船来。

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

从码头到皇宫的路上,君士坦丁处处可见帝国衰败的迹象。海边昔日辉煌一时的帝国造船厂破败不堪,让人看不下眼去。船依然停靠在那里,但已经没有了工人干活的声音,锤击声、锯木声、吆喝声都听不到了。古老的制绳工场蒙上厚厚的尘土,鸟儿在制帆工棚里筑巢,船台上空空如也。

海岸长城后面的城市景观更加悲惨。布兰奇恩教堂,这里曾经是存放君士坦丁堡最神圣的宗教遗物--玛利亚面纱的地方,现在看起来像是大火烧过的空壳子。位于城市最高处的神圣使徒大教堂-这里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安息地-眼看就要坍塌成一堆瓦砾。鬼魂在遗弃的修道院游廊里飘荡,在古老的元老院废墟上,鸠占鹊巢者点起营火,烟雾熏脏了残存的镶嵌画和大理石地面。

当然,人们还是拥上大街欢迎新君,但是他们看起来远不如帝国黄金时期欢迎先朝诸帝的人们,那时他们的祖先容光焕发,衣着高雅。一位西班牙参观者对这个昔日基督教世界的心脏感到诧异,他注意到“这里的居民衣衫褴褛,一副穷困潦倒的样子,看得出生活有多艰难”。

甚至连皇宫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惨淡一片。国库早被洗劫一空,珠宝都是赝品。为了筹措开支,安娜·德·萨伏伊皇后曾下令熔化宫中的金银器皿,铸造货币。前朝皇帝用来品尝美酒的、缀满红绿宝石和珍珠的高脚金杯,已经被换成了白锡杯或陶土杯。

一位记录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祖父约翰五世的拜占廷史官曾哀叹道:“皇帝的大多数皇冠和冕服只是看起来像黄金珠宝,其实都是染上金色的皮革,饰以彩色玻璃冒充宝石……到处可以看到类似具有天然美丽的宝石和多彩绚丽的珍珠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些都骗不过众人的眼睛……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辉煌竟然颓败到这种程度,昔日的荣光完全消失了……”

巴列奥略王朝统治下的拜占廷帝国,已经不能称其为一个“帝国”了。它已经下降到二等小国的地位。在保持它那脆弱、屈辱的独立的绝望努力中,众多拜占廷公主嫁给奥斯曼的苏丹为妻。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建立的伟大国家,一度从法国延伸到埃塞俄比亚,如今其疆域却只剩下首都城郊的几小片农业区,成为一个没有躯体的孤零零的头颅,一个没有国土的首都。政治上的分裂和中央集权的瓦解,使末日的拜占廷帝国四分五裂。帝国内部政治动荡,皇室斗争激烈,共帝之间先后爆发了“两安德罗尼库斯之战”、“两约翰之战”、“约翰祖孙之战”。

巴列奥略王朝的分封习俗加剧了帝国的分裂,分散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几个残余省份几乎都成了独立国家,除了承认拜占廷的宗主地位外,不对中央政府承担任何义务,既不纳税也不提供士兵,朝廷的政令几乎不出京城。尼西亚帝国时期一度恢复的军区制度再次瓦解,残存的几个富庶的农业地区全部被奥斯曼人占领,国家几乎没有收入,依靠变卖皇室财产土地和借高利贷度日。这个国家也失去了所有兵员来源,陆军只得聘请加泰罗尼亚人、法国人、威尼斯人、塞尔维亚人、瓦拉几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土耳其人充当雇佣兵。这些人名为士兵,实为匪徒,稍有不满即大动干戈,洗劫当地居民。拜占廷海军也同时衰落,只能依靠威尼斯和热那亚的舰队保卫海上通道,

为了换取和平,或者筹措现金,拜占廷帝国向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土耳其人屡次割让土地,甚至连色雷斯和加拉塔等对首都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重要地区也被割让,使帝国丧失了最后的自救资源。1423年,当曼努埃尔二世将第二大城市萨罗尼卡卖给威尼斯后,拜占廷帝国已经无地可割,无税可收,仅靠首都城内少许工商业税收残度余日。

