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兵连“拉肚子”的事情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宋久义等几个症状严重的,被送到22医院住院治疗。参与治疗的不仅有22医院的大夫,总后勤部从北京派来配合施工的医疗队,团卫生队的医生们也参与其中。经过一个星期的集中治疗,接受治疗的新兵相继出院归队了。医生们认为,二十来岁的
宋久义想留在22医院
新兵连“拉肚子”的事情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宋久义等几个症状严重的,被送到22医院住院治疗。参与治疗的不仅有22医院的大夫,总后勤部从北京派来配合施工的医疗队,团卫生队的医生们也参与其中。经过一个星期的集中治疗,接受治疗的新兵相继出院归队了。医生们认为,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正在兴旺时期,用药对症、方法得当很快就没事儿了。
好多事情会有例外,这次新兵连的拉肚子一事,却出现了反常,宋久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脸色蜡黄,腿软的走不了路的事儿,让三个级别的大夫们大伤脑筋。总后医疗队的队长金凤认为:“他这个病存在人为因素,如果不从人为因素入手解决,宋久义永远出不了院。除非把他调入22医院,这个人的病才会好,不然他的病这辈子也好不了。”
她的认为,引起了三方领导的重视,并且领导认为:“这个人不想在管线纵队当兵,是害怕分到老连队上到海拔4000米的山上,会要了他的命。这次因病住进22医院,看到医院的环境与上山的环境相比,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的悬殊。如果不是这次住院治疗,他不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他不知道部队会有这样的好单位,所以与吃不饱饭的山村相比,当了兵吃饱了饭穿上新衣已经得到了满足。更引起他眼红的是:150个新兵同时入伍,竟然有15个分配到了22医院。都是山村娃,人家为啥分到了医院?自己没有分到医院?分到医院的15个同乡新兵,医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政治教育,分配到了相应的科、病区上岗了。并且和年龄相仿的女兵在一块儿工作,有说有笑有滋味。医院里的老兵们很快提干了,成双成对的建立了家庭,生活在天堂里。在不久的将来这批同乡新兵,也会过上医院老兵们的生活。
宋久义是个孤儿,12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他没有跟着母亲过幸福生活,而是留在了年迈的爷爷奶奶身边,替父亲尽孝,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彻底切断了他的血缘生活。过着靠全村人接济生存的日子,那年他本应升入初中继续读书,家庭的变故,他没有拿到初中毕业证书。
为了让他有较好的生活,村里安排他当了记工员,直到他达到了应征入伍的年龄,村里推荐乡里保送他来到了部队。他左思右想说啥也不能再回村里了,村里的苦日子,太难熬了太伤心了。原来的身体底子薄,他在这拉肚子事件中,第一个中招。
部队领导综合了他的情况,他泪流满面地讲述了自己的状况。也讲述了他想留在医院,即便是一辈子打扫卫生也不回那个充满伤心,充满泪水的小山村了。所以他不按时按量的吃药,不配合治疗。把当众吃下的药,偷偷躲到厕所里摁住舌头根吐出来,不让病情好转。趁着这次机会,死也要死在部队,光荣地成为一名烈士,到九泉之下的亲人身边报到。
总后医疗队金凤队长的推测是有根据的。她发现了宋久义偷偷吐药,拔掉输液针头,将液体打湿褥子的情况。她也同情宋久义的身世,为他出具了不宜上山的证明。后来宋久义被分配到团部的直属汽车连,成为了一名汽车修理工。他牢记村里的艰难生活,刻苦钻研技术,成长为一名有技术的志愿兵。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吴广寨:1975年1月入伍,在59244部队服役6年,建设青藏输油管线。1981回到大同煤矿工作,在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我和大同煤》《我爱煤的浪花》获山西人民广播电台"我爱山西"、"光荣岗位在脚下"二、三等奖。散记《小店春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地编排的节目"中播出。为大同市作协、同煤作协会员。在《山西工人报》《同煤日报》《同煤工人报》《同煤文艺》《作家地带》等文学刊物、平台发表作品多篇。
来源:雪域情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