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海盐“种花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7 07:04 1

摘要:当沈荡镇永庆村弥漫着百年酿造的酱香时,武原街道天宁寺社区茶馆里“天宁评谈”同样飘荡着茶香;当望海街道凤凰社区的篮球场上跑动着少年的身影,秦山街道永兴村的彩虹谷回响着游客的笑声……这些场景背后离不开文化特派员的奔忙与努力。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周伟达 通讯员 叶昭辰

当沈荡镇永庆村弥漫着百年酿造的酱香时,武原街道天宁寺社区茶馆里“天宁评谈”同样飘荡着茶香;当望海街道凤凰社区的篮球场上跑动着少年的身影,秦山街道永兴村的彩虹谷回响着游客的笑声……这些场景背后离不开文化特派员的奔忙与努力。

这两年,海盐县突出精准选配原则,坚持调研开路,深入结对村一线听需求、查实情、谋实策,推动高素质文化人才直达基层。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文化特派员1人、市级文化特派员5人、县级文化特派员17人,实施三级文化特派员项目23个,指导建成群众性文化团队79支,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

海盐乡村振兴之花,在文化特派员的用心浇灌下,正迎风绽放。

一个“美丽乡村”的崛起

近日,骄阳当空,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丛天落专程从杭州来到秦山街道永兴村,作为派驻该村的浙江省文化特派员,他时刻关注着村庄的发展。永兴村拥有晒盐、纺纱织布、种茶制茶等农耕文明,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但存在资源转化动能不足、产业运维能力弱、顶层设计不到位等问题。自去年5月入驻后,为了摸底当地资源与产业,他踏踏实实将全村跑了个遍,还开展了“驻村夜话”活动,敞开心扉聆听农户意见建议。

丛天落了解到永兴村颇有隐逸桃源之风,明代《续澉水志》中对此有“奇秀幽僻,俨一桃源”的记载,便放大这一特色,带动文旅项目与乡村建设协同发展,一边设置文创空间、点亮稻田、重建桃花林等,提升村庄配套设施,一边发布“桃源文溪”文旅品牌,串联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

“项目为王!”丛天落深知项目对于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他通过链接上海美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等资源,推动彩虹谷、隐马山居民宿项目招引落地,彩虹谷项目于今年端午假期正式运营,已吸引游客1万人次;隐马山居民宿项目今年以来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鸟巢咖啡、波西米亚露台等点位已形成网红效应。

在丛天落的牵线努力下,永兴村迎来了许多“意想不到”:高规格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巡展来了;全市首场省级文化特派员支持项目“艺美共富路”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走进海盐文艺演出来了;乡艺同辉——乡村高校艺术作品联展来了……村民在永兴村看到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永兴村。尤其是丛天落打造的“国际学生乡村课堂”特色项目,让留学生体验美丽乡村,用母语讲述海盐故事。

丛天落在永兴村“种文化”的一年多来,助力该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3场,组建文化人才队伍6支,帮助派驻地增收120余万元,为村庄产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份情感的“双向奔赴”

在海盐,既有像丛天落这样的省级文化特派员,也有不少市级、县级文化特派员,他们怀抱同样浓烈的文化情感。

“只要有利于沈荡发展的事情,我都愿意做。”这是嘉兴市文化特派员、沈荡酿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卫华的肺腑之言。近日,他与派驻村永庆村村民一起熬制了冰镇绿豆汤,送到正在当地拍摄短剧《一路繁花》的剧组人员手中,彰显村民们的朴素善意,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爱乡之情。平日,他常邀请青少年走进沈荡酿造的生产车间与地下酒窖,向他们解码沈荡酿造的奥秘。

乡村振兴,当然要在希望的田野上放声歌唱。今年5月,嘉兴市“稻香余韵”村歌大赛在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火热开唱,12首村歌勾勒出乡村生活的幸福图景。这是一场多名文化特派员共同助力的“文化盛宴”,派驻该村的嘉兴市文化特派员张伟东是总导演,担当主持的吴利佳、表演的朱晓芳则同为海盐县文化特派员。张伟东还有一重海盐县文化馆馆长的身份,他满怀感恩地说:“我与丰义村真的是‘双向奔赴’,我给村民们带去创意与资源,村里给我提供了一方施展才华的平台。”

文化特派员带来的春风吹遍海盐大地,所到之处焕发出“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活力。

文化事业不是一阵风,需要细水长流。海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潘继东表示:“下一步,海盐将持续发挥文化特派员引领作用,深化‘校地合作+特派员’模式,推动更多高校资源、文创IP落地乡村;做强‘桃源文溪’等文旅品牌,延伸非遗活化、农文旅融合产业链;优化服务机制,让文化特派员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输送优质文化资源、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红利。”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