由于十字军的大肆劫掠和毁坏,君士坦丁堡已经大伤元气,此后连绵两百年的兵灾和瘟疫更使城内人口锐减。到1450年,整个城市拥有的人口不过10万,这座君士坦丁的伟大城市仅剩空壳,而且由于连年不断地抵御游牧民族的进犯而精疲力竭。它落入土耳其人之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剩下的问题仅是由哪位苏丹获得这殊荣。答案在穆拉德二世于1451年中风去世几个月内、他那令人捉摸不定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即位以后揭晓。

穆罕默德二世苏丹

拜占廷官员听到穆罕默德即位的消息后,起初长舒了一口气--比起其可怕的父亲来,继位的这个毛头小子恐怕不会立刻造成威胁。新苏丹也安抚西方列强,使他们放下心来。这个年轻人文化水准很高,能说五种外语,精通哲学、神学和占星术,热衷于实验科学、天文学和军事战略,也爱好波斯的诗歌和艺术,还孜孜不倦地阅读用拉丁文写成的那些伟大的帝国缔造者的传记,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和尤利乌斯·恺撒,以及居鲁士和君士坦丁。

穆罕默德二世即位的时候,曾对君士坦丁皇帝的使团说尽了最友好和最使人宽心的话,他郑重其事地向真主、穆罕默德、天使和古兰经发誓,他要最忠实地信守和拜占廷皇帝签订的一切条约。然而上台不到一年,他就扯掉了面纱,暴露出吞并一切的野心。穆罕默德首先孤立拜占廷人,与所有可能援助君士坦丁堡的势力进行谈判。1451年9月,他与威尼斯人订立协议,以不介入威尼斯-热那亚战争为代价换得了威尼斯的中立。同年11月,他又与匈牙利国王签订一个条约,以不在多瑙河上建立新要塞的承诺换得了匈牙利的中立。条约的有效期是3年,也就是说,他要在这3年里不受干扰地攻下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十一世迫切地想得到西部帝国的支持。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罗马教廷派去使节,同时与摩利亚地区的希腊专制君主、他的兄弟联系,希望他们停止内战,援助首都。为了获得教皇和威尼斯的援军,君士坦丁还斗胆提出东西两个基督教派合并的日子到了。

不过,即使面临被上耳其人灭绝的危险,他的臣民仍坚决反对与拉丁教会和解,拒绝承认合井,大贵族、大富豪卢卡斯·诺塔拉斯的话颇能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我宁可在都城内看到头缠方巾的土耳其人统治,也不愿意看到戴着三重教冠的拉丁人统治”。这位诺塔拉斯后来把女儿和一些家族财宝送到意大利,但他本人、女婿和两个幼子在城破后被土耳其人俘虏,穆罕默德将这些人从士兵手里买来,慢慢处死,以此作为消遣。

在亚得里安堡的宫殿里,穆罕默德在大厅中来回踱步,琢磨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计划。他仔细钻研地图,画了数不清的草图,标出君士坦丁堡的堡垒及其薄弱点。他的第一个挑衅举动是在君士坦丁堡北方几公里外,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狭窄处的欧洲一侧建造罗米利亚-希沙尔要塞,正对着海峡对面他父亲建造的另一个堡垒。由于这座要塞掐住了从君士坦丁堡前往黑海粮食产区的咽喉通道,因此拜占廷人悲哀地把它称为“割喉要塞”。为了修筑这个要塞,工人们拆毁了这一地区所有的修道院和教堂,包括最古老的圣米迦勒大教堂,把石块运到建筑工地上去。穆罕默德苏丹亲自领导这日夜不停的建筑工程,当君士坦丁皇帝派遣使节、带着礼物向他求情、让他对附近的几个村庄手下留情时,穆罕默德杀掉了使节,这就是他的答复。

围攻君士坦丁堡

1452年8月31日,开工5个月之后,罗米利亚-希沙尔要塞傲然挺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这个要塞面海的一边特别坚固,是不可能从海上攻破的。那些来自黑海、满载粮食、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前往君士坦丁堡的船只,尽管仍是和平时期,但依然遭到了来自要塞的炮击。对拜占廷的海上封锁开始了。

