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我们常会突然陷入情绪低谷:没兴趣做喜欢的事、莫名烦躁失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这些看似“矫情”的状态,其实是情绪在“感冒”,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秋季打卡生活季#生活中,我们常会突然陷入情绪低谷:没兴趣做喜欢的事、莫名烦躁失眠、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这些看似“矫情”的状态,其实是情绪在“感冒”,若不及时干预,可能演变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识别情绪“感冒”信号是自救第一步。当出现以下表现且持续超过两周,需格外关注:对日常活动失去热情,哪怕是追剧、聚餐都提不起劲;睡眠出现明显异常,要么彻夜难眠,要么醒后仍疲惫不堪;认知变得消极,总放大自己的缺点,甚至产生“活着没意义”的想法;身体还可能伴随头痛、心慌、食欲骤减或暴增等不适。
掌握科学的自救方法,能帮情绪更快“康复”。
1. 允许情绪自然流动。别强迫自己“开心起来”,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通过写日记、大哭一场等方式释放情绪,就像感冒时要排出病毒一样,接纳情绪才能缓解它。
2. 用“微小行动”激活状态。不必追求“做大事”,从每天起床叠被子、出门散步10分钟、喝一杯温水等小事开始,身体的轻微动起来,能带动情绪逐渐摆脱低迷。
3. 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和信任的家人朋友说说感受,哪怕只是简单倾诉;若自我调节效果差,及时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这就像感冒严重时看医生一样正常。
情绪“感冒”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硬扛它。记住,关注自己的情绪,就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负责,及时自救,才能让心理重新焕发生机。
来源:湖北台健康解说