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前 言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
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462):2025年第35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七月初八日晨雨
安全东(四川)
豪雨千条箭,青山匹马飞。
龙蛇行雾处,坐看一秋归。
天许:利用写景,将不可见的“秋归”,写得如在目前,洵为老手。
陈竹松:前两句细致铺垫,暗喻世事无常。转句则加强画面感和给人以想象空间。结句“坐看”二字彰显诗人从容定力,不慌不惧。“一秋归”亮眼,有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之势。
学友邀聚发五十年前初中班教师培训合影有题
程永正(福建)
青涩旧年华,今看谁不嗟。
登台啸风雨,挥笔竞龙蛇。
一枕诗书梦,满园桃李花。
黄华明月在,相伴走天涯。
天许:整首诗在今昔之间跳荡开合,但气韵圆融。中两联对仗灵活工稳,疏朗爽利之极。
王海亮:中二联可读。整篇忆旧,感情可见,气势不减。首联用字可再讲究些。
七夕感吟
周焕嫦(广东)
情深牛女惹嗟哦,总是难逢莫奈何。
底事今时无阻隔,离婚却比结婚多。
天许:以意为主,佳处在生发妥帖自然,转接翻转对比,发人深省。诗,不必俱以情景为绳墨,纯以意行,也是一种写法。
陈竹松:借牛郎织女相隔却坚守,反衬当下无阻隔却易散的婚恋现状,暗讽当今婚姻被现实,浮躁裹挟,少了传统爱情的执着与坚守。语浅耐读。
行香子·返乡途中
宋善岭(江苏)
天上朝阳,地里高粱。大路边、荷满池塘。摘梨老叟,啃草肥羊。望树婆娑,水潋滟,鸟飞翔。
长长归路,悠悠往事,慨忆中、竟起忧伤。空留屋在,没了爹娘。顿意沉沉,心念念,泪行行。
天许:上片写景,其乐何极,下片忆亲,其哀何甚。整首语言自然活脱,如风行水上,縠紋自生,深浅长短,无不妥帖,正是宋兄一贯之风格。
董国军:上半阕乡土味十足,生动形象,最是精彩。下半阕转折上略显拖沓,少了些开合手段。
王海亮:语言朴实,情感动人。景色写的越真切,这份伤感就会越强烈。复一想,故去的亲人并未远离,不就在这熟悉的景色中么。
多景社友小饮,分韵得“几”字
于文清(镇江)
金焦两点青,多景望吾子。
千古大江横,一时高唱起。
诗非不可为,人要清如水。
但见古今诗,真诗能有几?
董国军:社友小饮分韵,也属于应酬诗,好在不落俗套。“千古大江横,一时高唱起”,写景既阔大,纪事亦生动,真得江山之助者。后四句转入议论,睥睨开合,最是精警。
王海亮:平起,力承,逆转,收之以灵魂之问。一气直下而转折奔突,出人意表,非醉后不能言。尤喜后四句。
七夕赠某人
任拥军(重庆)
千里望崇阿,片言心泛波。
听君知有意,未敢越银河。
天许:字句自然简练,但写得跌宕起伏,动人心魄。
秋 窗
张炜(山东)
拂晓蛩声敛,空庭喜鹊鸣。
推窗生爽籁,林雾一身轻。
天许:不言秋而秋之韵致可感。一身轻者,林雾耶人耶,皆可,韵味悠长。
游大理
唐毅(重庆)
翛然游胜迹,大理画中寻。
来识苍山雪,闲听洱海琴。
青峰缠玉带,碧水澹诗心。
绝妙蓬莱境,踏歌资浩吟。
天许:首联叙事总领,中两联景中有情,颌联流水,极好。但结尾蓬莱云云,稍觉凡近。
早起街上即目
周治贤(广东)
晓色昏暝天尚寒,依稀灯火映墙残。
满街不见人车过,已有菜农忙摆摊。
天许:就眼前景进行描写,看似平淡质朴,但“不见”“已有”的对比,除了语势连贯,也有仁心在焉。不露声色,含蓄隽永。
浣溪沙·登雁荡山
吴静静(安徽)
野岭嵯峨石径幽,樟风引我漫登游。泉琴鸟语各相酬。
世虑清零身欲翥,溪山过眼梦长留。满襟晴霭洗清愁。
天许:上片写景,以第二句叙事调节节奏,故显得从容疏缓。下片抒情,身欲翥,梦长留,洗清愁,俱能与景合写,故情之表现,非凿空者可比,此也即融情于景之谓也。
秋 早
曹新频(广东)
一早香飘至,临窗作探看。
虚惊桂花落,正值晓云单。
积思真如梦,新愁微带寒。
城郊人事少,独坐望峰峦。
董国军:一入新秋,诗人思维便活跃开来,写秋思的也多了不少。此诗前四句从实处落笔写梦中景,虚实相生,便觉摇曳。五六句“积思”转得好,七八句“独坐”复留余味。为新秋诗中佳者。
夜宿山家
蒋世鸿(河南)
羁身当岭上,寄迹在林中。
天地馀清夜,荒虚过野风。
山尖高指月,树动乱书空。
此际却长醒,坐如逃世翁。
董国军:章法井然,造语浑成。起得平实工整,颔联清旷高远,颈联妥帖灵动,结处复能照见世味。
访听鹂山房
方益洪(浙江)
山云欲雨昼冥冥,苔径行寻石额青。
调鹤抚琴人不见,伫听橡子落空庭。
董国军:听鹂山房在镇江招隐山中,本为东晋、刘宋时期大音乐家戴颙隐居处。此诗纪游怀古,诗笔平实,诗境空灵。三四句转折往复,以“橡子落”的细微声响反衬山房庭院之空寂,令诗意在空庭回响中延展不息。如此,知好诗并非一味从巧处来,涵养厚积处自有手段。
秋 蝉
梁孝平(山东)
蝉到秋时亦老成,历经嚣世气逾平。
一番狂躁渐清醒,不再长嘶乱发声。
董国军:借物咏怀,于咏蝉诗中别开新境。秋蝉之“老成”,表现在“历经嚣世”之后的“气逾平”。反思少年轻狂,今之“清醒”,又是耶非耶?个中消息,似全在一个“乱”字。
草原村枯树吟
杨子怡(惠州)
万木欣欣独尔枯,苍穹直指节何输。
羞披翠叶为遮掩,敢向人间作裸躯。
董国军:诗颇古质,结句见魏晋中人的影子。
诗 山
郭定乾(四川)
诗山词海望无涯,漫把骚人百万夸。
几个火中馀舍利,何曾雪里见梅花。
跟风遂作风飘叶,逐浪终成浪卷沙。
刺虐刺贪偏缩手,更谁悲悯到贫家。
董国军:针砭时弊,又能令几个风骚诗人汗颜?只是,一代有一代的诗人,一代有一代的诗风。时也,世也。悲夫!