君士坦丁堡城内,没有人怀疑包围马上就要来了。整座城市开始做好准备。每一个身强体壮的男人、女人都出上一份力,动手加固防御工事,收集武器,囤积储备物资。夙敌和解,对手肩并肩劳动,政治派别也尽释前嫌,致力于共同的事业。面对围城的15万奥斯曼大军,君士坦丁皇帝只能召集不到7000人的军队保卫城墙,其中有热那亚名将乔万尼·朱斯提尼安尼和他的700人援军。外国志愿军一共有两三千人,居住在君士坦丁堡的外国侨民 --加泰罗尼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都投人到战斗中去。巨大的漂浮水栅和铁索架在金角湾的海口,挡住敌人舰只。拜占廷人仅有的26艘战舰一字排开,防守在铁索的后面。

在城市西部向陆地的一面,有高大的城墙防护。三层防御工事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壁垒,从马尔马拉海一直延伸到金角湾北端。1000多年来,提奥多西城墙挡住了所有的进攻者,移动塔楼、石弩、投石机和各种形式的攻城器械都攻不破它,任何想进入君士坦丁堡的敌人都得另觅他途。但是如今奥斯曼人掌握了一种可怕的新武器-一种能击碎石头的巨大臼炮。

君士坦丁皇帝十分清楚这门炮的威力,对他来说这很痛苦,因为它的发明者、匈牙利工程师乌尔班首先提出要为他制作这种大炮,但是君士坦丁以贫穷为理由,不能也不愿意答应他的价格要求,于是和历史上所有军火商的惯用手法一样,乌尔班耸了耸肩,便转身把它卖给了敌对的另一方。

穆罕默德对乌尔班的大炮大喜过望,给他以四倍于所要报酬的价钱。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第一门大炮在亚得里安堡铸造成功。在第一次发射试验之前,穆罕默德派他的传令兵走遍全城,提醒怀孕的妇女当心。然后,随着一声巨雷般的声响,从闪电般的炮口射出一颗巨大的石弹,一下子就把一堵厚墙摧得粉碎。把大炮安在罗米利亚-希沙尔要塞的炮位上之后,穆罕默德又订做了第二门大炮,是第一门的两倍大小,几乎长达9米,炮筒铜壁厚2.4米,能发射半吨重的石弹。在亚得里安堡的一次试验中,穆罕默德看到一枚飞弹在空中飞过10英里才砸到地面,砸出一个两米深的大坑。穆罕默德十分满意。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大炮。

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戎装像

苏丹吩咐属下准备好将大炮从他的首都搬运到拜占廷首都的路线。200人组成的人马全速抢修路面,加固桥梁。1453年3月初,车夫挥动鞭子,60头牛组成一队,开始拉着大炮穿过色雷斯的原野。另有200人护送着这个大怪物,在它无情地滚动到目的地的一路上保持其稳定。奥斯曼军队的传令官同时被派往土耳其帝国的四面八方,去征召能进行战斗的人。20个到30个小一些的金属怪物也由牛车和壮丁拉到了君士坦丁堡。

1453年4月5日,星期四,一支望不到尽头的奥斯曼军队像潮水一般,突然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之外的平原上,苏丹的御帐跟在后面。第二天是穆斯林的安息日,穆罕默德下令解开大炮。决战开始了。

随后的几周里,为城市生存而战的人们和包围城市、操纵大炮的人们成为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次决定性对抗的主角。

乌尔班大炮射击的速度很慢,两个钟头才能装好一发炮弹,一天只能发射七八次。尽管如此,这些巨型大炮用闪电般的火舌缓慢地、始终不断地、然而不可抗拒地蚕食和咬碎着君士坦丁堡的壁垒。每击中一炮,便尘土弥漫、碎石横飞,眼看着高大的石头城墙劈里啪啦地倒下去,出现又一个缺口。

不过,提奥多西城墙有三重防御,缺口的后面还是城墙,再后面还是城墙,即使那些被轰塌的城墙,也很快被人用砖石瓦砾、木栅棉被堵了上去。到4月18日,穆罕默德实在不耐烦了,于是命令对城墙和铁索封锁线同时发动总攻。土耳其兵高喊着“抢呀!抢呀!”,冲向城壕,不过朱斯提尼安尼(他被皇帝任命为城防司令)下令所有火器和弓弩一同发射,并且向那些野蛮人投掷希腊火。这种可怕的火力把进攻者逐回壕中。同时,威尼斯人指挥的26艘战舰也击退了来自海上的进攻。穆罕默德对于这次进攻的失败感到十分愤怒,因此下令把己方的死尸装在投石机上抛射到城中。他的部将们力劝他不必如此,都很难奏效。

