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禹根脉 激活非遗力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5:05 1

摘要:2025年3月29日,中国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王国华一行9人莅临禹州,实地调研大禹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故事许昌市级传承人刘月霞程陪同,带领调研组探访禹山脚下的大禹遗迹,讲述千年治水传奇,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2025年3月29日,中国乡村振兴委员会主任王国华一行9人莅临禹州,实地调研大禹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禹故事许昌市级传承人刘月霞程陪同,带领调研组探访禹山脚下的大禹遗迹,讲述千年治水传奇,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探秘禹山遗迹,聆听大禹足音

调研组先后参观了禹山坡村、棺材石、禹王庙、佝偻碑等大禹文化核心遗址。每到一处,刘月霞都结合历史典籍与民间传说,生动还原大禹治水的壮阔图景:

棺材石:相传为伯益墓葬所化。伯益作为大禹治水的重要辅臣,曾以《山海经》记录山川地理,其勤政爱民的事迹成为后“为官以德”的精神象征。

禹王庙:始建于夏朝,原为禹祠,后因百姓尊崇升格为庙宇。北宋时期,传说大禹显灵震慑金兵,更让这座庙宇承载着家国情怀与民族信仰。

佝偻碑(禹王碑):刻有神秘古篆,记载大禹治水功绩,与明宣宗圣旨碑共同见证禹州“华夏第一都”的历史地位。

调研组成员纷纷表示,禹州大禹文化“既有文献支撑,又充满民间温度”,远超想象。

王国华对禹州“非遗+旅游”的探索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大禹文化不仅是精神遗产,更是乡村振兴的“活水源泉”。通过文旅融合,禹州可打造“大禹文化研学之旅”,将治水智慧、家国精神转化为文旅产品,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禹州使命:守护文明根脉,书写时代新篇

禹州因大禹得名,更以“夏都”“钧都”闻名。这里现存100余处大禹遗迹、100多种传说故事,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禹州通过考古研究、学术交流、国际传播(如接待日本学者及四川北川、山西运城、山西灵石、安徽蚌埠涂山、山东禹城大禹文化等考察团)),持续提升文化影响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夏代史研究存在大量空白”,禹州正以文化振兴为支点,探索“夏禹文明研究”“大禹精神弘扬”等五大工程,推动历史资源向发展动能转化。

从治水英雄到民族精神图腾,大禹文化在禹州生生不息。未来,随着“非遗+旅游”模式的深化,禹州有望以大禹之名,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千年文脉焕发时代光彩。

来源:禹州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