〔双调·折桂令〕七夕
汪舒生(安徽)
隔天河岂只双星,你也深情,我也深情。到今朝聚首无缘,你犹长望,我也独行。空盼着夜深时鹊桥雁影,又怎堪万千人一霎争凭。怕惹得牛女嫌憎,佳信沉迟,银汉涛惊。
董国军:七夕诗写来不少,但都难出新意。此曲立意,似由前人写财神庙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点化而成。因两者毫不相关,又多翻转变化处,愈见点化手段之高妙。曲语虽直白,曲意颇幽婉,非常难得。
官庄醉秋
巫绍中(湖南)
一抱官庄水,粼粼出翠微。
镜磨秋色秘,路转藕花稀。
旧釜烹新味,晴窗看落晖。
坐斟山月下,醪尽不知归。
王海亮:章法严谨,熟而有味。“镜磨秋色秘,路转藕花稀”,炼字见功夫。
过虎门炮台怀林公则徐
廖润昌(广东)
陟阶回望到天涯。一带江山燃暮霞。
铁炮有魂悲海战,残碑无梦立平沙。
仍怜谪宦青衫湿,深慨惊涛白鹭斜。
莫问死生可趋避,天南天北路途赊。
王海亮:笔力遒劲,感慨深沉。前四句尤好。
浣溪沙·博鳌论坛会址
文裳(河北)
冠盖当时集博鳌,江湖不远庙堂高。而今来听雨潇潇。
睥睨风云莲绽舌,折冲樽俎玉横腰。汉家谁记霍嫖姚?
王海亮:举重若轻,意在言外。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沈北新区观稻田画
曹宪阁(辽宁)
神农挥彩墨,立体绘田畴。
稻梦空间里,人声挤破头。
陈竹松:结句有味,从静态的画面到动态的现场,形成雅与俗的反差,夸张而不浮夸。
赴幼儿园孙女家长会
丁永海(甘肃)
开过无数会,此日最当真。
无一官腔打,如今能几人。
陈竹松:一首小诗却写出了叩问人心的力量。
打工人的七夕
鲍海涛(湖北)
年年此夕望银河,不及人间眼泪多。
别后柔情堆枕上,想君执手奈卿何。
陈竹松:前两句以反差直击要害,道出了打工人的孤独与无奈。后两句把想见面却难见的无力感写得真切动人。
建军节遇门卫老王
陈香才(云南)
一袭戎装着在身,勋徽闪闪倍精神。
守门无论大和小,底色何曾失本真?
陈竹松:此诗以简练质朴的文字写出了军人的担当与风骨。坚守自身的精神底色与初心,让内在品格不被身份,境遇左右。
库尔勒河边散步
江合友(河北)
凉爽风来孔雀河,一行垂柳照清波。
若非天际天山现,似与江南差不多。
陈竹松:语言质朴却画面感十足,将库尔勒河畔的惬意具象化。暗含西北不仅有风沙而且有江南的灵秀之美。
夜登天柱峰
孔梅(淮南)
雾锁苍崖势纵横,翻涛云海卷潮生。
擎天一柱三千丈,点亮银河十万星。
陈竹松:凝练有力,掷地有声,足见豪情。
天天七夕(通韵)
李忠友(山东)
虽无春夏可重游,幸有卿卿伴晚秋。
添热呵凉常琐琐,互为拐杖共白头。
陈竹松:打破传统七夕浪漫传说的滤镜,真正的七夕,不在短暂的仪式感,而在日复一日的相守与呵护。足见豁达。
本期嘉宾简介
嘉宾排名以长幼为序
葛勇 天许,重庆人,曾任重庆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当代诗词》杂志社责任编辑。曾获全国咏巢湖七绝大赛特等奖,首届曝书亭杯竹枝词大赛一等奖,足荣杯丁酉好诗词大奖,《中华诗词》杂志社2021年度优秀诗词,海岳杯诗部第三名等百余次奖项。在《诗刊》《中华诗词》《中国诗词》《子曰诗刊》《诗词报》《诗潮》《星星诗刊》《诗词报》《北方文学》等各大诗词刊物发表作品几百首。
董国军 网名昆阳子,别署岘堂、燕鸥堂,河南叶县人。现就职于江苏大学迎松书院,江苏大学五松吟社社长,镇江多景诗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著有《岘堂诗稿》等。
王海亮 河北人,网名海天一。子曰诗社、封龙诗社、半亩塘诗社成员,《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曾获2015年《诗刊》年度青年诗词奖。
陈竹松 笔名陈青,网名一点酒香,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兼青工委副主任、拾风诗社创始人之一、敦煌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