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中心「低碳养成计划」,谁成功充“植”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5:17 2

摘要:有没有发现?自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以后——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以及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购物中心的“含植量”直线飙升。

观察 OBSERVATION

见缝插针的“绿”,让商场和品牌“红”起来了。

中购联铱星云商新媒体中心

作者丨刘瑾

有没有发现?自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以后——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以及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购物中心的“含植量”直线飙升。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消费者对这种变化显然是喜闻乐见的。由NielsenIQ、GFK与World Data Lab联合发布的《2024全球Z世代支出报告》指出,73%的Z世代愿意为使用可持续材料和环保工艺的产品支付溢价。此外,超过60%的Z世代表示愿意为可持续商品支付额外费用。

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热衷于走向“绿色环境”和为可持续产品买单,商场和品牌又做了些什么?本文将一一探讨。

PART.01

探寻可持续发展

在商场内的痕迹

2025年,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时间已过半,购物中心作为传统建筑行业中的碳排放能耗大户,也持续通过建筑节能、打造绿色商业、绿色运营等实际行动,在消费者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力所能及的为国家的减碳之路“添砖加瓦”。

商业地产企业2024年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动作

在绿色低碳发展备受关注的当下,不少上市商业地产企业将“可持续发展”写进财报中。

表格内容根据企业年报/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不足之处请指正

进入3月,太古地产、恒隆地产、瑞安房地产等上市商管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年报,我们摘取了这些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实践,整理成上述表格,可以看到,各大企业构建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呈现差异化路径。

一种是如太古地产这般,与场内租户形成协同效应。去年11月,其与长期租户LVMH集团合作,后者将参与太古地产的三项租户专属可持续发展计划,覆盖整个租赁周期内从装修到运营的各个阶段,聚焦于节能减排、节约用水及废弃物减量等目标。与此同时,太古地产针对餐饮租户制定的绿色厨房计划,通过节能减排、推广环保措施、水资源节约等举措,与餐饮租户实现低碳发展。

2024年,瑞安房地产和恒隆地产则是通过对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瑞安房地产旗下的上海新天地,该项目建成并运营的物业,在去年整个项目实现100%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后,将瑞安房地产旗下项目整体电力消耗中提取自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从原先的20%提升至45%。

年报以外,太古地产、天虹股份、恒隆地产、华润置地、龙湖地产等还会通过发布ESG报告展示实践成果。

例如,太古地产自2008年起连续发布ESG报告,是行业较早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在证监会的指导下,沪深北三大交易所要求450多家A股上市公司强制披露ESG信息,在政策的推动下,预示着ESG能力或将成为鉴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

绿色空间/场景

近几年,能让消费者从体验上,明显感知到商场在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上做的努力,就是眼见为实的绿色商业空间逐渐多了起来。 据铱星云商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开业的商场中,至少有10家商场打造有大面积的绿色空间。

表格内容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不足之处请指正

当前购物中心对绿色空间的营造已突破基础绿化阶段,而是通过构建"山系""水系""森系""公园式"等自然景观体系,实现从功能补充到美学场景的双重进化

深圳坂田万科广场

比如深圳坂田万科广场打造有2.7万㎡的自然探索博物院;PAC购物中心透过绿色隔断,实现多个场景的无界贯通;三亚大悦城则为城市居民带来了一座“热带雨林”。

PAC购物中心

操盘手大费周章将绿植搬进商场中,也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这些设计亦为低碳节能做出了积极贡献。三亚大悦城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推文指出,该项目通过一系列主动与被动节能设计举措,其公共区域每年可实现2500小时免开空调,预计节电48万kWh,总供冷量减少1100万kWhc,全年碳排量降低1100t

绿色运营

近期,中购联铱星云商走访香港商业市场时,发现了一个将绿色生活融进商场日常运营的案例,即位于香港启德发展区的Airside。该项目由南丰集团开发运营,具体来看,其从商户联动、特色空间、硬件设施、会员计划等维度,推崇可持续生活方式。

首先,是在商户联动上,Airside在场内投置了循环容器,通过与10+家餐饮品牌合作,让消费者租借可重用容器,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支持循环经济。

其次,为了实现低碳城市的各种可能,Airside在2楼打造了占地约6000平方尺的都市农庄。此外,为了鼓励消费者绿色出行, 还打造有全港首个智能泊单车系统,提供48个单车泊位。

都市农庄环境一览

有意思的是,消费者获得的会员积分,除了可以当成现金消费以外,还可以换成NF种子,南丰集团会将这些种子转化成实际行动,援助社会上有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

Airside内“绿色生活”的推介

据悉,南丰集团的“NF种子”计划同时沿用在将军澳广场。2023年,南丰集团一共分享了112万颗NF种子,赞助了6850次针对儿童、流浪动物等不同群体的服务或捐赠物资。以做慈善的方式,让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有意义。

当前,像Airside这版,将绿色运营融入项目全周期发展还有深圳坂田万科广场和西安荟聚。前者面向会员设置有低碳任务,消费者可通过于场内指定的绿色品牌消费,或者绿色出行和参加绿色活动等方式获得绿植奖励,从而解锁抵停车券、现金券等权益。后者则发起荟聚绿色积分活动,会员通过消费、参加可持续活动后可获得绿色能量,继而鼓励消费者参与到捐赠树苗、购碳抵排等公益活动中。

在运营上,更多商场的表现手法,是在植树节、地球日、全国低碳日等绿色节日期间,举办相应的绿色公益活动。例如3月22日为今年的“地球一小时“,青岛悦荟、东莞印象汇、SM厦门、天虹旗下百家门店均举办有#熄灯一小时#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低碳生活。