拜占廷的另两种攻城利器:云梯和希腊火

4月20日,3艘热那亚战舰簇拥着一艘来自希俄斯岛的巨型帝国运粮船,从马尔马拉海接近了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派出145艘战舰进行拦截。尽管数目上大大少于土耳其人,但这4艘船在与土耳其人的接舷交战中,用刀斧、火箭、希腊火和弹丸将其击败,在整个城市的欢呼声中冲进了金角湾。然而两天后,居民们醒来时见到的景象令人难以置信:土耳其战舰已经停泊在金角湾的上游了。

早在攻城战开始时,穆罕默德就想出了大胆的一招,使拜占廷人的拦海铁索不能发挥作用。他绕过中立的加拉塔城,在城北修筑了一条滑道,洒上黄油和油脂,铺上滚木。无数水牛拖着钉在滑板上的70艘土耳其战舰,翻过几乎被铲平的佩拉山丘,穿过田野、树林和种植着葡萄的山丘,从一处海面运到了另一处海面。4月22日天破晓的时候,一艘艘敌船晃晃悠悠地从城外的山背后拖过来,滑进水里。土耳其军大营里,军号、铜钹、战鼓齐鸣,对君士坦丁堡另一面城墙的攻击开始了。

4月23日,君士坦丁皇帝派出代表请求和谈,穆罕默德加以拒绝。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要与这个城市决一死战。或是我战胜它,或是它战胜我。”现在拜占廷人感到彻底丧气了。有人建议君士坦丁,为了个人安全,还是逃走为佳。如果能逃到一个安全地带,比如摩里亚,有一天他还有可能从土耳其人手中收复陷落的帝国。但是君士坦丁不存幻想,不准备离开。他静静地听完这个建议,然后回答说:“我谢谢你给予我的忠告。但是在这种危难之中,我怎能舍弃我的宗教、国家和人民呢?世人对于我的批评又会是怎样?我的朋友,我求你们再不要向我说这种话。而且也希望你们永远不离开我,而我也永远不离开你们。我决定在这里与你们死在一起。”说到这里,皇帝把头转向另一边,眼眶中充满了泪水,在座的人无不掩泣。

君士坦丁的决心使防御战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是情况还是非常危急。除非接济能马上到达,否则即使敌人没有攻陷城市,城中居民也迟早会饿得受不了。5月3日,拜占廷派了一艘小快船,由12个人驾驶着,冒充土耳其船溜了出去,在爱琴海上盲目徘徊,想寻找教皇允诺开来的舰队。

5月7日和12日,穆罕默德命令精锐军队向城墙缺口发动进攻,再次被希腊火击退。爆炸声震耳欲聋,气浪和烟尘遮住人的眼睛。君士坦丁皇帝站在墙上亲自指挥围困在城中的人们 -尼姑和贵族,烧饭丫头和教士,街头顽童和朝臣-大家一起修补断壁残垣的每一个新缺口,冒着土耳其人的炮弹和飞箭,以最快的速度修复了破损的城墙,填补了每个缺口。

由于土军新的补充部队不断抵达,现在形势反而变得对守方有利了。这么多围城军队总要吃饭,而补给问题是土耳其人的瓶颈。现在苏丹军队中的给养也变得十分困难,除非穆罕默德能在五月底之前攻陷这个城市,否则他只好像以前的几位土耳其苏丹一样,自动解围而去。

5月14日,土军集中所有的重炮轰击圣罗曼努斯门,企图由此打开入城的道路,但是由于乔万尼·朱斯提尼安尼部队的殊死抵抗而没能成功。

5月18日,穆罕默德二世采取了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新方法。将高大的活动塔楼运过护城河,企图居高临下地发射可怕的火力,攻击守城部队,登上城头。在一昼夜的激战中,不到千人的守军打退了无数次进攻,城墙下土耳其人的尸体堆成了肉山血池,攻城塔楼被希腊火和火药桶点燃,成为巨大的火炬。土军死伤无算,被迫再度停止进攻。见到守军凶悍的抵抗,穆罕默德苏丹惊叹道“我为什么不把这个人争取到我们这一边来呢?”他企图派人贿赂收买朱斯提尼安尼,但是没有成功。

