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姨娘在书中是被当做一个丑角在写的。她不算是反派,而是以昏聩不明的形象,反衬与王夫人的妻妾关系,贾环的教养关系,拖贾探春后腿的母女关系,以及与贾政非常特别的夫妾关系。
赵姨娘在书中是被当做一个丑角在写的。她不算是反派,而是以昏聩不明的形象,反衬与王夫人的妻妾关系,贾环的教养关系,拖贾探春后腿的母女关系,以及与贾政非常特别的夫妾关系。
赵姨娘出身低微,用邢夫人说贾迎春母亲的话来证实,赵姨娘属于贾政、王夫人房中的“跟前儿人”,也就应该是那一代的八大丫头之一,类似彩霞、金钏儿等的身份。
出身肯定限制赵姨娘的和见识,但她的综合素质依旧属于比较低的。有观点说赵姨娘是中年的晴雯,其实是贬低了晴雯的。除了有一副好皮囊之外,大体性格应该类似于秋纹、碧痕才是。
至于赵姨娘的具体出身,第五十五回,贾探春说起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时,用了一句“他是太太的奴才”,而不是家里或者祖宗的奴才,就可以证明赵国基属于王夫人八房陪房:赵钱张李,周吴郑王之赵家。赵姨娘也是王夫人陪房之女,长大后选在身边做丫头,并选出来给贾政做了侍妾。
所以,王夫人给贾政安排的两房侍妾,周姨娘出于周家,应是她的陪嫁丫头,如同平儿,赵姨娘是陪房女儿长大。这也符合她任人唯亲的性格特点。
赵姨娘的心性和情商都不算高,王夫人选择她给贾政,也符合她暗“妒”的事实。赵姨娘越粗鄙,情商越低,越不得贾政欢心,这样一来她既全了贤名儿,也不让贾政享齐人之福。
然而,让王夫人没想到的是,贾政对赵姨娘竟然无限包容和宠爱,不但先后生下了贾探春和贾环,更是对赵姨娘的昏聩、荒唐之举多有包庇,以至于赵姨娘在王夫人房中虽不免受气,却能屹立不倒。甚至随着贾探春与贾环长大,她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越来越稳固。
按说贾政说他年轻时也曾是诗酒放诞的公子,赵姨娘这种女子根本入不得他的眼睛。可让王夫人意外的是贾政的照单全收,且一直给予赵姨娘恩宠,这就颇让人难解了。而这也导致赵姨娘与贾环母子,受到了更多的压力和打击,贾政对此又是不闻不问。
那么,贾政是怎么想的呢?想要分析他的心思,实际也并不困难。
首先,贾政是荣国府的二公子,少年时也曾如同贾宝玉一般,身边红袖翠鬓,丫头环绕,自然是不缺通房丫头的。他就算再正人君子,也有齐人之福的经历。
可娶了王夫人后,这些丫头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只剩下一个周姨娘。这是从王熙凤借平儿对付贾琏的手段,以及薛姨妈身边没有一个丈夫的姬妾等细节,联合反推出来的。王家女儿都善妒,套路手段自是如出一辙,甚至王熙凤的御夫之术,也是王夫人的翻版。
中秋夜宴,贾政讲述的那个怕老婆的笑话,老师调侃贾琏,何尝不能是他自己的写照?
如此一来,贾政婚后就会如同贾琏一样,如同身在牢笼而无法自由。他又不像贾琏那样在外头偷鸡摸狗,自然就面临了房中荒疏的情况。尤其当王夫人中年生下贾宝玉后,周姨娘也已人老珠黄。此时的赵姨娘出现,哪怕是饥不择食,贾政也别无选择。
其次,周姨娘尽管愚蠢,但却绝不是傻。她生于豪门,深谙生存博弈之道,远比尤二姐更懂得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赵姨娘知道自己的短处,更知道她的优势。贾政别无选择的宠她,就是她最大的靠山。而贾政与王夫人夫妻多年,不说相看两厌,到底也有嫌隙,这恰恰是赵姨娘可以利用自保的关键。
所以,在贾政跟前的赵姨娘,几乎是百依百顺,不但表现正常,还尽量挑拣一些贾政关注的府中事来吹枕头风。这也是贾政了解家中“后院”的最关键渠道。
无论赵姨娘的话是真是假,是否有失偏颇,贾政都能听到一些家里的不同声音,也让赵姨娘成了贾政不可或缺的信息渠道,进而要竭力保全她。何况赵姨娘有儿有女,心中也有底,更是无惧于任何人。
最后,贾政比谁都清楚,王夫人内心隐藏的妒念,并数十年深受其苦。如今有了赵姨娘这手牌,自然就要利用好,对王夫人进行反击。
王夫人越妒忌,他就越宠赵姨娘,庇护赵姨娘。于是赵姨娘就成了贾政刺向王夫人的利刃,将夫妻二人过往的经历反了过来。
曾经王夫人借周姨娘控制贾政,让他天天不如意。如今贾政借赵姨给王夫人添堵,让她也天天不如意。正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题外话,讲一下赵姨娘的结局。八十回后续书写她在贾母死后,得了失心疯,我个人觉得值得商榷。赵姨娘与王夫人应该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比对。
推测八十回后,贾探春出嫁不久贾家抄家。贾政王夫人大概率判个流刑。既然贾宝玉没事,贾环自然也没事。赵姨娘有贾环傍身,结局未必多惨。
再依据贾兰科举后步入官场的伏笔,荣国府肯定会在若干年后被平反。或许贾政王夫人也能被赦免回来。彼时贾宝玉离家出走贾政能依靠的也只有三儿子贾环。甚至贾环也终应了贾赦的寄语,真袭了恢复的荣国公世袭二等爵。那时候时移势易,王夫人与赵姨娘本末倒置。不知赵姨娘将如何对待垂垂老矣的王夫人呢?
来源:君笺雅侃红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