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义:天水农村以前没“地主”的叫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7 07:51 1

摘要:“商伙”就是农村的富户人家,土地稍微多一些,钱财稍微多一些,可家里的人是不吃闲饭,大人都要干活,娃娃大一些也是跟着干活,一家人会干活,会经营,这才能成为攒劲人,家底好一些。

转自天水人李成义

(网络图片)

前些天,电视台播放《生万物》,听说是里面说地主的,包括地主的不容易。我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听说,具体剧情没看,我多年来是不看电视。

这让我想起天水农村老家以前老人聊“地主”的话题——如果天水有些宽泛,那就是我们那个县那一片山区的老人聊“地主”了。

老人是这么说的,以前没听过“地主”,反正乡里村里没“地主”的说法或称呼,四几年,突然到处说“地主”了,原来人家把“商伙”叫“地主”。

“商伙”是方言词,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就随便这么写了,也可以写成“商户”,但这与普遍话里的“商户”容易混淆。

“商伙”就是农村的富户人家,土地稍微多一些,钱财稍微多一些,可家里的人是不吃闲饭,大人都要干活,娃娃大一些也是跟着干活,一家人会干活,会经营,这才能成为攒劲人,家底好一些。

家底一般好,就是“小商伙”,家底很好,就是“大商伙”。类似现在的“小老板”和“大老板”的叫法。当然,村里的“大商伙”放到县里可能就是“小商伙”。

“商伙”,是一个尊称。如果你家是“商伙”,就加上你的姓再后缀上“商伙”。“杨商伙”、“李商伙”、“王商伙”,也就是姓杨的富户人家、姓李的富户人家、姓王的富户人家。类似于现在城里人叫“杨老板”、“李老板”和“王老板”一样。

还有的叫“大商伙”、“二商伙”、“三商伙”,也就是村里同一个家族,兄弟都是富户人家,为了区别,老大家就是“大商伙”,老二家就是“二商伙”,老三家就是“三商伙”。也是一种尊称。

老人说起“商伙”是一种褒奖的口气,能人家庭,会跑光阴的人家,还是德行兼顾的富户人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农村的勤劳致富人家,还有些仁义或仗义。

我们那一片旧时没有很大的“商伙”,也就是较小的“商伙”,平时自家地自家关顾,只是种和收的时候要雇人。雇人也不能颐指气使,那样的话“商伙”的名声在这一片就完蛋了。

我小时候,听大爷说,村里的一个“商伙”雇人割麦,早饭送的晚了一点,雇的人就在地里喊着骂呢,“商伙”老远笑着赔不是,喊着让等一会儿,饭马上送到;送的是什么饭?烙的白面油饼,还有白面鸡蛋汤,给雇工送的差了,怕人笑话。等割麦的雇工吃完,有剩的了,才是“商伙”家的娃娃吃,没剩的了,“商伙”家的娃娃干馋着,只能吃下等面的馍。

雇工是客人,客人为先。

大家都是习惯的看法,“商伙”是好人,是能人,得跟人家学怎么跑光阴。可是,突然有一天吹来风,说“商伙”是坏人,雇过人盘剥过人,并且把“商伙”改叫“地主”了。几乎是一夜之间,“地主”的叫法覆盖了“商伙”的叫法。人们再不敢尊称“商伙”了。

直到80年代初,改革开放了,村里的老人又嘀嘀咕咕给“商伙”说好话,说“商伙”做的一件件好人好事。

可是,村里念书的碎娃娃都不信老人的话,说老人编谎哩,老人没念过书,不识字,没文化——只要不识字,就乱说,乱哄娃娃。念书的碎娃娃只信学校老师的话。

现在呢,“商伙”这个方言词从天水老家慢慢淡出,好多中年人都忘记了,年轻人都不知道了。大家都是识字人,知道书上叫“地主”——剥削农民的“地主”。

来源: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