地面强攻、水上进攻和攻城塔楼的“空中”攻击都没奏效,因此穆罕默德下令挖掘地道,从地下攻入城内,或者安放炸药炸毁城墙。地道的位置在城市的西北角,布兰奇恩宫附近,亚得里安堡门和卡里加里亚之间,那里的城墙只有一道。到5月25日为止,土耳其人作过好几次不同努力,试图炸毁城墙,但是守城的炮兵将领日耳曼人格兰特是个军事工程专家,每次都用巧妙的手段使敌人的企图成为泡影。他不是把土耳其人的工兵炸死,就是闷死,不然就是淹死或熏死。他还派人钻入地下,用短刀和战斧将敌人杀死。

这样的一再失败,再加上传说匈牙利军队从北面、教皇的舰队从南面开来,使土耳其军的士气大为低落,甚至他们那个号称无畏的领袖也开始怀疑了。穆罕默德诱使君士坦丁做有条件的投降,但是遭到拒绝,于是在5月26日召集了一个战争会议,征询诸将的意见。大将哈里尔本来就反对围城,现在力主解围而去。而他的政敌查刚大将却反对这个意见,向苏丹提醒说,亚历山大大帝用人数更少的军队征服了世界。

他慷慨激昂地说:“大王啊!你也知道,就局部而言,意大利是四分五裂的;就全体而言,所有法兰克国家也是一样的。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异教徒是不可能联合一致来反抗我们的。基督教徒是永远不可能联合一致的所以,大王,请你不要放弃希望,请你马上下命令,叫我们再继续攻城!”穆罕默德听完了他这一番鼓励之词,不禁大喜,立即决定在5月29日从陆海两面向君士坦丁堡发动最后的总攻击。他向士兵许诺,城破之后,许可全军抢劫三日,除了城市本身以外,城中的一切财产,包括居民,全都属于胜利的将士。

当土耳其全军充满了热情和信心的时候,他们面前这座危城中的人却感到希望断绝了。从4月初到5月的第三周,君士坦丁堡的居民连续战斗了七个星期,他们为自己的信仰而战,为自己的世界而战,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战。饥饿、疲惫、生病,他们知道,无论再做什么,也挽救不了他们自己了。天地间似乎也充满了不祥之兆。星象学家曾预言说,君士坦丁皇帝将不会战败,除非满月给他以预兆。5月22日,夜空中出现月食,人们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满月的形状变成了新月。

15世纪法国画家描绘的君士坦丁堡被围困的场景

土耳其人在军营中欢呼雀跃,因为这是他们的标志。在皇帝的催促下,君士坦丁堡居民举着圣母玛利亚的圣像,绕城游行,祈求她的保佑,拯救他们。突然间,队伍中传出恐怖的尖叫声,使队伍停了下来。圣像滑落到地上去了。一旁观看的人冲过去,想把它抬回原处,却发现这圣像不可思议地沉重,似乎是用铁块打造而成的。圣像最终又被抬起,队伍继续前进。接着天崩地裂、电闪雷鸣,大雨夹杂着冰雹倾盆而下。街道上一片汪洋,人群四散避雨。

第二天,5月23日早晨,大雾弥漫,这雾来得完全不合季节,把5月的天空变成了灰蒙蒙的11月天空。那艘勇敢的小船,那艘前往敌人的海面寻找教皇舰队的小船,在这一天返回了君士坦丁堡。小船的归来,使全城充满得救的希望,以为欧洲一直记着这座城市。不过这是非常短暂的欢欣时刻,到这天傍晚,真正的坏消息已经四处传开。基督教世界已经将拜占廷遗忘了。此时又一个可怕的现象出现了: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巨大圆顶发着红光,仿佛弥漫着不断上升的血浪,然后变黑了。

来源:心如止水HJL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