PART.02

绿色消费蔚然成风

与双碳目标并驱齐行的,是大众环保意识的觉醒,掀起的绿色消费旋风。随着全球气候的加剧以及自然灾害更频繁,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后,潜意识的会通过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来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比较常见的方式有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加之年轻人崇尚的断舍离,由此也促成当下二手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升温发展。

二手经济蓬勃发展,二手平台拓宽路线

据中国旧货业协会统计,2023年二手流通行业交易额达到约13200亿元,同比增长5.6%,线上交易额更是同比增长15%,达到5520亿元。

在万亿市场的支撑下,转转、闲鱼、多抓鱼等二手回收平台也陆续有了新动作。其中,转转自去年9月全资收购二手时尚领域品牌红布林以后,其业务范畴不再只是回收旧手机、旧电脑、旧平板等3C电子产品,而是进一步扩充至二手奢侈品。当下,打开转转APP可以看到,其回收业务还新增了黄金、母婴宠物、乐器玩具等,大大小小涵盖20多个细分品类,相当全面。

截至2024年年底,转转线下门店增长至808家,覆盖全国300个城市

庞大的交易量,也让转转为绿色低碳作出积极贡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该平台通过促进闲置物品流通,已实现518.5万吨的碳减排效果,相当于传统燃油汽车行驶291亿公里所排放的碳量;累计节约能源7136吉瓦时;并促成3208万册二手图书的交易,相当于保护27万棵树木资源。

而像闲鱼和多抓鱼,则是将发展足迹进一步拓展至线下实体市场。在线上,日活用户达4000w+的闲鱼 ,是当下年轻人的活跃阵地,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去年至今,闲鱼循环商店已开设有三家门店。

最新的门店情况是,1月18日,闲鱼循环商店江苏首店于南京熙南里街区正式开业,该店面积约800㎡,上下共有三层,负一层是全品类闲置交易区,一楼为潮流艺术策展空间,二楼则是轻餐社交区。据悉,闲鱼循环商店同时提供“买”和“卖”服务,该门店开业仅28天,八成商品已完成交易,交易额超60万元,成交量、成交额均创造了全国第一的成绩。

图源:公众号@熙南里街区

而专注于图书和耐用消费品二手循环服务的多抓鱼,继2024年6月在上海虹桥天地开出首家正式二手店后,并没有大规模的进行扩张,而是更倾向于以快闪店形式探索线下市场

同年4月,多抓鱼巡游书店快闪店第一站落地西安万象天地后,其相继巡游至成都光环、杭州天目里、深圳Kaledo、广州鱼珠时光等商业项目。

从时间上看,多抓鱼线下快闪店每次停留的时间不过1个多月,快闪店内,琳琅满目的书籍、设计师品牌精选服装以及原创商品的“上新”,总是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关注。犹记得,去年该品牌巡游至深圳时,铱星云商曾实探过现场,现场客流量可观。

消费习惯的转变,可持续生活的践行

《2024中国可持续消费报告》指出,通过比对过往三年的研究数据,中国可持续消费人群比例逐年上升,2024年超过87%的受访者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与程度参与低碳消费。伴随着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品牌纷纷推出绿色产品、环保包装等低碳行为,增强可持续消费吸引力。

3月12日,奈雪的茶全球首家轻饮轻食店在深圳前海印里迎来开业。该门店诞生的初衷,是想让更多人吃得健康点。由此,整个门店在0农残留的果蔬、0激素肉食的框架下,有着羽衣青苹果小绿瓶、 奈雪畅畅小绿瓶、贝贝南瓜坚果能量碗等数十种光听名字就能领会到十分健康的轻食、轻饮,就连装修风格都是格外护眼的“绿”。

除积极推出绿色产品以丰富消费选择外,作为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大户,茶咖品牌在环保倡导层面所做的努力同样值得关注。 比如Manner从2015年就实行了自带杯减5元优惠活动。近几年,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这一举措既满足消费者“薅羊毛”的心理, 也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价值范本。

再比如,各式各样的奶茶袋子,因为有着能装耐造、便于通勤、保温保冷的特点,在当下甚至成为了“深圳市包”。地铁里、马路上,总是能看到深圳人手臂上斜挎着的奶茶袋。环保无小事,品牌们的绿色行动,潜移默化中也带动了消费者的低碳行为。

图源:公众号@第一现场&壹深圳

PART.03

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停歇

“可持续发展”这个议题很大,大到需要人类跨越代际和国界,共同开启一场名为“保护地球”的文明长跑。却又细微入骨,小到每个人的一次垃圾分类,都可以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在这场长跑中,作为建筑领域碳排放的关键节点,购物中心的低碳转型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跟随国家的脚步,部分头部企业亦制定有相应的减碳目标

龙湖集团制定到2030年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降低至少15%的目标。

招商蛇口制定碳中和行动纲领及碳达峰五年规划,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中,努力成为地产企业碳中和时代的新标兵;

太古地产的优先要务是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2023年,其范围一及二绝对排放量较2019基准年减少29%。

由此可见,各大商业地产企业的ESG之路正在有条不紊地朝着目标前行。

新嘉中心室内效果图

去年年底,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到,将支持以标准化促进高质量发展,从绿色商场等重点标准切入,确定一批覆盖主要零售业态的优秀实践案例,促进绿色消费、健康消费。

当绿色商业、绿色消费再次被摆上台面,部分筹开项目已做好准备,率先获得了绿色建筑的预认证。新嘉中心于去年获取LEED BD+C CS V4金级预认证;无锡K11 Select获得了LEED金级预认证标识。可以预见,在商场“逐绿而上”的内卷下,绿色商业将迎来更多解题新思路。

来源:中购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